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吉普车卷起的尘土,在延安干燥的空气中缓缓沉降,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打破了这片土地惯有的节奏。迪克西观察团的到来,为延安带来了一种混合着好奇、审视与隐隐对峙的复杂气氛。
林晚星的生活并未因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而发生 immediate 的变化。她依旧沉浸在“启明星”计划的局部优化中,与图纸、数据和“军武推演”为伴。但空气中弥漫的那种微妙的张力,她能够清晰地感受到。
组织上对她有明确的指示:正常工作,保持警惕,避免主动接触,若被问及专业问题,需谨慎作答,核心机密绝不能泄露。
这天下午,她正在研究室整理近期关于枪管钢材耐受性的推演笔记,政委陪同着两名观察团成员,在外事部门翻译的带领下,来到了研究室门外进行“例行参观”。
来的是一位名叫亨特的美军陆军上尉,约莫三十岁年纪,身材高大,穿着笔挺的军装,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眼神锐利中带着学者式的探究。另一位则是他的助手,一位年轻的华裔技术军官,负责记录和沟通。
“林晚星同志,这位是亨特上尉,对我们在艰苦条件下的技术保障很感兴趣。”政委微笑着介绍,语气自然,眼神却传递着提醒。
“很高兴认识您,林小姐。”亨特上尉用略显生硬的中文说道,目光迅速扫过这间简陋却异常整洁的研究室,掠过桌面上摊开的书籍、绘图工具,以及那支被分解了一部分的九七式狙击步枪(林晚星提前做了准备,将核心图纸和来自“昆仑”的样本都收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亨特上尉。”林晚星微微点头,态度不卑不亢。
“我们了解到,贵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对武器装备的研究和改进,这种精神令人钦佩。”亨特开始了试探,他的中文虽然带着口音,但用词准确,“尤其是,在面对一些……非常规威胁时,这种 adaptability(适应性)显得尤为重要。”
他刻意停顿,观察着林晚星的反应。
林晚星面色平静,仿佛没有听出他话语中的深意:“克服困难,坚持抗战,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只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进。”
亨特笑了笑,目光落在桌面的草稿纸上,那里有一些关于金属疲劳曲线的计算草稿:“听说林小姐在机械和材料方面很有见解?不知道您对高强度合金,或者……某些特殊能量场作用下的材料性质变化,是否有研究?”
这个问题己经相当露骨,几乎首接指向了“昆仑”事件可能涉及的能量与物质作用。
政委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林晚星心中警铃微作,但脸上依旧波澜不惊,她拿起一张画着普通弹簧钢性能测试的草稿,语气平淡:“亨特上尉过奖了。我们这里条件有限,主要研究的还是如何利用现有材料,比如改善弹簧钢的韧性和耐久性,让枪支更可靠一些。您说的那些,可能属于更前沿的科学范畴,我们接触不到。”
她的回答滴水不漏,既承认了研究的局限性,又巧妙地将话题引回了常规武器改进的范畴,避开了对方设下的陷阱。
亨特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掩饰过去,又问了几个关于根据地兵工生产和技术人员培养的问题,林晚星都一一谨慎作答。
短暂的参观很快结束。亨特上尉离开时,与林晚星握手,力道很重,目光深邃:“林小姐,希望以后有机会能进行更深入的技术交流。科学是无国界的,尤其是在面对共同威胁的时候。”
“科学或许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林晚星微笑着,抽回了手,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共同目标,是战胜法西斯。”
亨特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去。
送走观察团的人,政委松了口气,赞许地看了林晚星一眼:“应对得很好。”
林晚星却微微蹙眉:“他们不会轻易放弃的。那个亨特上尉,目的性很强。”
“嗯,组织上会加强戒备。你这边,核心研究要更加注意保密。”政委叮嘱道。
这场无声的交锋,暂时告一段落。但林晚星知道,这仅仅是开始。迪克西观察团的到来,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外部世界对“昆仑”事件的关注,也预示着未来的斗争将更加复杂。
她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启明星”计划。与亨特的对话,反而刺激了她。必须更快地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无惧任何形式的窥探与挑战。
她再次投入到对汉阳造复进簧的优化推演中。这是影响射击节奏和可靠性的关键部件。然而,推演再次遇到了瓶颈——受限于当前钢材质量和热处理工艺,性能提升极其有限。
就在她凝神苦思时,意识深处的“山河社稷图”忽然传来一阵微弱的波动。那融合了“军武推演”的纹路,光华流转,似乎在主动向她传递某种信息。
她福至心灵,尝试着不再仅仅输入冰冷的参数,而是将自身对“更可靠、更迅捷”的渴望,以及对前线战士的关切之情,融入其中。
【接收到宿主意志强化引导……结合样本数据……推演模式微调……引入“结构应力分布模拟”……】
【推演进行中……发现潜在优化节点:簧丝缠绕角度微调(+1.5°),可改善应力集中,预估疲劳寿命提升8%……端圈收口工艺优化,可减少初始形变,提升一致性……】
一行行新的、更为细致入微的推演结果浮现出来!虽然提升幅度依然不大,但方向更加精准,甚至给出了具体的工艺改进建议!
林晚星心中涌起一阵喜悦。她明白了,“山河社稷图”的“军武推演”,并非冰冷的计算工具,它与她的意志、情感,甚至是家国情怀紧密相连!当她心怀信念、目标明确时,推演的效率和精准度都会得到提升!
她立刻根据新的推演结果,绘制出了复进簧的改进图纸。
几乎在同一时间,远在几十里外新建的侦察分队驻地。
陆承钧站在训练场上,面前是刚刚选出的三十名神情剽悍、眼神锐利的战士。他刚刚结束了一场关于小队渗透与突击战术的讲解,目光扫过众人。
“理论说再多,不如实战练一次。”他声音不高,却带着金铁之音,“看到前面那个模拟的日军前沿哨所了吗?你们的任务,分成红蓝两队,红队防守,蓝队进攻,半小时内,拿下它!”
“是!”战士们轰然应诺,眼神中燃烧着战意。
训练随即展开。枪声(训练用空包弹和激光模拟器)、爆炸声(训练用炸药模拟)、呐喊声、战术指令声瞬间响彻训练场。陆承钧如同蛰伏的猎豹,冷静地观察着每一个小组的配合、每一个战士的反应。
他注意到,一名叫铁牛的战士,在使用仿制的日军百式冲锋枪进行火力压制时,动作迅猛,但点射控制稍差,弹药消耗很快。而另一名使用三八式步枪的战士,则在精准射击后,拉动枪栓的动作在高速运动后显得有些滞涩。
这些都是细节,却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他没有立刻叫停纠正,而是让训练继续,首到蓝队以微弱的代价“攻克”了哨所。
训练结束,队伍集合。陆承钧走到队伍前,没有批评,而是将刚才观察到的几个细节点了出来。
“……铁牛,火力猛是好事,但手指要像弹钢琴,有轻有重,学会三发点射,比一梭子扫射更有效。”
“……王栓子,拉枪栓不是掰腕子,用巧劲,肩膀抵稳了,顺势而为。”
他的点评一针见血,结合刚才的训练场景,让战士们心服口服。
夕阳下,陆承钧看着这群嗷嗷叫的士兵,仿佛看到了未来在更复杂、更残酷战场上与敌人周旋的尖刀。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勇武,更是极致的专业、默契的配合,以及对手中武器如同臂使的掌控。
他抬起头,目光仿佛穿越了空间,望向延安的方向。
晚星的“启明星”,不知何时能够照亮他们的前路。
而在延安的研究室里,林晚星将绘制好的复进簧改进图纸轻轻放下,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她推开窗,晚风拂面,带着黄土的气息。
她看到远山如黛,天际最后一抹晚霞即将被夜幕吞噬。
但她知道,当明天太阳升起时,无论是在这后方的研究室,还是在远方的训练场,无声的钻研与有形的锤炼,都将继续。
为了那颗指引方向的“启明星”,也为了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个渴望黎明的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X4W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