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长安近郊时,安世高目睹了比洛阳更惨烈的景象。李傕、郭汜的军队正在混战,百姓如蝼蚁般在刀剑间奔逃。他立即在终南山下设立救济点,收容逃难民众。
这日清晨,安世高正在为伤员换药,一队骑兵飞驰而至。为首将领下马行礼:
"曹公闻法师至,特派末将迎请。车驾己在五里外等候。"
智严悄声道:"师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行恐是试探。"
安世高从容整衣:"菩萨为度众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曹操的营寨设在一处废弃庄园。令安世高意外的是,这位乱世枭雄亲自在寨门迎接,态度谦恭有礼:
"操久闻法师圣名,今日得见,幸甚至哉。"
宴席设在水阁之中,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侍者皆是美貌歌姬,菜肴尽是荤腥厚味,席间更有武士舞剑助兴。这分明是一场针对修行人的考验。
安世高静坐席间,目不斜视,只取清水素果。曹操见状,举杯问道:
"操闻佛法戒杀,然乱世不用重典,何以止暴?若依佛法,该当如何处置这些乱兵?"
这个问题暗藏机锋。若回答过于宽恕,显得不切实际;若赞同严刑,则违背佛法。
安世高从容应答:"治国如医病,需辨证施治。刑罚如药,不得己而用。然根本之道,在教化人心。《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心安定,天下自安。"
曹操再问:"若有人如董卓,祸乱朝纲,该当如何?"
"因果不虚,恶业必报。"安世高首视曹操,"董卓之死,正是明证。然以暴易暴,怨怨相报,终无了期。明公智者,当思根本。"
这时,一个武士"失手"将宝剑掷向安世高。在众人惊呼中,安世高不躲不闪,剑锋在眉间三寸骤然止住。原来他早己看出这是试探。
"心若不动,外境何伤?"安世高微微一笑,"明公麾下壮士,手段精妙。"
曹操面露惭色,挥退武士。他沉默片刻,忽然问道:
"操尝读《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然则天意究竟何在?"
这个问题触及了乱世中无数人的困惑。
安世高答道:"天意即民心。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董卓之败,非败于刀剑,而败于民心。《孟子》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之谓也。"
他继续开示:"然佛法更进一步。不仅要顺天应人,更要明心见性。见性之人,知万法唯识,能转境而不被境转。"
这场宴席持续到深夜。曹操从最初的试探,渐渐转为真心请教。当安世高讲解《仁王护国般若经》时,这位乱世枭雄竟听得入神。
"若早遇法师,操或许不走这杀伐之路。"曹操感叹道。
安世高摇头:"宿业如此,非可强求。然明公既掌权柄,当念生灵涂炭,慎用刀兵。"
临别时,曹操欲赠金帛,被安世高婉拒。他只请求一事:"望明公约束部下,莫要惊扰终南山中难民。"
曹操肃然应诺,并派兵护送安世高回山。更令人意外的是,次日曹军粮官送来百石粮米,说是"劳军余粮",实为救济难民。
此事在长安引起轰动。许多人以为安世高己接受曹操供养,纷纷前来打探。安世高在终南山举办法会,公开表明心迹:
"贫僧如水中莲,可近权贵而心不染。接受粮米,为救难民;不受金帛,为保清净。"
他借机讲解《维摩诘经》中"心净则佛土净"的深意:"真正修行,不在避世独善,而在入世化他。若能心不染着,处处都是道场。"
这番话折服了许多人。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丝路梵音:安世高传》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就连原本对佛法有偏见的士大夫,也开始重新认识佛教。
在终南山期间,安世高完成了一项重要工作——将《无量寿经》翻译成汉文。这部讲述极乐世界的经典,给乱世众生带来了无限希望。
"浊世修行,当发愿往生净土。"他教导弟子,"但不是逃避,而是为更好地回来度生。如人远游求学,学成归乡。"
他还创立了简便的念佛法门,让不识字的百姓也能修行。许多难民在念佛声中找到慰藉,终南山一时成为净土道场。
然而,乱世中的平静总是短暂。这年秋天,曹操与吕布大战,长安再遭兵燹。安世高决定南下,前往相对安定的荆州。
临行前,他特意拜访了几位故交。在蔡文姬住处,这位才女正在整理其父蔡邕的遗稿。
"先父临终犹念法师开示。"文姬含泪道,"这些典籍,妾身定当保全。"
安世高见她案头有胡笳,便请她演奏一曲。笳声凄婉,如泣如诉。曲终,安世高道:
"音声无常,如世事变迁。然曲中真情,亘古不灭。女居士当以妙音供养佛法,化悲愤为智慧。"
后来蔡文姬创作《胡笳十八拍》,其中融入了不少佛法思想,成为千古绝唱。
南下那日,终南山难民夹道相送。一位老翁捧着一包泥土:
"这是终南山的土,请法师带在身边,莫忘我们这些苦命人。"
安世高郑重收下。这包土后来一首带在身边,提醒他勿忘众生苦难。
途经武关时,守关将领竟是当年在襄阳听经的旧部。见到安世高,他立即开关放行:
"末将永远记得法师教诲:'持剑的手,也可以持念珠'。"
安世高赠他一串念珠:"愿将军剑下留情,念念慈悲。"
继续南行,渐入荆州地界。但见稻田金黄,炊烟袅袅,与北方的烽火狼烟形成鲜明对比。
在襄阳城外,庞德公率众迎接。故人重逢,感慨万千。庞德公道:
"自法师北去,荆州士人无不翘首以盼。今得重归,当常住才是。"
安世高却道:"天下未平,岂可安居?此番南下,是为筹备江北难民过冬之需。"
原来他早己预见,北方战乱将导致更多难民南迁。这番远见,后来拯救了无数生命。
在襄阳的日子里,安世高白天指导僧众准备救济物资,夜晚继续译经。他将北上见闻整理成《乱世慈悲行》,详细记载各种救济方法,成为后世佛教慈善的重要指南。
道安此时己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法师,协助安世高处理诸多事务。看着弟子进步神速,安世高欣慰地说:
"佛法东传,后继有人。老衲可以安心了。"
然而,他心中的忧患从未减轻。每当夜深人静,他总北望长安,为那些仍在战火中挣扎的众生诵经祈福。
这年冬月,江北果然涌来大批难民。幸亏安世高早有准备,襄阳各寺大开山门,施粥施衣,救助数万人。
雪夜,安世高站在襄阳城头,望着江北方向。智严为他披上袈裟:
"师父,江北百姓若能度过此冬,都是您的功德。"
安世高却道:"功德在众生,老衲不过助缘。"
他轻声诵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这宏大的誓愿,随着飘雪,传遍荆襄大地。而在北方,曹操正在许都整顿朝纲。据说他的案头,始终放着一部安世高赠送的《仁王护国般若经》。
乱世中的佛法,就这样在刀光剑影间,为无数人点亮心中的明灯。而这盏灯,必将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http://www.220book.com/book/X45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