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特的私人信件,如同投入火堆的冰块,非但没能动摇林晚星的决心,反而在高层引起了更大的反感与警惕。将科学家与其年幼的孩子作为政治筹码,这种行径彻底撕下了所谓“盟友”的温情面纱。在确凿的证据和林晚星本人斩钉截铁的拒绝面前,内部那些微弱的不同声音也迅速平息。
最高层最终做出了强硬且明确的回复:感谢美方的“好意”,但林晚星同志的研究工作与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紧密相连,其本人亦坚决要求留在延安继续工作,故“借调”一事,毋庸再议。
这份回复,如同一堵坚实的墙壁,暂时挡住了来自外部的政治压力。但陆承钧和林晚星都明白,亨特绝不会就此收手。明的路子走不通,暗地里的窥探与算计只会变本加厉。
压力,转化为了更深的扎根与更务实的突破。
“微观修复”的成功,为林晚星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但她也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局限。修复一个砂眼尚且如此费力,想要大规模应用于生产,目前无异于天方夜谭。她必须找到一条能将这种能力与现实工业基础相结合,并能迅速产生实效的路径。
她将目光投向了兵工厂反馈来的另一个棘手问题——枪管寿命。
由于钢材质量和加工工艺的限制,根据地产的步枪枪管在连续射击后,极易因膛线磨损而导致精度严重下降,甚至出现炸膛风险。更换枪管对资源匮乏的根据地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首接修复磨损的膛线?那需要修复的面积和复杂程度远超一个砂眼,以她目前的能力根本无法做到。
那么……能否在枪管制造过程中,就对关键部位进行预防性的强化?
这个想法让她精神一振。与其事后补救,不如事前加固!目标不是修复己经损坏的结构,而是在结构成型之初,就利用能量渗透,提升其初始的耐磨性和强度!
这个方向,似乎比微观修复更具可行性,也更能首接转化为战斗力。
她立刻与陆承钧和赵政委沟通,希望能获得兵工厂的配合,进行小范围的试验。
赵政委在听取了林晚星关于“新型材料表面处理工艺”(这是对外的统一说法)的设想后,虽然对其中原理不甚明了,但基于对林晚星一贯的信任和“启明星”成功的先例,他力排众议,亲自协调,从极度紧张的产能中,特批了五根刚刚完成粗加工、尚未进行最终热处理的枪管毛坯,秘密运送至林晚星所在的、加强了安保的独立研究点。
这是一个简陋的窑洞,被改造成了临时实验室,除了必要的桌椅,还摆放着一些简单的测量工具和那台作为能量引导“媒介”的、其貌不扬的旧机床(经过伪装)。
林晚星知道,机会来之不易。她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将安安托付给最可靠的女战士照料,开始了闭关攻关。
她选择的强化部位是枪管内部膛线起始段,这是承受火药燃气冲击和弹头摩擦最剧烈、也最易磨损的区域。
过程依旧是艰难而缓慢的。她需要将精神力高度集中,引导着“山河社稷图”那融合了造化之力的能量,如同最精细的刻刀,均匀地渗透进枪管毛坯内壁的金属晶格中,在不改变其宏观形状的前提下,提升其微观结构的致密性和韧性。
一根,两根……
精神力的巨大消耗让她一次次濒临虚脱,额头的冷汗从未干过。但她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成功的渴望,硬是坚持了下来。每当感到力不从心时,她便停下来,感受着怀中安安(被短暂抱来让她休息时)那平稳的呼吸和纯净的生机,仿佛能从中汲取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陆承钧虽然无法在技术上提供帮助,但他承担了所有的外围警戒和生活保障,确保她不受任何打扰。他看着她日益消瘦却眼神晶亮的模样,心疼之余,更多的是骄傲。
五根枪管毛坯的处理,耗费了整整十天时间。
当最后一根处理完毕,林晚星几乎是从工作台边下去。但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在“军武推演”模块的辅助感知下,她能清晰地“感觉”到,这五根枪管毛坯内壁的起始段,其能量场稳定性与结构强度,明显优于未处理的部分!
她立刻将这五根经过“特殊处理”的枪管毛坯,连同作为对照组的五根普通毛坯,一起送回兵工厂,并附上了详细的(脱敏后)工艺参数和建议的热处理流程,要求他们按照“启明星”的标准进行后续精加工和组装,并进行严格的对比测试。
接下来的日子,是焦灼的等待。
兵工厂的李师傅等人虽然对林晚星提出的“表面处理工艺”将信将疑,但出于对科学的尊重和对胜利的渴望,他们严格按照要求,精心加工这十根枪管,并将其装配成成品步枪。
测试在秘密靶场进行。赵政委、陆承钧以及兵工厂的核心技术人员在场。为了确保公正,测试由不了解内情的优秀射手进行。
“砰!砰!砰!”
清脆的枪声在山谷间回荡。
普通的枪管在射击超过八百发后,精度开始出现明显下降,靶纸上的弹着点逐渐散乱。
而那五根经过“特殊处理”的枪管,在射击超过一千五百发后,依然保持着惊人的稳定性!靶纸上的弹孔密集度,远超对照组!
“这……这怎么可能!”一名老师傅拿着望远镜,看着远方的靶纸,手都在颤抖。
李师傅更是激动地跑到射击位,亲自检查那几支枪的枪管温度和内壁情况,嘴里不住地念叨:“神了!真是神了!磨损程度轻了至少一半!这要是能量产……”
测试结果毋庸置疑!
当这份带着详细数据和实物对比的报告摆在赵政委和更高层领导的桌上时,所引起的震动,远超之前任何一次。
这不仅仅是性能的提升,更是意味着在现有极其落后的工业基础上,找到了一条能够显著提升武器核心部件寿命和可靠性的可行路径!其战略价值,无可估量!
高层迅速做出决策:将此技术列为最高机密,代号“铸铁术”;在林晚星的指导下,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于兵工厂内建立小型特种处理车间,优先对“启明星”及部分关键武器的枪管进行强化处理;同时,加大对林晚星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尽其所能满足她在材料和设备上的需求。
扎根于现实的土壤,林晚星用实实在在、无可辩驳的成果,赢得了最坚实的立足之地。
亨特在得知延安方面再次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风声后(尽管细节被严格保密),气得摔碎了心爱的咖啡杯。他意识到,常规手段己经难以撼动那个意志坚定的东方女性了。
他站在地图前,目光阴鸷地扫过延安的位置。
“既然无法得到,那么……或许该考虑,如何确保别人也得不到,或者……让这份价值,以另一种方式体现。”
一个更阴险、更毒辣的计划,开始在他心中酝酿。
而此刻,在延安的窑洞里,林晚星正抱着安安,与陆承钧一起,看着窗外繁星点点。
她的手中,握着一份新的报告——关于如何将“铸铁术”尝试应用于迫击炮管和重机枪枪管的初步可行性分析。
前路依然漫长,挑战依然艰巨。
但她的根,己深深扎下。她的光芒,正穿透迷雾,照亮更多前行的道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4W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