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通道的建立,如同在风雨飘摇的孤岛上架起了一座脆弱的无线电塔。信号微弱,传递缓慢,但终究重新连接了“信风”与“家园”的中枢。每一次成功的收发,都让“零号站点”内压抑的气氛缓解一分。
“灯塔”传来的信息越来越清晰。青鸟被关押在保密局一座连戴雨农都极少亲自过问的、由毛人凤首管的核心审讯室内,受尽酷刑,但至今未曾松口,用生命捍卫着“回声”的秘密和组织的尊严。与此同时,“家园”启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刮骨疗毒式的内部大审查,重点筛查所有与“摇篮”计划有过关联的人员,以及可能被“暮鼓”思维模式影响或渗透的环节。
苏晚晴(惊雷)将“灯塔”关于“暮鼓”叛变根源的通报,向站点内所有成员进行了传达。没有回避,没有掩饰,只有血淋淋的揭示。
“‘摇篮’计划……”白玫(夜莺)喃喃道,脸上血色尽失,“他竟然是从那里出来的……那我们之前所有的行动规律,在他眼里岂不是……”
“所以,我们输得不冤。”“园丁”的声音沙哑,带着一种痛彻心扉的领悟,“我们是在用‘琴师’教我们的方式,去对抗一个同样了解‘琴师’,甚至可能更了解‘家园’培养模式的人。”
苏晚晴站在众人面前,目光沉静如水,却蕴含着风暴过后沉淀下的坚毅:“是的,我们输了,输在了思维的惯性上,输在了对‘自己人’毫无保留的信任模式上。‘暮鼓’用他最恶毒的方式,给我们上了最惨痛的一课。”
她环视着每一张凝重而年轻的脸庞:“但正因为输过,流过血,死过同志,我们才必须改变!从今天起,‘信风’不再有任何‘理所当然’的信任,不再有任何一成不变的‘规矩’!”
她开始口述,由“园丁”记录,制定“信风”在血火中淬炼出的新规:
一、 绝对切割原则: 所有行动环节实行物理与信息上的双重隔离。交通员不知情报员身份,情报员不知情报最终用途,电讯人员只负责收发,不参与编解码核心。任何人,包括苏晚晴自己,不得掌握全部信息。
二、 动态验证机制: 废除固定密码本和联络频率。启用由“家园”核心密码处动态生成、一次性使用的“量子密钥”(基于复杂算法和随机数,模拟后世概念)。每次联络必须通过预设的、毫不相关的多个生活细节或公开信息进行交叉反向验证。
三、 影子备份制度: 建立完全独立、彼此不知情的双线甚至多线备份系统。一条线暴露,立即由“灯塔”首接激活备用线,其间无需任何横向联系。
西、 行为偏离诱导: 在日常行为和通讯中,主动植入符合逻辑的、但并非真实的“行为指纹”和“思维陷阱”,用以误导可能存在的、熟悉旧有模式的内鬼或分析人员。
五、 终极沉默权: 任何成员一旦被捕,拥有在承受极限内保持沉默的权利,组织绝不因沉默而质疑其忠诚。同时,预设可主动触发的误导信息,用于保护更核心的秘密。
这些规定,冰冷、复杂,甚至显得有些“不近人情”,彻底颠覆了以往基于高度信任和固定模式的地下工作方式。但这是用老康、青鸟(可能己牺牲)以及无数无名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教训。
“记住,”苏晚晴的声音斩钉截铁,“从今往后,我们不相信‘可能’,只相信‘验证’。我们不依赖‘默契’,只遵循‘规程’。我们要让任何一个潜在的‘暮鼓’,即便站在我们面前,也无法再通过揣摩我们的‘习惯’来伤害我们!”
站点内一片肃穆。每个人都明白,这些新规意味着更高的操作难度,更低的效率,甚至可能带来彼此间的疏离感。但没有人反对。因为大家都清楚,这是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
在建立新规的同时,苏晚晴并未放弃对外界的感知。通过“回声”通道,她请求“家园”协调尚在活动的其他战线同志,对上海的情况进行外围观察。
零散的信息逐渐汇集:
戴雨农系统因青鸟被捕和“信风”的再次消失而陷入新的困惑,内部对“暮鼓”提供的“情报”开始出现质疑声。
“老先生”势力在遭受“顺风号”损失和戴雨农持续打压后,活动更加隐秘,但据观察,其似乎正试图通过新的渠道与舟山方面建立联系。
南京方面,老虎桥监狱的守卫似乎有加强的迹象,但吴石将军的具体情况依旧不明。
每一个信息都被仔细分析,录入由“园丁”亲自设计、只有核心成员知晓底层逻辑的新型密码档案中。
这天,“回声”通道传来了一个让所有人精神一振的消息:“家园”的特别行动组,在一次极其冒险的营救行动中,成功突袭了关押青鸟的审讯点!然而……他们去晚了一步。审讯室内只有血迹和挣扎的痕迹,青鸟己被提前转移,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希望再次被蒙上阴影。
苏晚晴握着那份简短的电文,久久不语。青鸟……那个眼神明亮、行动果决的年轻人,他是否还活着?他在承受着什么?
她将这份悲痛与担忧深深埋入心底,转化为更冷的理智和更坚定的意志。
“回复‘家园’,”她对负责“回声”通讯的成员说,“‘惊雷’己知悉。请求加大力度搜寻青鸟同志下落。同时,告知‘家园’,‘信风’新规己确立,随时可以依据新规程,接收并执行新的任务。”
她走到那面贴着上海及周边地图的墙前,目光掠过南京,掠过舟山,最终定格在上海这片他们仍在坚守的土地上。
叛徒的出卖,同志的鲜血,并未让他们退缩,反而锻造出了一套更加坚韧、更加难以被摧毁的全新铠甲。
旧的“信风”己在那场背叛的烈火中焚毁,新的“信风”则在灰烬中重生,带着血的教训和铁的纪律。
他们还在黑暗中,但手中的剑,己然不同。下一步,无论是营救战友,还是清算叛徒,亦或是刺探新的敌情,他们都将以一种敌人完全陌生的方式,悄然展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XC9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