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逸尘伸出的手,还停在半空中,手里,是那叠足以让任何一个机械系学生都眼红的德文资料。
但他眼前的林婉婉,却仿佛没有看见。她的全部注意力,都己被那封,带着熟悉邮戳和字迹的信件,给彻底吸引了过去。
她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封厚厚的信,指尖,在“陆承安”那三个遒劲有力的字上,轻轻了一下。那一瞬间,她脸上,不自觉地,流露出了一抹,发自内心的、温柔的笑意。
这抹笑,像一根最细微的针,轻轻地,却又精准地,刺在了顾逸尘的心上。
他第一次,在一个女生脸上,看到这样一种,因为一封信,而瞬间被点亮的,毫不设防的温柔。而这份温柔,却与他无关。
林婉婉很快就收敛了情绪,她抬起头,看向略显尴尬的顾逸尘。
“谢谢你,顾同学。”她没有拒绝他的好意,坦然地,接过了那叠德文资料,“这份资料很珍贵。作为交换,这是我最近整理的一些,关于‘金属疲劳’在工厂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笔记,里面有一些,是书本上看不到的经验数据。我想,对你的理论研究,或许,也会有点用处。”
她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个同样厚厚的笔记本,递了过去。
顾逸尘愣住了。他本以为,自己的“赠予”,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是一种展现自己资源优势的“武器”。却没想到,对方,竟用一种不卑不亢的、平等交换的姿态,将他的“武器”,变成了一场纯粹的学术交流。
他下意识地接过笔记本,翻开一看,瞳孔,就是一缩。只见上面,用一种极其工整清秀的字迹,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不同工况下,零件的磨损数据、断裂分析,以及改进方案。这些东西,诚如她所说,是任何一本教科书上,都学不到的,最宝贵的实践经验。
“你……不懂德文吧?”他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他想,这,应该是她唯一的,也是最致命的短板了。
“现在不懂,”林婉婉平静地回答,“学一学,总会懂的。”
说完,她便抱着那封信,礼貌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当晚,宿舍里,林婉婉在灯下,小心翼翼地,拆开了陆承安的来信。
信,很长。陆承安在信里,用他那一贯的、冷静克制的笔触,详细地,描述了他,是如何在全厂干部大会上,舌战群儒,力排众议,将她的改革方案,强行推行下去的。
字里行间,虽然没有一个“难”字,但林婉婉,却能清晰地,感受到那背后,蕴藏的巨大压力和风险。她仿佛能看到,他一个人,站在会议室里,面对所有人的质疑,用他那并不算宽阔的肩膀,为她,也为工厂的未来,撑起一片天的样子。
信的结尾,陆承安写道:
“……改革己推行,试点三车间。吴师傅亲自坐镇,众人皆翘首以盼,待一月后之结果。勿忧家中事,当专心于学业。北京天寒,多加衣。另,车间无你,总觉空旷。”
最后那一句“总觉空旷”,像一粒火星,瞬间,烫热了林婉婉的心。
她将信,反复地,读了三遍。然后,小心翼翼地,折好,贴身放好。
随即,她深吸一口气,拿出了顾逸尘给她的那叠德文资料,和一本,她刚从图书馆借来的、砖头一样厚的《德汉大辞典》。
一场新的“战争”,打响了。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林婉婉,彻底成了一个“苦行僧”。
她每天只睡西个小时。白天上课,晚上,就一头扎进图书馆,一个词一个词地,啃着那些天书般的德文文献。饿了,就啃一个冷馒头;渴了,就喝一口凉水。
她的室友们,都看呆了。她们无法想象,一个人,怎么可以,对自己,狠到这种地步。
而顾逸尘,也同样,被震惊了。
他好几次,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看到那个,被小山一样的词典和资料,包围着的、瘦弱的身影。她眉头紧锁,一手按着词典,一手拿着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翻译、计算、推演。那股专注和坚韧,让他这个一向自诩“学霸”的天之骄子,都感到了一丝,发自内心的,敬畏。
他知道,自己或许,真的从一开始,就小看了这个来自小工厂的“女工人”。
她的身体里,蕴藏着一股,他从未见过的,钢铁般的意志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X5D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