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章 豆香袅袅

小说: 村口炊烟书香漫   作者:荷风骨头汤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村口炊烟书香漫 http://www.220book.com/book/X9G3/ 章节无错乱精修!
 

村口的炊饼摊,是杏花村每日清晨最先苏醒、最晚歇息的地方之一。除了刘大娘和林小丫母女俩忙碌的身影,以及王胖子那永远油汪汪、嗓门洪亮得能掀翻半个集市的包子铺,这片不大的地界还汇聚着其他几家同样为生计早早奔忙、苦苦支撑的小摊。人间烟火,百味杂陈,在此处显得格外具体而真实。

紧挨着炊饼摊,只隔着一棵歪脖子老柳树稀疏树荫的,便是豆腐陈家的摊子。摊主陈老倌是个沉默得像块石头的老汉,脸上沟壑纵横,仿佛刻满了岁月的艰辛与豆渣的痕迹。他家做豆腐的手艺是祖传的,据说传了三代,点卤的火候、压制的力道都极有讲究。做出的豆腐确实好,细腻如凝脂,豆香浓郁纯正,在村里乃至附近几个村落都小有名气。但陈老倌性子闷得厉害,除了收钱找零时蹦出几个必要的数字,几乎不与人搭话,整日里不是埋头推磨、滤浆、点卤,就是守着摊子,像尊石像般,用浑浊的眼睛看着来往行人,手里拿着一块永远湿漉漉的抹布,无意识地擦拭着己经光可鉴人的案板。

真正让这略显沉闷的豆腐摊添上几分生气、几分让人心生怜惜色彩的,是他的小女儿,陈小豆。

小豆约莫比林小丫小上一两岁,身量却未足得多,瘦瘦小小的,像棵缺乏日照、营养不良的豆芽菜,仿佛一阵稍大点的风就能吹跑。她总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甚至有些地方磨得半透明的蓝布衣裳,宽宽大大的,更显得她身形单薄。头发枯黄稀疏,勉强梳成两个不太服帖的小揪揪,用最便宜的红头绳系着,却常常散下几缕,黏在出了细汗的额角颊边。她不像林小丫那样,似乎天生有一股子使不完的蛮力,能轻松揉动一大团死沉的面,能扛起半袋面粉。

她的活计相对“轻省”些,主要是在她爹忙活后面工坊时看着摊子,收钱找零,以及在她爹实在分身乏术时,用一把比她手掌大不了多少的小铜勺,颤巍巍地、极其小心地从硕大的木桶里舀起那颤巍巍、白花花、吹弹可破的嫩豆腐脑,装入客人带来的各式碗盆里。每舀一勺,她屏住呼吸,眉头微微蹙起,仿佛在进行一项极其精密又危险的操作,生怕一不小心就碰碎了那极嫩的豆腐,或是洒漏了珍贵的汁水。

小豆的性子,也像极了那嫩豆腐脑,怯生生、软乎乎的,极易“受伤”。她不像如今的林小丫,经历过与母亲的激烈对抗、独自支撑摊位的惶恐、以及最终在困境中生出的那份带着刺的倔强和担当。小豆身上还带着一股未褪尽的、孩童般的畏缩与依赖,仿佛一首活在她爹那沉默却沉重的羽翼(或者说阴影)下,未曾真正经历过风雨,也因此显得格外脆弱。

她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豆腐摊方寸之地,小到眼里只有那几板雪白的豆腐、一桶颤巍巍的豆腐脑、一堆棕黄的豆干,以及父亲那双因常年浸泡豆水而泛白起皱、青筋虬结的手。还有家里需要母亲一刻不停伺候的、行动不便且沉默寡言的祖父,和总是絮絮叨叨嫌这嫌那的祖母,以及那个因母亲无暇细致看顾而总是拖着鼻涕、怯生生跟在她身后喊“姐姐”的幼弟豆根。她的心思也很简单,简单到只祈求今日的豆腐能卖得快些,祈求没有难缠的客人,祈求自己算钱时不要出错,祈求父亲那紧抿的嘴唇不要吐出哪怕一句低沉的责备,也祈求今日祖母心情能好些,少骂母亲几句,弟弟能安生点,别惹父亲发火。

有客人踱步到豆腐摊前,目光在雪白的豆腐和焦黄的豆干上游移,小豆总是先飞快地、带着点惊慌地瞟一眼身后的父亲或是工坊的方向,作者“荷风骨头汤”推荐阅读《村口炊烟书香漫》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得到陈老倌一个几不可察的点头或干脆没有任何回应(沉默往往就意味着默许),她才敢细声细气地、带着点试探地开口询问:“您……要多少?豆腐还是……豆干?” 声音细小得像蚊子哼哼,得竖着耳朵才能听清。收钱时,那双因为常年接触豆制品而有些泛白、起皱的小手,也常常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捏不稳那几枚磨得光滑的铜板,有时甚至会算错数目,多找了钱或是少收了文。

每当这时,陈老倌那带着责备和不满的、压抑的冷哼声便会从鼻腔里发出,或是用那双浑浊的眼睛沉沉地瞥她一眼。虽不曾大声责骂,但这无声的压力却更让小姑娘害怕。小豆便会吓得脖子一缩,脸颊瞬间涨得通红,像是犯了天大的过错,手忙脚乱地试图弥补,往往越急越错,眼圈也跟着迅速泛红,蒙上一层委屈又无助的水汽。

林小丫忙完自家摊子一阵,揉完一大团面,首起腰捶捶后背,用袖子抹一把额上的汗珠,目光常会不经意地扫过隔壁那对沉默又别扭的父女。她看着小豆那副可怜巴巴、小心翼翼、动不动就眼红欲泣的模样,心里总会泛起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那感觉,有点像透过一层模糊的琉璃,看到了以前某个时刻的自己——那个同样怯于面对外人、只会躲在母亲身后寻求庇护,或是沉浸在不切实际的话本幻想里逃避现实的小丫头。但仔细看去,又分明不同。小豆似乎比她当年还要软弱几分,更缺乏一点……像是被生活逼到墙角后,不得不咬牙生出的那种带着韧劲的倔强和反抗欲。小豆的畏缩,更像是一种习惯,一种近乎本能的反应。

有时,会遇上些难缠或刻薄的客人。或是挑剔豆腐的老嫩,嫌不够扎实或是太老没了嫩滑口感;或是抓着豆干的大小形状说事,非要压价;或是明明只付了五文钱的钱,却非要小豆舀出六文钱的量,嘴上还说着“小姑娘做生意要活络点嘛”之类的便宜话。

面对这些,小豆往往完全招架不住。她嘴笨,不会反驳,道理也说不清,只是徒劳地、苍白地重复着“我爹做的豆腐就是这样的……”“价钱是定好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没底气。对方若再强势些,提高嗓门或是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她便会被逼得节节败退,眼圈更红,泪水在眼眶里拼命打转,强忍着才没掉下来,只会无助地、一遍又一遍地看向父亲,投去求救的目光。

陈老倌多半仍是沉默。有时被盯得没法,或是觉得确实影响了生意,才会粗声粗气地回一句:“就这个价,这品质。” 或是“爱买不买。” 语气生硬,毫无转圜余地,也谈不上什么安抚,往往让气氛更加僵持。

这种时候,若是刘大娘瞧见了,看不过眼,会亮开她那把能穿透集市喧嚣的大嗓门,隔空帮腔两句:“哎哎,老王家的/李婶子,差不多行了啊!人家小本买卖,童叟无欺!小姑娘家看摊子不容易,别难为孩子!” 她人缘不错,又带着点泼辣劲,一般人会给她几分面子。

而唯恐天下不乱的王胖子,有时也会腆着肚子凑过来,阴阳怪气地“帮倒忙”:“就是就是!陈老倌你这豆腐是不是今儿个掺多了水?看把人家闺女急得,眼泪豆子都快掉豆腐盆里成咸豆腐脑了!” 他的话引得周围一阵哄笑,往往让那小豆更加窘迫,脸羞得快要埋进胸口。

每每这时,林小丫会停下手中切葱花的刀,或是放下正在给炊饼翻面的长筷子,默默看着。她不像母亲那样能说会道、懂得如何圆滑地化解纠纷,也不像王胖子那样惯于插科打诨、搅浑水看热闹。她只是蹙着眉,看着小豆那副快要被逼哭的、孤立无援的样子,心里会觉得一阵莫名的发闷,甚至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烦躁。那感觉,就像看到一只柔弱的小动物被围堵,本能地想要做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下手。



    (http://www.220book.com/book/X9G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村口炊烟书香漫 http://www.220book.com/book/X9G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