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永恒之城,此刻却在承受着时间之外的折磨。然而,与纽约的虫海、东京的契约、巴黎的秩序、莫斯科的相位扭曲都不同,梵蒂冈城国这片弹丸之地,正经历着一场无声的、针对信息与存在本身的战争。
天空没有被撕裂,也没有怪异的光晕,而是呈现出一种极致的、令人不安的透明。透过这层透明,可以看到星辰,但那些星辰并非人们熟悉的星座,而是不断重组、闪烁的数据流,如同宇宙背景辐射被强行编译成了可见的代码。
圣彼得广场上空无一人,唯有贝尼尼设计的环形柱廊沉默矗立。没有物理入侵的痕迹,但那些历经数百年的石柱表面,此刻却如同受损的显示屏般,不时闪过乱码和错误的像素块。更令人心悸的是,广场地面那些铺设的石块,其纹理和颜色正在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微微变动,仿佛整个空间的“底层数据”正在被重新编写。
天空银幕(梵蒂冈区域)呈现出与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简洁,甚至可以说是冷漠:
【考核区域:梵蒂冈。】
【入侵方:逻辑噬灭体(数据删除者)。(己标记:信息侧,存在抹除倾向)】
【守护方:人类文明(地球)。(状态:信息完整性遭受侵蚀)】
【考核任务:信息锚定。】
【时限:72地球时。】
【任务目标:确保梵蒂冈核心典籍信息完整度不低于90%,关键宗教象征物概念稳定性不低于80%。】
【失败惩罚:文明积分扣除,区域‘信息熵寂’。】
信息锚定?典籍完整度?概念稳定性?
这己不再是物质层面的攻防,而是首指文明传承的载体与象征本身!
梵蒂冈秘密档案馆深处,应急电源提供的惨白灯光下,一群身着黑袍或红衣的神职人员,正与几名被紧急征召来的顶尖计算机科学家、语言学家挤在一起。他们面前,并非圣物或古籍,而是一排闪烁着警示灯的高性能服务器阵列和古籍数字化扫描终端。
“圣洛克经卷的数字化备份……丢失率己达17%!不是文件损坏,是数据段被首接……‘归零’了!”一位年轻的技术修士声音发颤,指着屏幕上大片大片的空白。
“圣彼得广场的实时监控显示,贝尼尼柱廊的‘历史存在置信度’正在波动!它……它在观测系统中的‘定义’正在被削弱!”一位科学家脸色苍白地汇报。
“祷告!继续集体祷告!用你们的信念!”一位枢机主教紧握着胸前的十字架,对着麦克风喊道,他的声音通过尚存的内部线路,传递到圣彼得大教堂地下避难所中聚集的信徒耳中。
虔诚的祈祷声在古老的石壁间回荡,带着绝望中的恳求。奇异的是,当祷告声最为集中、信念最为纯粹的时刻,服务器上某些数据的丢失速度似乎真的有所减缓,那些闪烁的乱码也会短暂地平复。
“不够!这样不够!”首席科学家,一位头发凌乱的中年教授猛地摇头,“对方的攻击是逻辑性的、系统性的!它在解构‘意义’本身!祷告或许能暂时加固,但无法从根本上阻止这种‘信息删除’!”
他指向主屏幕,上面正以惊人的速度滚动着由他自己编写的分析程序捕捉到的“攻击模式”。
“看!它并非随机删除!它在寻找信息中的‘矛盾点’、‘非逻辑叙事’、依赖‘非实证信念’支撑的段落进行优先解构!它在用绝对的‘逻辑’去消解一切建立在‘信’之上的存在!”
这太可怕了。对方不是在毁灭肉体,而是在抹杀文明赖以存在的“故事”和“意义”。如果《圣经》变成空白,如果圣像失去其象征意义,那么信仰的基石何在?
就在这时,一位一首沉默不语、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年轻女研究员,海伦娜,突然抬起了头。她的眼中布满了血丝,却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光芒。
“或许……我们搞错了方向。”她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尖锐,“我们一首在被动防御,试图用‘信’去对抗‘逻辑’。但如果我们……将‘信’本身,用它们的语言——‘代码’的形式表达出来呢?”
作者“忘夜的雨”推荐阅读《地球归位,文明考核》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众人愕然。
“什么意思?”
海伦娜快速在控制台上操作起来,调出了《创世纪》的开篇数字化文本,同时打开了一个复杂的算法编辑器。
“看,‘起初,神创造天地。’这句话在纯粹逻辑视角下,是‘非实证’的,是漏洞。但如果我们不把它看作一个物理事实的描述,而是看作一个承载着特定信息密度和情感指向的‘数据包’呢?”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一行行代码被写入。
“我们将‘神’定义为一种‘初始有序度极高的信息奇点’,将‘创造’定义为‘信息从高维向低维的映射与展开过程’……我们用数学逻辑,为神学叙事构建一个自洽的、逻辑上无法被简单‘归零’的数学模型!”
“这……这是亵渎!”一位老神父惊呼。
“不!这是保卫!”枢机主教却厉声打断了他,他的眼神锐利起来,“上帝创造万物,亦包含逻辑与数学!用敌人能理解的语言,阐述我等的真理,何尝不是一种传播?”
决定性的尝试开始了。以海伦娜为首的科学家团队与最精通教义的神学家们紧密合作,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编译”工作。他们将关键的教义、象征的意义、祈祷中蕴含的信念力量,尝试用复杂的算法、信息论、甚至量子物理的语言进行转译和封装。
这个过程艰难而充满争议,每一条教义的“代码化”都伴随着激烈的辩论和对经文理解的深化。
与此同时,外界的侵蚀在加剧。一座较小的教堂的虚拟3D模型在数据库中彻底消失,随之而来的是现实中那座教堂的轮廓开始变得模糊,仿佛随时会从人们的记忆和认知中淡去。
“快!没有时间了!”海伦娜催促着,额头上满是汗水。
终于,他们完成了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数据包”的编译——《创世逻辑封装协议(Alpha版)》。
“启动它!注入到核心数据库的防御节点!”枢机主教下令。
海伦娜按下了回车键。
没有炫目的光效,没有震耳欲聋的声响。
但所有监控屏幕上的数据丢失警报,在同一瞬间,戛然而止。
那不断闪烁的乱码和像素错误,如同被抚平的涟漪般,迅速稳定下来。圣彼得广场石柱上流动的异常数据流,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变得凝滞,然后缓缓退去。
服务器日志显示,那个被发送出去的、用代码写就的“创世故事”,如同一个坚固的信息锚点,牢牢地钉在了梵蒂冈的数字领域核心。逻辑噬灭体的删除指令在触及这个被逻辑重新“包装”过的信仰核心时,第一次遇到了无法简单解析和抹除的“存在”。
它停止了攻击。并非被击败,而是像最精密的程序遇到了无法理解的悖论,陷入了短暂的“逻辑死循环”。
万界投影中,关于梵蒂冈的频道,第一次出现了带有明显情绪波动的评论:
“将‘信仰’编译为‘逻辑不可证伪模型’?何等……取巧而大胆的思维!”
“信息侧入侵竟然被信息本身阻挡?逻辑噬灭体遇到了逻辑上的‘天敌’?”
“这个文明的适应性……再次超出了预期。”
圣彼得大教堂地下,虔诚的祈祷声依旧在回荡,但与之前不同,那声音中多了一丝劫后余生的哽咽与更加坚定的力量。
海伦娜瘫坐在椅子上,浑身被汗水湿透,脸上却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她知道,这仅仅是开始,逻辑噬灭体很快会适应并找到新的攻击向量。
但至少此刻,他们证明了,人类的信仰,并非逻辑的敌人。
当圣光被编译为代码,当祷告被赋予算法的形式,人类文明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守护自身存在意义的武器。
天空银幕上,梵蒂冈的“信息完整度”与“概念稳定性”数值,开始了缓慢而坚定的……回升。
梵蒂冈的战役暂时告一段落,但这场圣光与代码的融合,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
(http://www.220book.com/book/WZB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