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艺汇演”上的成功,如同一声洪亮的钟鸣,正式将“青铜”乐队推到了时代文化舞台的聚光灯下。“文化寻根音乐”这个概念,伴随着报刊杂志上那些或赞赏或探讨的文章,迅速在文艺界和关心新思潮的年轻人中传播开来。谢衣、楚云、林音、王建国,这几个名字不再仅仅局限于校园和那个小小的排练室,他们成了某种文化现象的代表。
而这一次,机遇不再是试探性的橄榄枝,而是实实在在的、沉甸甸的邀约。
华国唱片公司——这个在当时代表着华国音乐制作和发行最高权威的机构,正式向“青铜”乐队发出了邀请,决定为他们录制一张专辑!这意味着,他们的音乐将不再是局限于现场演出或小范围流传的录音带,而是会被制作成精美的黑胶唱片或薄膜唱片,通过遍布全国的发行网络,进入千家万户,被无数陌生的耳朵聆听。
消息传到那间熟悉的简陋平房时,引发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小型地震。
“唱片!是唱片啊!同志们!”
周扬几乎是咆哮着冲进来的,手里挥舞着一封盖着红章的公函,脸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
“咱们‘青铜’要出唱片了!正儿八经的,华国唱片公司!全国发行!咱们这算是……算是修成正果了吧?!”
王建国一把抢过公函,手指颤抖地摸着上面凸起的印章,嘴里喃喃自语。
“需要专业级别的多轨录音设备……天呐,那我的声效是不是可以做得更精细了?立体声场!动态范围!我得重新设计一下接口方案……”
连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楚云,也罕见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轻轻抚摸着手中的埙,仿佛在对待一件绝世珍宝,低声道:“可以让更多人听到真正古老的声音了。”
林音更是激动得小脸泛红,拉着苏晚晴的手雀跃不己:“晚晴姐,我们的音乐真的要变成唱片了!就像……就像那些真正的音乐家一样!”
谢衣看着兴奋的伙伴们,心中也涌动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成就感。
从二里头的黄土埙鸣,到图书馆角落的“非法”音乐会,再到汇演舞台上的备受瞩目,一路走来,坎坷与质疑并存,但最终,他们的声音获得了时代的认可,即将被更永久地记录下来。这不仅仅是他们几个人的成功,更像是他们坚持的那条“左手考古,右手音乐”的独特道路,得到了一次强有力的背书。
“好了好了,都冷静点,”谢衣努力压下心中的波澜,试图维持秩序,但嘴角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出唱片是好事,但也是更大的挑战。我们要对得起这机会,录出真正代表我们‘青铜’水准的声音!”
带着这种既兴奋又郑重的的心情,乐队成员们,连同“名誉顾问”周扬和“文学指导”苏晚晴,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了位于南城的一个老牌录音基地。这里曾录制过许多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和民族音乐,门口那块略显斑驳的牌子,仿佛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然而,当他们怀揣着憧憬,踏进那座外表庄重、内部却显得有些昏暗的录音楼时,一股混合着旧设备、灰尘和某种消毒水味道的气息扑面而来。兴奋的心情,如同被戳破的气球,一点点地泄了下去。
接待他们的一位姓董的录音师,约莫五十岁年纪,穿着灰色的确良衬衫,表情严肃,甚至带着点不耐烦。他领着他们参观录音棚。主控室里的调音台是老式的,推钮都有些磨损,闪烁着不明所以的指示灯;旁边的磁带录音机是庞大的开盘机,看起来颇有历史感;而最大的问题出在录音间——为了追求“干净”的声音,墙壁和天花板布满了厚重的吸音材料,使得整个空间死寂得让人有些窒息,完全没有他们想要的自然混响和空间感。
“董老师,”谢衣试着沟通,“我们有些乐器的声音比较特殊,比如古琴的泛音,埙的腔体共鸣,可能需要一些特定的拾音方式和混响处理,来保留它们独特的质感和空间感……”
董录音师皱了皱眉,打断了他:“小伙子,我们这里录了这么多年歌,民族乐器见得多了。不就是麦克风对准了录吗?要什么空间感?那是剧场的事!我们录音棚要的就是干净、清晰、保真!你们那些电声设备……”他瞥了一眼王建国宝贝般抱着的、缠满电线的小盒子,眼神里带着毫不掩饰的怀疑,“尽量别用,电流声太大,影响唱片质量。实在要用,也得在我们指导下,简单用用。”
王建国一听就急了:“董老师,我的设备不是简单制造噪音的!它是我们音乐里构建‘声景’的重要部分,没有它,我们的《地籁》就少了那份历史的纵深和现代的呼应感!”
“声景?纵深?”董录音师摆了摆手,一副“你们年轻人就爱搞些花里胡哨”的表情,“唱片是听的,不是让你们搞什么‘景’的。老老实实把旋律录清楚,把歌词唱明白,才是正经。你们那个作品,我听了小样,想法是好的,但有些地方太‘虚’了,不够扎实。录的时候,节奏要再稳当点,那个埙,别吹得那么飘……”
楚云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抱着手臂,一言不发。
林音也小声对谢衣说:“谢衣哥哥,在这里录,我的琴声会不会被吸得干巴巴的?一点韵味都没有了。”
尝试性的第一次排练录音证实了大家的担忧。在那种极度吸声的环境下,楚云的埙声失去了苍茫的空灵感,变得扁平;林音的古琴,那些丰富的泛音和韵味大打折扣,如同被抽走了灵魂;谢衣的吉他吟唱,也显得异常干涩。而当王建国试图加入他精心调制的、模拟“大地嗡鸣”的电子音效时,董录音师首接喊了停:
“停!这是什么杂音?不行不行!电流声太大了!这东西不能用!”
看着董录音师不容置疑的表情,听着耳机里那完全不是自己心中所想的、被“阉割”和“僵化”了的声音回放,谢衣的心彻底凉了半截。周扬在一旁急得首搓手,苏晚晴也投来担忧的目光。
这陈旧的环境,这保守的观念,仿佛一道无形的厚墙,将他们充满生命力和探索精神的音乐,牢牢地挡在了门外。难道他们梦寐以求的第一张唱片,就要以这样一种失去灵魂的方式诞生吗?一股沉重的无力感,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刚刚还因时代邀约而欢欣鼓舞的“青铜”乐队,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作者“琉璃的暖暖”推荐阅读《声鸣1978》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YP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