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塘巍然矗立,干涸的塘底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王珩站在坝顶,目光越过新筑的土堤,投向远方蜿蜒的山涧。工程己毕,但空塘无益。如何引水入塘,而不至于引发上下游的激烈反对,成了悬在他心头最沉重的石头。
硬来是下策,无异于自绝于乡邻。空谈“蓄丰补欠”的大道理,在实实在在的水源利益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他需要一个切实可行、能让各方都感到有利可图的方案。
“关键在于‘换’…”夜深人静,王珩在油灯下对着简陋的地图苦思,手指无意识地划过代表山涧和各村位置的线条,“我们不能只盯着大家都缺水的时节去争,那是以卵击石。我们必须…在他们不那么需要水的时候,获得蓄水的权利。”
一个清晰的策略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以时间换空间,以未来的承诺换取眼前的机会**。
他首先选择了距离最近、关系尚可,但田地多为梯田、对水源依赖极强的**李家坳**。
这次拜访,王珩没有穿官服,只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首身,带了李叔和两名沉稳的老军,备了些寻常的粗茶作为手信。他没有摆出百户的架子,而是以晚辈和邻居的身份,求见村中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
在李家祠堂偏厅,烟雾缭绕,几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打量着眼前这个过分年轻的百户,眼神中带着审视与疑虑。
王珩开门见山,姿态放得很低:“诸位老丈,晚辈今日前来,非为争水,实为送一份‘保险’。”
“保险?”为首的李老丈捻着胡须,不明所以。
“正是。”王珩点头,语气诚恳,“晚辈深知,贵村田地多在坡上,春夏之交,若十天半月无雨,便是焦渴难耐。往年此时,为争抢那点山涧水,贵村与下游王庄乃至我等军户之间,没少起纷争,伤人损和,实非长久之计。”
这话说到了几位老人的痛处,他们微微颔首。
王珩趁热打铁:“我百户所新修之塘,位置低洼,蓄水本就不易。晚辈愿在此立下字据,与贵村约定:凡在春耕、夏耘等农田急需用水之关键时节,我百户所名下的屯田,愿主动让出三成水额,优先保障贵村梯田灌溉!”
此言一出,几位族老交换了眼色,难掩惊讶。主动让出水额?这可是闻所未闻。这意味着在最重要的农时,李家坳能用上更多的水,禾苗成活更有保障。
“哦?王百户如此慷慨,所求为何?”李老丈沉吟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所求简单。”王珩指向山涧方向,“只求在非关键农时,比如盛夏暴雨之后、秋收己毕、冬闲之时,山涧水势丰沛甚至泛滥之际,允许我百户所打开引水渠,将那时无人需要、甚至可能成患的富余之水,引入塘中储存。如此一来,贵村在需水时得了实惠,我等也在无人争水时得了蓄水之机,各取所需,两全其美。”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此非截流,实为收纳无主弃水。且塘成之后,若遇特大干旱,塘中存水亦可作为后备,按约定接济各方,共渡难关。这,不就是一份水的‘保险’吗?”
祠堂内陷入了沉默。族老们低声交换着意见。王珩这个方案,巧妙地将矛盾从“争抢有限的水”转移到了“利用无限的时间差”。李家坳在关键时期能获得更多确定的水源,代价仅仅是在自己不那么需要水的时候,允许对方收集那些本来也会白白流走的水。这听起来,确实是李家坳占了便宜。
经过近一个时辰的商讨和细节敲定,一份粗糙但意义非凡的协议达成了。王珩代表百户所,李老丈代表李家坳,在一式两份的毛边纸上按下了手印。协议明确规定了小河百户所在农忙时节的让水比例,以及李家坳允许其在特定非农忙时节引水的权利。
初战告捷,王珩信心倍增。他马不停蹄,又赶往以旱地作物为主的**王庄**。针对王庄对水源依赖相对较低,但对洪涝颇为忌惮的特点,王珩调整了说辞。
他着重强调水塘在雨季的“分洪”作用:“……庄主请看,夏日山洪暴发,浊浪滚滚,往往冲毁下游良田。我辈筑此塘,可在洪峰时引入部分洪水,减缓下游水势,等于为贵庄及更下游的田地,加上一道防洪屏障。为此,我百户所愿在平水期,亦让出一部分水额予贵庄,只求在洪水过后,水势仍丰却己无淹没之险时,引那澄清之后的余水入塘。”
王庄的乡绅对防洪的兴趣远大于灌溉,王珩的提议正好挠到他们的痒处。一番商议,又一纸协议诞生。
最难的,是下游的黑山峪百户所。其百户周洪禄(与千户所周千户同姓却非近亲)贪婪而多疑。王珩亲自上门,却只见到周洪禄手下那个尖酸刻薄的周总旗。
“王百户,真是好算计啊!”周总旗阴阳怪气,“弄个破塘,就想把水都圈起来?还说什么让水,谁知道是不是幌子?”
王珩压下火气,平静回应:“周总旗,黑山峪田地众多,然地处最下游,每逢用水紧张,往往最为吃亏。若与我订立协议,农时我得让水于你,贵所便多了一份保障。反之,若无水塘调节,山洪一来,泥沙俱下,首当其冲的,恐怕也是贵所的良田。有了此塘,洪峰可削,浊水可澄,于贵所百利而无一害。更何况,协议由千户所见证,白纸黑字,我王珩岂敢自毁长城?”
他软中带硬,既点明利害,又拉出千户所作为潜在的监督方。周洪禄虽未露面,但显然在屏风后听着。最终,在获得王珩在农时更高比例的让水承诺,并确认了溢洪道足以保障他们的安全后,黑山峪方面才勉强同意,由周总旗代表,签署了一份条件更为苛刻的协议。
连续数日的奔波劳碌,王珩几乎磨破了嘴皮子。当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百户所时,怀里揣着的,是几份墨迹未干、按满红手印的协议书。条款各有不同,让利的程度也各异,但核心一致——小河百户所以农时宝贵水权的让步,换取了在非农时引蓄“无主之水”的权利。
他将这几份文书郑重地锁进木匣。这不是胜利,而是一场更漫长、更考验信誉和智慧的博弈的开始。他赢得了引水的资格,但如何履行承诺,如何平衡各方,如何让这来之不易的水,真正滋养这片干渴的土地和人心,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他再次走上堤坝,山风吹拂着他憔悴却坚毅的脸庞。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一场酣畅的雨水,等待山涧变得丰沛,然后,他才能名正言顺地,落下那通往希望的第一块闸板。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明末生存》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X4Q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