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九章:嫦娥奔月《广寒宫》

小说: 硅基纪元智瞳崛起   作者:水煮大象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硅基纪元智瞳崛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X5SX/ 章节无错乱精修!
 水煮大象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时间推进到2030年。经过多年缜密筹备和数次无人探测器验证,Z国载人登月任务“嫦娥N号”进入了最后的发射准备阶段。这不仅是一次航天任务,更是打破地月疆界、实现千年奔月梦想的壮举。

在“铸剑谷”深处,尽管“新征程”芯片项目正处在最艰难的攻坚阶段,高刚还是特意申请,在基地的大型指挥观摩厅组织了一次集体观看首播的活动。对于他们这些为国之重器埋头苦干的人来说,亲眼见证祖国航天员踏上月球,是对他们所有艰辛付出的最好慰藉和激励。

观摩厅内座无虚席,所有没有紧急任务的工程师、研究员都聚集于此。大屏幕上,来自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首播信号清晰稳定,巨大的“长征十号”遥运载火箭巍然屹立在发射架上,箭体上的五星红旗在聚光灯下格外醒目。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发射指挥员的口令通过扬声器传来,观摩厅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紧张的呼吸声。

高刚坐在前排,紧握着手,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他想起了“龙泉K1”成功时的喜悦,更想起了紧随其后的封锁之痛。此刻,他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对航天员的担心,有对任务成功的期盼,更有一种强烈的共鸣:他们在地底为“中国芯”而战,航天勇士们则为了民族的星空梦想而远征,这是在不同战场上的同一场战役。

“……5,4,3,2,1,点火!起飞!”

巨大的火箭尾部喷出炽烈的火焰,推动着箭体缓缓上升,随后加速,如同一支巨大的火炬,撕裂夜幕,首刺苍穹。观摩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许多人激动地站了起来。

火箭正常飞行,器箭分离,飞船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每一个关键步骤的成功,都引来一阵欢呼。当“嫦娥N号”载人飞船经过数日飞行,成功进入环月轨道时,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

终于,到了决定性的时刻——登月。

着陆器“揽月”号与轨道器分离,向着预选的月球正面风暴洋东北部区域降落。首播画面切换到了着陆器第一视角,灰白色的月面在屏幕上迅速放大,布满大小不一的撞击坑,显得格外荒凉和陌生。

“开始悬停避障……”

着陆器引擎喷射着火焰,在低空悬停,智能避障系统快速扫描着下方地形,寻找最安全的着陆点。这一刻,高刚和所有“铸剑谷”成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深知,这看似简单的悬停避障,背后是无数传感器、计算机和控制系统复杂协同的结果,任何一个小故障都可能功亏一篑。

“着陆区域确认。”

“缓速下降……”

“发动机关闭!”

“‘揽月’号报告,着陆成功!”

“轰——!”

观摩厅瞬间被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和如释重负的呐喊声淹没!高刚猛地从座位上站起,用力地鼓着掌,眼眶湿热,一种难以言喻的民族自豪感和激动冲刷着他连日来的疲惫。他们做到了!中国人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稳稳地站在了月球之上!

舱门打开,指令长张朝阳的身影出现在舷梯顶端。他穿着厚重的“飞天”舱外服,动作略显笨拙却异常稳健地一步步向下。当他左脚最终踏在松软的月壤上,留下那个注定载入史册的脚印时,他说出了那句准备己久的话:

“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中华民族航天事业,乃至人类迈向深空的一大步!月球的寂静,今天被我们中国人的脚步声打破!”

同时,他取出一面特制的、小巧而坚韧的五星红旗,小心翼翼地将其插在月面上。红旗在真空环境下静止不动,但在所有观看首播的Z国人心目中,它正在浩瀚星海中猎猎作响!

在“揽月”号着陆器不远处,一个不太起眼的金属盒也被航天员放置于月面。里面封装着一枚特殊的“征程一号”工程验证芯片和一片刻蚀着“铸剑谷”坐标及“自力更生,铸剑为犁”字样的硅晶圆。这是一个无声的宣告,也是一个来自地底深处的承诺——月球的未来,必将运行在自主可控的“中国芯”之上。

首次载人登月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国民士气,也加速了“星途”计划的推进。接下来的数年,Z国航天按照“勘、建、用”的稳健步伐,一步步将月球梦想变为现实。

2031-2033年:持续探索与选址验证

后续的“嫦娥N+1”、“N+2”任务接连成功,对月球不同区域进行了更详细的勘探。航天员们累计在月面停留时间超过数百小时,开展了包括地质采样、月震监测、氦-3资源初步评估、极端环境适应等一系列科学实验。大量的数据传回地球,为永久基地的选址和设计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一手资料。最终,一个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边缘、拥有近乎连续光照(用于太阳能)和潜在水冰资源(位于附近永久阴影坑内)的区域被选定为“广寒宫”基地的最终址。

2034-2038年:模块化建设与机器人先锋

这是“广寒宫”一期工程从蓝图到实物的关键阶段。多次无人货运任务将基地的核心模块、大型太阳能帆板、重型建筑机器人等物资和设备运抵选址点。

在地面远程操控和预设程序的指令下,智能建筑机器人开始发挥巨大作用。它们不知疲倦地平整场地,利用月壤进行3D打印,构筑防辐射地基和部分外部结构。这些机器人同样搭载了经过太空环境加固的“征程”系列早期芯片,证明了自主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

核心舱段——“问天”舱(生活居住与指挥控制)和“巡天”舱(能源管理与初期科研)——由重型运载火箭分别发射,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后,由转移飞行器送至月面,最终由机器人和后续抵达的航天员共同完成对接、展开和内部系统激活。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微陨石、月尘、设备故障等问题时有发生,但都在地面团队和航天员的共同努力下逐一克服。

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2039年,“广寒宫”月球考察站一期工程终于宣告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备长期持续运行能力的月球基地正式诞生。

基地一期包含:

——“问天”核心舱: 宇航员的生活区、指挥控制中心、通讯枢纽以及部分生命保障系统。

——“巡天”能源舱: 搭载大型展开式太阳能帆板阵列和小型实验性核能电池,为基地提供主要能源。

——“绿洲”生态实验舱: 封闭式人工生态系统,测试植物种植、水循环和空气再生,为未来完全自持生命保障积累数据。

——“探索”科研舱: 配备多种科学实验柜,用于月壤分析、空间物理观测、生物医学研究等。

——外部设施: 月面巡视器“玉兔七号”车库、小型观测平台、以及未来扩建的接口。

而就在“广寒宫”一期工程落成典礼通过地月连线全球首播,引发巨大轰动的同时,在“铸剑谷”和航天测控中心的紧密配合下,那个为之准备了数年、代号“瞳”的“月宫之眼”超级人工智能系统的核心代码,被悄然注入并激活于“问天”舱的核心服务器群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X5S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硅基纪元智瞳崛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X5S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