“青铜”乐队的第一次正式排练,是在京大附近那间租来的简陋平房里。
与其说是排练室,不如说是个“声音试验场”兼“杂物储藏间”。
墙角堆着谢衣的考古资料和陶片标本
另一边是王建国那些闪烁着诡异小灯、缠满电线的自制设备
中间勉强腾出的空地上,楚云小心地捧着他的古埙和竹笛
林音则将她那张宝贝古琴安置在临时找来的旧课桌上,神情肃穆得像在进行一场仪式。
理想很,现实却很骨感。
当谢衣的土吉他弹出《地籁》第一个充满现代和声感的动机,楚云的埙声呜咽着加入,试图描绘“大地呼吸”时,问题瞬间暴露无遗。
楚云的埙声,空灵、苍凉,带着不食人间烟火的出世感,仿佛从西千年前的祭祀坑里首接飘来。
林音的古琴,清越、幽远,每个音符都像在雪地里独自开放的寒梅,孤高自许。
而谢衣的吉他,音色质朴却带着现代的节奏律动,王建国那边更夸张,他试图用一台自制的混响器给埙声“增加空间感”,结果一拧旋钮,呜咽的埙声瞬间变成了像是在巨大山洞里被无限拉长的鬼魅回音,还夹杂着“滋啦”的电流声。
“停!停一下!”
周扬作为“名誉顾问”兼头号粉丝,捂着耳朵喊道
“老王!你这弄的是什么动静?我怎么听着像是闹鬼了?楚云好好的埙,都快成地府广播了!”
王建国推了推厚厚的眼镜,一脸无辜地摆弄着他的设备
“我在模拟编钟的共鸣空间啊!理论上,更大的混响能增强历史的厚重感……可能是反馈电路有点问题,我调调。”说着,又是一阵令人牙酸的拧动旋钮的声音。
楚云没说话,只是默默放下了埙,眉头微蹙,那清冷的脸上写满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林音更是悄悄用手指按住了还在微微振动的琴弦,仿佛怕自己的爱琴被那“不洁”的电子噪音污染了。
谢衣看着这鸡同鸭讲的场面,差点没笑出声来。
他放下吉他,拍了拍手:“同志们,冷静!我们这不是在搞‘出土乐器大杂烩’,也不是要让古琴去弹摇滚。我们是在搭建一座桥,一座连接古老灵魂和现代耳朵的桥。桥刚搭了一半,有点摇晃,很正常嘛!”
他走到屋子中间,语气轻松而充满鼓励
“想想看,几千年前,第一个把陶土烧制成埙的人,第一个把木头和丝线做成琴的人,他们不也是在尝试和创造吗?我们现在的磕磕绊绊,说不定就是当年他们面临的难题呢!”
这番话带着点考古人的幽默视角,稍稍缓解了紧张的气氛。
谢衣没有强行要求大家统一风格,或者谁必须服从谁。
他提出了一个更有趣的方案:“我们先别想着‘融合’,先来‘对话’。就像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人见面聊天一样。”
他转向楚云:“楚云,你即兴吹一段,就吹你感觉最能代表‘先民仰望星空’时的心境,不用管我们。”
楚云迟疑了一下,还是举起埙,闭上眼睛。一段空茫、悠远,带着些许神秘和疑问的旋律流淌出来,音符简单,却意境深远。
谢衣凝神听着,等楚云吹完一个乐句,他轻轻拨动吉他的低音弦,没有弹奏复杂的和弦,而是寻找着能与那埙声共鸣的单个音符或简单的音程,像是给那古老的星空提问,提供一个低沉而充满遐想的背景。
“老王,”
谢衣示意,“别用你那‘地府混响’了,试试看,能不能用你的设备,模拟出一种类似……嗯……轻轻敲击青铜器边缘时,那种‘嗡’的、持续扩散的、带点金属质感的声音?要轻微的,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回响。”
王建国来了精神:“这个有挑战!等我试试……”
他一阵鼓捣,放弃了不稳定的混响器,转而调整一个滤波器和震荡器。
不一会儿,一种奇特的、带着金属光泽的、持续低鸣的电子音色加入了进来,虽然还有点“人造”感,但确实营造出了一种神秘的、类似远古金属振动的氛围。
这时,谢衣看向林音,微笑着说:“林音,现在该你了。你感觉,在这片星空和远古的金属回响里,你的古琴想说点什么?不用弹完整的旋律,就在他们说话的间隙,点缀几个清亮的泛音,或者一个短暂的、带着下滑音的按音,像流星划过,或者一声轻轻的叹息。”
林音原本紧绷的小脸放松了些,她凝神感受着此刻的声音场域——埙的苍茫,吉他的低沉铺垫,电子音效的神秘嗡鸣。
她纤长的手指轻轻一拨一按,“叮咚……”,几个清澈如露珠的古琴泛音恰到好处地镶嵌在声音的缝隙里,瞬间增添了一份灵动的诗意和层次感。
第一次,“对话”有了雏形,虽然还生涩,还充满了试探,但不再是互相打架了。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在这间充满“混搭”风的小屋里,无数次这样的碰撞、调试、失败、再尝试。
过程充满了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状况。
有时王建国追求“宇宙音效”过了头,调出的声音像外星飞船入侵,首接把楚云吹埙的意境带偏到科幻频道,惹得周扬大叫:“停!老王,收神通!我们这是《地籁》,不是《星球大战》!”
有时林音的古琴即兴发挥得太投入,一段《流水》弹得行云流水,却完全脱离了大家正在构建的“大地”主题,谢衣不得不幽默地提醒:“小林同学,咱们先治理好黄土高坡,再去游览长江三峡好不好?”
而谢衣自己,也常常在吉他和弦的选择上陷入沉思,试图找到那个既能连接古今,又不失现代感的“奇点”。
然而,正是在这看似混乱的磨合中,一种奇特的、前所未有的音乐形态开始如同胚胎般慢慢孕育、显现。
它既有埙和古琴带来的历史纵深感和空灵意境,又有吉他提供的节奏骨架与和声色彩,还有那些经过小心控制的电子音效所增添的、充满想象力的空间感和现代张力。
它不像纯粹的民乐,也不像流行的摇滚或电子乐,它是一种全新的“杂交品种”,粗糙,却充满生命力。
在一次比较成功的片段合练后
周扬激动地总结道:“太好了!就是这样!咱们这乐队,楚云是‘魂’,负责接通古老的地气;林音是‘韵’,增添东方的灵气;老谢是‘骨’,撑起音乐的架构;老王嘛……你就是那个‘特效’,负责把咱们的音乐送到外太空……不不,是送到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大家都笑了,连一向清冷的楚云嘴角都弯起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
尽管前路依然漫长,但“青铜”乐队的成员们,己经在这古今的艰难“对话”中,看到了那道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而迷人的曙光。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声鸣1978(http://www.220book.com/book/WYP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