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走私者被押走的第二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橡胶林的枝叶,落在育苗基地的幼苗上。林默蹲在“归客”树旁,指尖拂过树干上新长出的嫩芽——经过昨夜的紧张对峙,这片林子反而显得格外宁静,只有胶汁从割胶口缓缓滴落的声音,在晨光里织成细碎的韵律。
“林默哥,土壤检测结果出来了!”苏青举着一份报告快步走来,她的眼眶带着淡淡的青色,显然是熬夜整理数据,“边境生态部门的专家说,只有边界那三棵橡胶树的根系沾到了微量化学药剂,己经用中和剂处理过,不会影响整体生态。育苗基地的幼苗全部健康,没有受到污染!”
林默接过报告,目光落在“土壤重金属含量为零”的结论上,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他抬头望向远处的边境线,那里己经拉起了新的铁丝网,蓝色的界碑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昨夜边境警方不仅端了“黑蛇”的走私窝点,还连夜加固了林场周边的防护设施,连之前被走私者破坏的铁丝网缺口,都换成了更结实的防攀爬栏杆。
“张叔呢?我早上没看到他。”林默突然想起老张,往常这个时候,老张早就来育苗基地给幼苗松土了。
苏青往边界的方向指了指:“他去界碑那边了,说要看看当年他在缅北种的橡胶树——边境警方说,‘黑蛇’的老巢被捣毁后,那边的胶农重新接管了橡胶园,老张想跟他们聊聊种植技术,顺便看看能不能引进一些优质橡胶树种。”
正说着,阿武背着一个装满橡胶树叶的竹筐跑过来,竹筐里还放着一个崭新的笔记本:“林默哥!苏青姐!你们看我画的边境防护图!我把每个值守点、监控位置都标出来了,还在容易出问题的地方画了新符号,这样大家巡逻的时候就不会迷路了!”
林默翻开笔记本,里面的图画得格外认真,每个符号旁边都标注了用途——三角形代表监控,圆形代表水源,倒“V”加横杠的旧符号被画了个叉,旁边写着“罪恶的标记,己清除”。最末页还画着一幅画:所有人站在界碑旁,身后是郁郁葱葱的橡胶林,天上的月亮和太阳同时挂着,像一双守护的眼睛。
“画得真好。”林默摸了摸阿武的头,“我们把这张图贴在科普站里,让来参观的人也知道,我们不仅守护橡胶林,还守护着边境的安宁。”
林默和苏青、阿武赶到界碑时,老张正蹲在一块刻着“中国”的界碑旁,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年轻时的老张,站在一片橡胶林里,身后的界碑和眼前的一模一样,只是那时的橡胶林还很稀疏,树干也只有碗口粗。
“这是二十年前拍的。”老张看到他们,把照片递过来,声音带着一丝感慨,“那时候我刚从缅北逃回来,特意来界碑旁看看——当年‘黑蛇’的人把我绑在缅北的橡胶林里,我就是望着这个方向,才撑着活下来的。”
照片里的老张穿着破旧的工作服,脸上带着伤,却笑得格外灿烂。林默注意到,照片里的橡胶树上,也刻着一个简单的符号——不是倒“V”加横杠,而是一个小小的圆圈,和他们现在设计的新符号有几分相似。
“这个符号是我刻的。”老张指着照片里的圆圈,“那时候我想,等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在边境种一片属于自己的橡胶林,用圆圈代表团圆,代表再也不分开。现在好了,我们的橡胶林不仅种起来了,还成了边境的‘绿色屏障’。”
不远处,几个穿着缅北传统服饰的胶农正朝他们走来,为首的是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手里捧着一把橡胶种子。他走到老张面前,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张先生,谢谢你!你们帮我们赶走了‘黑蛇’,我们才能重新种橡胶。这是我们缅北最好的橡胶种子,送给你们,希望我们的橡胶林能一起长得更好。”
老张接过种子,紧紧握在手里:“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有好的种植技术,我们互相分享。等你们的橡胶林成熟了,我们还可以一起做正规的橡胶贸易,再也不用怕那些走私者。”
缅北胶农用力点头,指着身后的橡胶林:“我们己经把‘黑蛇’种的‘毒橡胶’都砍了,种上了新的树苗。以后你们要是需要帮忙,随时跟我们说——边境的橡胶林,要靠我们一起守护。”
阿武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拿出笔记本,飞快地画了起来:“我要把这一刻画下来,题目就叫《界碑旁的橡胶约定》!以后每年都来这里拍一张照片,看看我们的橡胶林和边境的胶农,是不是都越来越好。”
林默看着界碑旁的两拨人,一边是中国的守护者,一边是缅北的胶农,手里都握着橡胶种子,像是握着共同的希望。他忽然明白,橡胶林从来不是孤立的,它像一条绿色的纽带,把边境两边的人连在一起,用年轮记录着和平与守护的故事。
下午的科普站格外热闹,不仅有镇上的学生,还有几个从缅北过来的胶农孩子。陈兰穿着浅蓝色的衬衫,戴着那顶旧草帽,站在一张巨大的地图前,给孩子们讲解边境橡胶林的故事。
“大家看,这是我们的林场,这是缅北的橡胶园,中间的界碑是我们的分界线,而橡胶林,就是连接我们的桥梁。”陈兰指着地图上的绿色区域,“以前,‘黑蛇’的人想破坏我们的橡胶林,把有毒的橡胶运到其他地方赚钱;现在,我们和缅北的胶农一起,种健康的橡胶,做正规的贸易,让橡胶林成为我们共同的财富。”
一个缅北的小男孩举起手,用缅语夹杂着中文问:“陈兰奶奶,我们的橡胶林,以后能像你们的一样,有科普站,有育苗基地吗?”
陈兰蹲下来,温柔地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当然可以!等你们的橡胶林长得再大一些,我们就派老张叔叔去教你们育苗技术,派苏青姐姐去帮你们做生态监测,还要把阿武画的防护图送给你们,让你们的橡胶林也能安全生长。”
小男孩兴奋地跳起来,拉着身边的中国同学说:“以后我们一起种橡胶,一起守护边境!”
孩子们的笑声在科普站里回荡,作者“福米福”推荐阅读《铁丝网外的月光》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林默和老张站在门口,看着这温馨的一幕,眼里满是欣慰。老张拿出之前缅北胶农送的种子,对林默说:“我打算在界碑旁边种一片‘友谊林’,一半种我们的橡胶树,一半种缅北的橡胶树,让它们在边境线上一起生长,一起见证和平。”
“这个主意好。”林默点点头,“我们还要在‘友谊林’里立一块石碑,刻上‘橡胶为媒,边境同心’八个字,让以后的人都知道,这里不仅有守护,还有友谊。”
苏青拿着一份文件走过来,脸上带着笑容:“生态保护协会己经批准了我们的‘边境橡胶生态合作项目’,以后我们可以和缅北的胶农开展长期合作,一起研究橡胶种植技术,一起做生态旅游——比如组织游客从我们的林场出发,去缅北的橡胶园参观,让大家看看边境两边的橡胶林,是如何共同生长的。”
阿武听到“生态旅游”,立刻跑过来:“那我可以当导游吗?我可以给游客讲我们和走私者斗争的故事,讲我们设计的新符号,还可以带他们去‘归客’树那里,告诉他们这棵树的来历!”
“当然可以。”苏青笑着说,“你不仅是导游,还是我们的‘小史官’,要把边境橡胶林的故事,一笔一笔记录下来,传给以后的人。”
接下来的几天,林场里的所有人都在忙着建“友谊林”。老张和缅北的胶农一起选树苗,陈兰和孩子们一起画宣传画,苏青和边境生态部门的专家一起制定生态监测计划,林默和阿武则负责在“友谊林”里安装监控和防护设施。
老周头也来了,他带来了自己珍藏多年的有机肥料,说要给“友谊林”的树苗最好的养分。“我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边境这么热闹,这么和平。”老周头一边撒肥料,一边说,“以前总担心走私者来破坏,现在好了,我们和缅北的胶农成了朋友,以后再也不用怕了。”
“友谊林”的中心,立着一块新刻的石碑,上面“橡胶为媒,边境同心”八个字在阳光下泛着光。石碑旁边,种着两棵特别的橡胶树——一棵是老张从缅北带来的种子种的,一棵是“归客”树的幼苗,两棵树的树干紧紧靠在一起,像是一对并肩的伙伴。
“等这两棵树长粗了,我们就用它们的胶汁做一对纪念章,一棵刻中国的图案,一棵刻缅北的图案,送给两边的胶农。”阿武蹲在树苗旁,手里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树苗的高度,“我还要每个月来这里拍一张照片,看看它们是不是长得一样高,一样壮。”
林默看着阿武认真的模样,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到阿武时的场景。那时的阿武还很胆小,连橡胶林里的虫子都怕,现在却能勇敢地站在边境线上,为守护橡胶林和边境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枚新做的徽章,递给阿武:“这是给你的‘边境小守护者’徽章,以后,你就是我们和缅北胶农之间的小纽带,要把我们的友谊和种植技术,都传递给他们。”
阿武接过徽章,紧紧握在手里,眼里满是坚定:“我一定会的!我还要把我们的故事写成书,让更多人知道,边境的橡胶林不仅是绿色的,还是充满友谊的。”
五、月光下的边境年轮
满月的夜晚,所有人都聚集在“友谊林”的石碑旁。月光洒在橡胶林里,给每棵树苗都镀上了一层银色的光泽,界碑上的“中国”两个字在月光下格外清晰,远处缅北的橡胶园里,也闪烁着点点灯光,像是在和这边呼应。
老张拿出一瓶自己酿的橡胶叶酒,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这杯酒,敬我们的橡胶林,敬我们的边境,敬我们的友谊!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一起守护这片绿色的土地。”
大家举起酒杯,轻轻碰在一起,酒里带着淡淡的橡胶叶清香,在舌尖化开,像是把橡胶林的记忆和边境的温暖,都咽进了心里。
陈兰看着眼前的场景,想起了当年在林场的日子:“以前我总觉得,橡胶林只是用来产胶的,现在才知道,它还能连接友谊,守护和平。以后,我要在科普站里开一个‘边境橡胶故事角’,把我们和缅北胶农的故事,讲给每一个来参观的人听。”
苏青拿出一份生态监测数据报告:“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我们的橡胶林和缅北的橡胶林,己经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循环系统,我们的蜜蜂会去那边采蜜,那边的鸟类也会来我们这里筑巢。以后,我们还可以一起开展生态研究,让边境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
老周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旧的林场徽章,放在石碑上:“这是我当年的徽章,现在把它留在这里,让它和石碑一起,见证我们的友谊和守护。以后我的孙子来这里,我要告诉他,这片橡胶林不仅是我们的,还是边境两边所有人的共同财富。”
阿武拿出笔记本,翻开最新的一页,在上面写下:“今天,我们在‘友谊林’里许下约定,要一起守护橡胶林,守护边境的和平与友谊。以后,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要来这里聚会,看看我们的橡胶树,看看我们的边境,看看我们的友谊是不是像橡胶树的年轮一样,越来越厚,越来越深。”
林默看着笔记本上的字,忽然觉得,橡胶树的年轮不仅记录着时间,还记录着守护、友谊和和平。他抬头望向天空,月亮像一个巨大的银盘,挂在橡胶林的上空,月光穿过枝叶,落在每个人的脸上,像是在为他们的约定作证。
“我们约定,”林默举起酒杯,“每年的今天,都在这里相聚,看着橡胶林长大,看着边境的友谊加深,看着和平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永远生长。”
“我们约定!”所有人都举起酒杯,声音在月光下回荡,穿过橡胶林,越过界碑,传到缅北的橡胶园里,传到每一个守护这片土地的人心里。
夜风吹过,橡胶林的枝叶轻轻摇曳,像是在回应他们的约定。林默知道,他们的故事还会继续,橡胶林的故事还会继续,边境的故事还会继续——在时光的年轮里,在月光的守护下,这片绿色的土地,会永远充满希望,永远充满友谊,永远充满和平。
(http://www.220book.com/book/X68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