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8章 北邙山预言天下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丝路梵音:安世高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X454/ 章节无错乱精修!
 

邯郸超度法会的余音仍在耳畔,安世高却己感知到更大的动荡正在酝酿。他决定西行洛阳,欲在风暴来临前为帝都众生再播法种。

北行路上,但见流民如织,烽烟西起。经过北邙山时,安世高忽命停车,独自登临山巅。智严紧随其后,见师父凝视洛阳方向,面色凝重。

"师父,可是觉察到什么异样?"

安世高轻叹:"紫微晦暗,帝星摇曳。洛阳城上空黑气盘踞,恐有巨变。"

正言语间,山下传来马蹄声。一队官兵护卫着几辆马车仓皇北逃,车中竟是太尉杨彪的家眷。从仆人口中得知,董卓己强行迁都长安,洛阳生灵涂炭。

"董卓纵火焚烧洛阳宫室,挖掘皇陵,百万百姓流离失所..."老管家泣不成声,"我等侥幸逃出,欲往冀州投亲。"

智严愤然:"董卓如此倒行逆施,天理难容!"

安世高却道:"恶业己成,果报必至。当务之急是救助生灵。"

他立即改变行程,转道前往难民聚集的偃师。沿途所见,令人心碎:焚毁的村落,曝露的尸骨,还有那些失去亲人的孤儿在废墟中哭泣。

在偃师城外,安世高设立救济点。僧众分成三组:一组施粥施药,一组收容孤儿,一组为亡者超度。难民中不少是士族家眷,昔日锦衣玉食,今日与平民同食一锅粥。

一日,他们救回一个重伤的文士。此人虽衣衫褴褛,但谈吐不俗,竟是蔡邕的弟子顾雍。他在护卫蔡文姬逃离洛阳时受伤,与师妹失散。

"董卓强征文姬入京,老师(蔡邕)被迫出仕。"顾雍含泪道,"我辈文人,不能保全师长,不能守护典籍,实在惭愧!"

安世高为他疗伤时,发现他怀中紧抱着一卷焦黑的竹简——竟是《诗经》残卷。

"典籍可焚,文化不灭。"安世高安慰道,"只要慧命相续,文明终将重生。"

在救治伤者的过程中,安世高发现许多难民患有"心病"——惊恐、失眠、易怒。他开创性地将禅修与医理结合,教导难民修习"安般守意":

"呼吸如桥,连接身心。专注于息,可安动荡之心。"

此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许多夜不能寐的难民,通过调息得以安眠。后来这套方法被整理成《安般守意经》,成为汉传禅法的重要源头。

然而,更大的危机接踵而至。这年冬季特别寒冷,大量难民缺衣少食,瘟疫开始蔓延。安世高不顾年迈,亲自上山采药。一次在悬崖采药时,他险些坠崖,幸得智严及时相救。

"师父!您若有不测,这些难民该如何是好?"智严泣谏。

安世高却道:"众生如母,岂能见死不救?"

他的慈悲感动了周边百姓。原本对佛法持观望态度的豪强,纷纷捐钱捐粮。更有一位铁匠,仿照天竺式样打造了药钵、药杵,专供制药之用。

在救治瘟疫患者时,安世高发现一个奇特现象:修习过禅定的难民,染病率明显较低。他由此深入思考身心关系,在《身心相即论》中写道:

"心为身主,身为心器。心平则气和,气和则疾消。"

这一见解,比西方"心理免疫学"的发现早了一千多年。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丝路梵音:安世高传

腊月二十三,顾雍伤愈辞行。临别时,他郑重叩拜:

"弟子往日只知读圣贤书,今日方知真学问在利益众生。他日若得机缘,必当弘扬佛法,报答师恩。"

安世高赠他一部新译的《维摩诘经》:"此经说在家菩萨行,最适合居士修学。"

顾雍后来成为东吴重臣,始终护持佛法,践行菩萨道。

转眼冬去春来,难民们陆续返乡。安世高在送别时开示:

"经此大难,当知世事无常。但归去后,莫忘修行。乱世之中,唯智慧可破无明,唯慈悲可化仇恨。"

许多人含泪应诺,发誓终身奉佛。

就在难民散尽的那天晚上,安世高在禅定中忽见异象:洛阳方向火光冲天,空中现出"五马"图案,随即又见一少年英雄持戟而立。

出定后,他对智严说:"董卓命不久矣。然乱世才刚开始,此后英雄辈出,百姓更要受苦了。"

智严问:"师父可能预知太平何时到来?"

安世高摇头:"劫数难逃,但人心可转。我等但尽己力,救得一人是一人。"

他决定前往长安。一方面因为故旧多在长安,另一方面预感到那里将是下一个风暴中心。

临行前,当地百姓自发相送。一位老妪捧着一双布鞋:"法师为救我们,鞋都磨破了。这双鞋虽陋,是老婆子一片心意。"

安世高郑重收下,当即换上新鞋。这个举动让在场众人无不感动。

北邙山再次出现在眼前。安世高驻足回望,但见山河依旧,人事己非。他轻吟一偈: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唯有菩提心不改,生生世世度群迷。"

这首偈语后来刻在北邙山石碑上,成为乱世中无数人的精神慰藉。

西行路上,不断有消息传来:王允设连环计,吕布诛杀董卓...然而长安局势并未好转,李傕、郭汜又起兵祸。

面对这永无止境的动荡,有弟子心生退意。安世高开示道:

"菩萨如船夫,渡人过河,不问河水湍急。众生在苦海,我辈当前行。"

在他的激励下,僧团更加精进。每到一处,必先设救济点,再建道场,将佛法慈悲落实在行动中。

这日,他们抵达潼关。守关将领竟是当年在襄阳听经的旧识,见到安世高惊喜万分:

"法师来得正好!关中瘟疫流行,百姓惶恐。末将愿护送法师入长安!"

安世高却道:"将军且守好关隘,莫放乱军入寇。长安之路,贫僧自去。"

他深知,前方的道路更加艰险。但既然发下誓愿,就要一往无前。

夕阳西下,安世高的身影映在潼关古城墙上,拉得很长很长。就像佛法在东土的传承,纵经万千磨难,依然绵延不绝。

而在他们身后,北邙山上的石碑前,香火日渐兴盛。乱世中的人们,在那里祈求平安,寻找心灵的依怙。

安世高留下的,不仅是一座石碑,更是在黑暗时代不灭的智慧明灯。这盏灯,将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45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丝路梵音:安世高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X45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