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的录取通知书,像一枚金色的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却也充满希望的大门。家庭的阴霾因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而被驱散大半,父亲陈建国脸上那常年冻结的冰层,似乎也悄然融化了一丝,偶尔甚至会在他收拾行李时,投来一道带着复杂意味的审视目光。母亲李素珍则一边为他准备行装,一边偷偷抹泪,絮叨中满是不舍与骄傲。
然而,陈卫东的心,却并未完全沉浸在升学的喜悦中。中专,并非他理想的终点,更像是一个通往更广阔天地的跳板。那个在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悄然萌生、并在拿到通知书后变得清晰无比的念头——参军入伍,像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他心中破土而出。
当他在饭桌上,将这个决定平静地说出来时,家里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
母亲首先反对,声音带着惊慌:“当兵?东东,那多苦啊!而且听说还有危险……”
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放下筷子,目光如同两把精准的手术刀,解剖着儿子脸上每一丝细微的表情。他看到了儿子眼中那簇不同于以往叛逆、也不同于学习时坚韧的、一种更为沉静却也更为决绝的火焰。
“你想好了?”良久,陈建国才沉声问道,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想好了。”陈卫东回答得斩钉截铁,“爸,妈,我知道你们担心。但我觉得,部队……可能更适合现在的我。我需要更彻底的锻炼。”
爷爷在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他缓缓开口:“好男儿志在西方。部队是个大熔炉,是块铁,进去能炼成钢;是块泥,进去就得现原形。东子,你想去,就去试试。”
爷爷的话,像最终的拍板,为这场家庭讨论画上了句号。
报名,体检,政审……一系列流程走下来,竟然异常顺利。当那身略显宽大、带着崭新布料和皂荚气息的绿军装真正穿在身上时,陈卫东对着镜子,看着镜中那个眉宇间褪去几分青涩、多了几分硬朗的少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庄重感。这身军装,像一层蜕变的外壳,包裹住他过往的荒唐与不羁,也承载着他未来的责任与未知。
离别那天,月台上人头攒动,哭声与叮嘱声不绝于耳。母亲哭成了泪人,父亲依旧沉默,只是用力地、作者“用户75803476”推荐阅读《琥珀里的三色堇》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一遍遍拍着他的肩膀,那力道,仿佛要将所有的嘱托与期望都砸进他的骨头里。三个姐姐也红着眼圈。王老师特意赶来送行,塞给他一个笔记本,扉页上写着:“淬火成钢,百炼成精”。
火车汽笛长鸣,如同一声悠长而决绝的号角,吹响了他军旅生涯的序曲。他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家乡景物,心中没有离愁别绪,只有一种奔向新生的豪情与一丝对未知的忐忑。
新兵连的生活,像一记毫无花哨的重拳,狠狠砸碎了他对军队所有浪漫的想象。这里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只有绝对的服从;没有自由散漫,只有铁一般的纪律。天不亮就被急促的哨音揪出被窝,被子要叠成刀削斧劈的“豆腐块”,队列训练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毒辣的日头像探照灯,能将人晒脱一层皮。
身体的疲惫尚可忍受,精神上的压抑和枯燥却更磨人。班长是个黑瘦精悍、眼神锐利得像鹰隼一样的老兵,要求极其严苛,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不到位,都会招来一顿毫不留情的训斥。
陈卫东那点因中考逆袭而积累的自信,在这里被迅速消磨殆尽。他再次感受到了那种“笨拙”和“落后” ,尤其是在体能和器械训练上。单杠拉不上去,双杠臂屈伸做得歪歪扭扭,三公里跑总是吊在队尾……挫败感,像训练场上的尘土,无孔不入,沾满他全身。
夜深人静,躺在硬得像石板的床铺上,听着周围战友们疲惫的鼾声,他有时会望着窗外陌生的星空,问自己:选择来这里,真的对吗?这具尚未完全长成的身体,能否承受住这“熔炉”的熊熊烈焰?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他想起了爷爷的“歪脖子树”,想起了王老师的灯光,想起了父亲沉默的拍打。他咬紧牙关,将所有的苦累和委屈都咽进肚子里。别人休息时,他偷偷加练;动作不标准,他就反复请教班长和老兵,哪怕被骂得狗血淋头。
这熔炉之火,灼烧着他的肉体,也锤炼着他的意志。他感觉自己像一块被投入洪炉的生铁,在高温和重锤下,发出痛苦的“呻吟”,却也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剔除着杂质。
新兵连的日子才刚刚开始,更严酷的考验还在后面。这块尚未成型的“生铁”,最终能否经受住考验,蜕变为一块有用的“钢材”?他与那位鹰隼般的班长,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http://www.220book.com/book/X98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