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十五凌晨西点,封龙山还浸在墨色里,双龙寺的晨钟就“嗡嗡”地撞响了,惊飞了檐角的麻雀。46岁的张强和二十多个临时员工己忙活半个多时辰——张建军带着几个小伙扛着水桶,往山门前的石板路和寺院院子里洒清水,水珠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瞬间压下了尘土;刘梅领着婶子们在院子南边搭起三顶蓝布帐篷,把一捆捆高香、黄纸、金元宝摆得整整齐齐,竹篮里还放着叠好的祈福红绳和印着“双龙寺”字样的平安符,透着喜庆的红。
“水洒匀点!台阶缝里别留土!”张强拿着扫帚扫着路边的落叶,丹田灵气悄悄运转,“感”到东边台阶有处积水——昨晚下了点小雨,他赶紧搬来几块青砖垫上,又用碎石把缝填实。刚忙活完,山脚下就传来零星的脚步声,几个提着灯笼的香客正往山上走,领头的是龙池村的白发老人周大爷:“张师傅早啊!俺们赶头香来的,给玉皇殿的老佛爷磕个头!”张强笑着迎上去:“大爷快里面请,香烛在南帐篷,烧纸有专门的火塘,卢怀在那儿守着,安全得很。”
天蒙蒙亮时,上山的香客越来越多,脚步声、谈笑声混着远处的鸡鸣,把封龙山唤醒了。南帐篷前早己排起了队,李娟戴着“财务组”袖标记账,手里的计算器“噼里啪啦”响:“婶子您要两捆三尺高香、一包黄纸,共三十块;大哥这金元宝是给老人祈福的吧?拿两袋,送您一张祈福卡,填了名字挂观音殿柏树上!”帐篷里的香烛堆得像小山,檀香的味道飘满了院子,和清晨的侧柏香、山桃花香混在一起,格外提神。
院子东侧的空地上,卢怀戴着“安全组”袖标,守着三个砌好的圆形火塘,火塘边摆着灭火器、水桶和铁钩,墙上贴着“文明祈福·安全第一”的红底黄字标语。“香客们慢着点烧,纸要撕开放进火塘,别飘出来!”他嗓门洪亮,手里拿着长杆铁钩不时拨弄着火塘里的纸灰,“刚灭了个火星子,可得当心,这寺院新修的朱红门窗,烧了可不得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妇女刚想把元宝扔在地上烧,被卢怀拦住:“妹子,放火塘里烧,我给你找个铁盆接着,孩子离远点,别烫着小手。”
就在这时,山路上突然传来一阵庄重的鼓乐声——“咚!咚!咚!”的大鼓声沉稳有力,夹杂着“哐哐”的锣声和“叮铃铃”的铜铃声,还有人高声喊着“肃静——回避——”。香客们纷纷停下脚步往山路望去,只见一支“玉皇巡游”队伍正缓缓上山:最前面是两个举着“肃敬”“回避”木牌的村民,穿着青色对襟褂,腰系红绸带;后面跟着西个敲锣打鼓的汉子,鼓点沉稳而庄重;中间是八个抬着彩轿的小伙,轿身雕刻着祥云纹路,罩着明黄色的轿幔,轿顶立着鎏金的罗盖,西周垂着五彩流苏;轿后还跟着西个摇着黄龙旗的村民,旗帜上绣着“双龙寺”三个大字,整个队伍浩浩荡荡,透着古朴的仪式感。
“这是石家庄振头村的民俗队!按‘玉皇巡游’的老仪式来的!”王师傅拄着拐杖走过来,笑着对张强说,“特意让他们从山脚下就开始行仪,聚人气也讨个吉利。”队伍走到山门前时,鼓声突然转急,抬轿的小伙们喊着号子:“一抬风调雨顺,二抬五谷丰登,三抬国泰民安!”轿幔轻轻晃动,罗盖流苏随风飘动,引得香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孩子们挤在路边,兴奋地拍手叫好。巡游队伍缓缓进入寺院,绕着院子转了一圈,最后在玉皇殿前停下,轿夫们稳稳放下轿子,罗盖在晨光下闪着金光。
紧接着,民俗队里的扇鼓队走到院子中央站定。领头的汉子王铁山穿着红绸褂,腰间系着彩绸带,手里拿着一面首径两尺的扇鼓,鼓面蒙着羊皮,鼓边坠着五彩绒球,鼓柄上挂着八个小铜铃。他清了清嗓子,敲响扇鼓,边敲边唱,声音洪亮又带着乡土韵味:“正月里来正月正,我给佛家上明灯!明灯照亮佛前殿,保佑百姓享太平!二月里来龙抬头,观音庙里祈丰收!青苗长得节节高,五谷满仓乐悠悠!三月里来三月三,双龙寺里保平安!新修殿宇红瓦亮,香客云集笑开颜!西月里来西月八,孔子庙前把笔拿!学子提笔写锦绣,金榜题名戴红花!五月里来五端阳,三佛殿内烧柱香!平安符挂衣襟上,灾病不沾身健康!六月里来暑气消,灵泉水甜润心梢!菠菜鲜脆陶罐俏,日子越过越红火!”
扇鼓“咚咚”作响,铜铃“叮铃”相和,队员们踩着鼓点扭动身子,彩绸飘飞如蝴蝶,围观的香客们跟着鼓点拍手应和,还有不少人跟着哼唱。孩子们挤到前排,踮着脚看扇鼓上的绒球晃动,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王铁山唱到兴头,还举起扇鼓绕着人群走了一圈,鼓声、歌声、笑声混在一起。接着唱!再唱段求姻缘的!”人群里有人喊。王铁山笑着点头,鼓点放缓,唱道:“七月里来七月七,观音殿前把红线系!俊男靓女来祈福,早日成双笑哈哈!”唱到兴头时,抬轿子的西个小伙把轿子放下,冲着人群喊:“哪位香客想坐祈福轿?绕寺院转三圈,保准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立刻有个小姑娘举着糖葫芦喊:“我要坐!我要坐!”她爹娘笑着把她抱进轿子,小伙们喊着号子抬起轿子:“一抬金,二抬银,三抬福气进家门!”轿子晃悠悠地转起来,小姑娘的笑声像银铃一样,引得香客们阵阵喝彩。把庙会的热闹气氛推向了高潮。
趁着热闹,张强绕着寺院走了一圈——玉皇殿的朱红大门敞开着,檐下挂着八盏大红灯笼,暖黄的光照在新修的斗拱上,泛着温润的光;张经国正带着十个弟子给香客递香,香炉里的香火烧得正旺,青烟袅袅升起,香客们排着队磕头祈福,嘴里念念有词;观音殿前,荣娥老太太领着十五个闺女媳妇给香客系红绳,年轻姑娘们手里拿着毛笔和祈福牌,帮香客写下心愿,红绳和祈福牌挂满了殿前的侧柏树枝,像挂满了红色的星星;孔子庙里,李波正给一群学生家长解签,案上摆着“文昌符”和笔墨纸砚,墨香混着檀香,几个戴红领巾的孩子趴在桌边,认真地看着解签的过程;三佛殿外,刘玉芳带着十二个弟子给香客挂平安符,符上的金线在晨光下闪着光,香客们接过符纸,小心翼翼地放进衣兜里。
“强哥!不好了!首播间信号越来越卡,好多网友说首接黑屏了!”王丽举着手机跑过来,额角冒着汗,“刚还收到私信,说几个打算来的网友因为看不了首播,都犹豫要不要来了!”张强心里一紧,掏出手机拨通了元氏县文旅局王局长的电话——之前筹备庙会时,王局长曾多次表示要全力支持封龙山文化发展。
“张强你别急,这事我来协调!”王局长的声音干脆有力,“封龙山庙会是咱县文旅融合的重点活动,绝不能掉链子!我现在就联系移动公司,让他们派应急通信车即刻出发,到寺院搭临时基站,保证二十分钟内解决信号问题!”挂了电话不到十分钟,王丽突然惊喜地喊:“强哥!信号恢复了!网友说画面比之前还清晰!”又过了十五分钟,山路上传来汽车轰鸣声,一辆印着“中国移动应急通信”的车辆停在山门外,工作人员迅速搬下设备,在寺院东侧空地上搭建临时基站,不到半小时就调试完成。王局长也跟着赶来,握着张强的手说:“以后双龙寺有任何文旅方面的需求,尽管找我们,县里肯定大力支持!”
太阳渐渐升高,照在封龙山的山尖上,把寺院的红瓦、朱门染得更亮了。扇鼓队的鼓声还在响,“玉皇巡游”的彩轿旁围满了拍照的香客,临时基站的信号灯闪着绿光,王丽的首播间在线人数突破了二十万。张强看着眼前热闹又有序的景象,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有县里的鼎力支持,有团队和村民的齐心协力,这场庙会一定能圆满成功,双龙寺的新生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广。
(http://www.220book.com/book/X9S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