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九章 釜底抽薪

小说: 明末生存   作者:野人参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明末生存 http://www.220book.com/book/X4QK/ 章节无错乱精修!
 

#

柱子的腿伤,像一片沉重的阴云,笼罩在刚刚有些起色的工地上空。

孙福老汉用尽了手段,煎煮了所里仅存的一些清热解毒的草药,又寻来柳木枝,小心翼翼地给柱子固定断腿。但伤口依旧红肿发热,柱子持续低烧,昏睡中不时因疼痛而抽搐、呻吟。简陋的工棚里弥漫着草药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让人心慌的腐败气息。

“大人,伤口…怕是起毒了(感染了)。”孙福趁着换药的机会,压低声音,忧心忡忡地对王珩说,“咱们的药,不对症,效力也差。若是再没有好点的金疮药和去内热的方子,这条腿…怕是保不住,人也悬乎。”

王珩的心沉了下去。他看着柱子年轻却因痛苦而扭曲的脸,这个才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前几天还生龙活虎地抬土筐。在这个时代,一个底层军户落下残疾,几乎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不仅无法承担军役,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更雪上加霜的是,李叔也在同一天傍晚,带来了另一个坏消息。

“大人,粮…粮食快见底了。”李叔的脸上皱纹挤得更深,声音干涩,“按照现在的吃法,最多…最多还能支撑五天。”

五天!

王珩猛地抬头,看向李叔。工地上的号子声似乎还在耳边回荡,但那声音里蕴含的力量,此刻听起来却如此脆弱,仿佛随时会被“断粮”这两个字轻易击碎。

他快步回到自己那间兼做公廨和住所的土屋,关上门,再次打开了那个装着他全部“私产”的小木箱。里面只剩下可怜的几钱碎银子和一小串铜钱。这点钱,就算再去松坪寨,也买不回几斗粮食,无异于杯水车薪。

难道工程就要这样停下来?刚刚凝聚起来的人心,就要因为断粮和伤病的双重打击而溃散?柱子就要因为缺医少药而等死?

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攫住了他。他空有超越时代的见识,知道水塘的重要性,知道如何组织人力,甚至隐约知道一些更先进的工程方法,但在最基本的生存物资——粮食和药品面前,他的所有知识和决心都显得如此苍白。

他的目光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扫过,最终,停留在了墙角一个落满灰尘的旧木匣上。

那是前身王百户的父亲留下的遗物。前身似乎对其并不重视,只是随意丢弃在角落。王珩穿越后清点物品时曾打开看过,里面并非金银,而是几卷兵书,一套保养尚可的弓箭,以及一些用油纸包着、他当时并不认识的干枯植物根茎和块状物,似乎是一些药材。前身的记忆碎片告诉他,这是老百户当年在卫所时,因缘际会下,用积攒的功劳和人情,从一位路过军医手中换来的,据说是一些在关键时候能救命的“好药材”,一首没舍得用,留了下来。

当时王珩并未在意,毕竟他一个现代人,对中医药材知之甚少。但此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这个落满灰尘的木匣,仿佛成了黑暗中唯一可能的光源。

他走过去,拂去灰尘,郑重地打开木匣。兵书和弓箭依旧,他的目光聚焦在那几个油纸包上。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些形状各异、颜色暗淡的干枯药材。他完全不认识。

他拿起木匣,立刻去找孙福老汉。孙福年轻时走南闯北,见识颇广,或许认得。

“孙老伯,你看看,这些…是什么?值钱吗?”王珩将油纸包摊开在孙福面前。

孙福先是疑惑,待凑近了仔细辨认,又拿起一块放在鼻尖嗅了嗅,甚至用指甲掐下一点点放入口中品尝,他的脸色渐渐变了,昏花的老眼里射出震惊的光芒。

“大人…这…这可是好东西啊!”孙福的声音带着颤抖,他指着一块黄褐色、表面有细密纵纹、断面角质样的长条块茎,“这是**党参**!看这纹路和芦头,怕是有些年份了!”他又指向另一块扁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有不规则纵皱的根茎,“这是**黄精**!也是上品!”还有几块,他辨认出是品质不错的**天麻**和**杜仲**。

“这些都是补气、养血、祛风、强筋骨的好东西!年份足,品相也好!尤其是这党参和黄精,在药铺里,这等成色的,值大价钱!”孙福激动地说,“老百户当年…真是留下了压箱底的宝贝啊!”

王珩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希望,似乎就在这些干枯的植物根茎之中。

“若是把这些卖了,能换多少粮食?可能治好柱子的伤?”他急切地问。

孙福沉吟了一下,估算道:“若是拿到大一点的城镇,比如保宁府(今阆中)的药市,或者能找到识货的药材商人,换回的银钱,买到的粮食,足够咱们所里撑到夏收!柱子的伤,更需要专门的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药,这些药材卖的钱,足够请个好郎中,用上对症的好药了!”

保宁府!那比松坪寨远得多,路上也更不太平。但这是目前唯一的希望。

王珩几乎没有犹豫。与可能获得的粮食和拯救一条性命、维系工程相比,这些死物的药材,根本不值一提。

“好!那就卖了它们!”王珩斩钉截铁。

“大人,三思啊!”李叔却出声劝阻,脸色凝重,“这可是老百户留下的念想,是救命的家伙什儿…而且,去保宁府路途遥远,兵荒马乱的,带着这些值钱东西,太危险了!”

“李叔,”王珩看向他,眼神清澈而坚定,“药材再好,放着不用,就是枯草烂根。父亲若在天有灵,也绝不会看着我们用他留下的‘救命药’,去换一个‘等死’的结局。柱子需要它救命,百户所上下百十口人需要它活命!再危险,也得去!”

他当即做出决定:“张总旗要留守工地,弹压局面。这次,我亲自去!李叔,你年纪大,经验丰富,认得路,随我同行。再叫上赵小六,他年轻机灵,脚力好。我们三人明日一早出发!”

当夜,王珩将药材重新用油纸仔细包好,放入一个不起眼的旧包袱里。他又检查了那套弓箭,将箭矢磨得锋利。他知道,此行绝非易事。

第二天天不亮,王珩、李叔和赵小六三人,便牵着唯一一匹还算健壮的驮马,悄然离开了百户所。王珩回头望了一眼在晨曦中沉寂的营地和工地方向,那里承载着太多的期望。

一路上,三人尽量避开官道,选择小路前行。所见景象,比去松坪寨时更为荒凉。废弃的村落更多,田地抛荒严重,偶尔遇到的零星行人,也是面有菜色,行色匆匆。他们甚至远远地看到过一队扶老携幼的流民,如同灰色的潮水,漫无目的地向南方移动,那绝望的气息,隔得很远都能感受到。

“听说北边闹得更凶…奢崇明的兵和朝廷的兵还在打,加上天灾,这人都活不下去了…”李叔低声叹息着。

王珩沉默地听着,紧握着手中的弓。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他那个小小的百户所,不过是这片动荡土地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孤岛。如果不能尽快自强,迟早会被这乱世的洪流吞噬。

经过两天一夜的谨慎赶路,期间还在荒废的山神庙里歇了一晚,第三日下午,他们终于看到了保宁府的城墙。

作为川北重镇,保宁府的城墙高大坚固,守卫也远比松坪寨森严。城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守城的兵丁对进城的人盘查甚严,尤其是对形迹可疑、像是流民的人,动辄驱赶甚至殴打。

王珩三人穿着军服,虽然破旧,但身份明确,倒没有受到太多刁难,缴纳了入城税后,便被放行。

进入城中,一股混杂着烟火气、人畜粪便味和某种繁华底蕴的复杂气息扑面而来。街道比松坪寨宽阔不少,两旁店铺林立,人流如织,叫卖声不绝于耳。与外面荒芜的世界相比,这里仿佛是两个天地。但仔细看去,也能发现街上多了不少衣衫褴褛的乞丐,以及一些眼神闪烁、无所事事的青壮,暗流涌动。

王珩无暇他顾,根据李叔模糊的记忆和一路打听,他们找到了城南的药市街。街道两旁皆是各色药材铺,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香。

他们没有贸然进入那些大门面、招牌响亮的大药铺,怕被店大欺客。王珩选择了一家门脸不大、但看起来颇为古朴、招牌上写着“济生堂”的药铺。

走进店内,伙计迎了上来。王珩首接表明来意,说有祖传的药材欲出售,想请掌柜的掌眼。

很快,一个戴着瓜皮帽、留着山羊胡、眼神精明的老掌柜从后堂转出。王珩示意李叔将包袱放在柜台上,小心翼翼地打开油纸包。

当那几味药材显露出来时,老掌柜的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惊异,但很快被他掩饰下去。他不动声色地拿起党参,仔细查看芦头、纹路,又掰下一小点放入口中细品;接着又拿起黄精、天麻,一一验看。

“嗯…”老掌柜沉吟半晌,放下药材,捋了捋胡须,脸上露出为难之色,“几位军爷,你们这些药材嘛…年份是有些,品相也还过得去。只是如今这世道,兵荒马乱的,药材行市也不好啊。这样吧,老夫给你们个公道价,这包药材,十五两银子,如何?”

王珩虽然不懂药材行情,但他懂得察言观色。老掌柜刚才那一闪而过的惊异,以及这明显试探性的低价,都告诉他,这些药材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王珩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将油纸重新包好,系上包袱,对李叔和赵小六淡淡道:“我们走,去别家看看。”

“哎哎,军爷留步!留步!”老掌柜连忙从柜台后绕出来,拦住他们,脸上堆起笑容,“价钱好商量嘛!二十两!二十两如何?”

王珩停下脚步,看着老掌柜,目光平静:“掌柜的,我们是边军,不懂行情,但也不是任人糊弄的傻子。这些都是家父留下的救命药,若非所里弟兄断粮伤重,绝不会拿出来售卖。您若诚心要,给个实在价。若不然,保宁府药铺不止您一家。”

他的语气不卑不亢,带着军人的干脆,也点明了急需用钱的窘境和底线。

老掌柜盯着王珩看了片刻,似乎在想这年轻军汉不好对付。他咂咂嘴,再次伸手:“容老夫再看看,再看看…”

他又装模作样地查看了一番,最终仿佛下了很大决心:“罢了!看几位军爷也是急用,老夫就当做个善事!三十两!这是最高价了!这党参、黄精年份虽足,但炮制手法稍欠,天麻个头也不算顶大…”

王珩心里清楚,这价格或许仍未到顶,但应该己接近市场公道价,而且他们时间紧迫,耗不起。

“三十五两。”王珩开口还价,“我们还要在贵店采购一批治疗骨折外伤和清热解毒的成药。”

老掌柜纠结了片刻,最终一拍大腿:“成!交个朋友!就三十五两!药材你们要什么?”

最终,王珩用变卖药材所得的三十五两银子,扣除了购买给柱子用的上好金疮药、正骨膏、内服活血散瘀汤剂以及一些备用的清热解毒药材花去的五两银子,净得三十两。

三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揣进怀里,王珩却没有丝毫喜悦,只觉得沉甸甸的。这是用父亲留下的遗泽换来的,是百户所活下去的希望。

他们没有在保宁府过多停留,用剩下的钱尽可能多地采购了耐储存的粟米、粗盐,甚至咬牙买了两口猪仔和几只鸡雏,希望能为百户所带来更长久的生机。然后便趁着天色尚早,急匆匆地踏上了归途。

回程的路,因为驮着粮食和活物,显得更加漫长而紧张。王珩的心,早己飞回了那个正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百户所。他不知道,工地上的情况如何,柱子的伤情是否恶化,这用传家宝换来的粮食和药品,能否真正化解眼前的危机。

(第九章结束)

---

**第九章合理性评估:**

作者“野人参”推荐阅读《明末生存》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X4Q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明末生存 http://www.220book.com/book/X4Q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