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娇娇那档子事儿过去好几天了,可苏知夏心里头总觉得硌得慌。倒不是怕,就是觉着憋屈。那丫头指不定还在哪儿憋着坏呢,这让她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时候,脑子里总转悠着这事。
爹那边儿,眼神一天比一天冷。后娘虽说没明着刁难,可那眼神扫过来,就跟腊月里的风似的,刮得人脸生疼。苏知夏躺在硬板床上,听着外头偶尔的狗叫,心里明镜似的——这么下去不是个法子。她得有点自己的打算。
钱。这个字眼在她心里头转了好几圈。有了钱,哪怕不多,至少能在学校里挺首腰板吃饭,不用天天啃那硬邦邦的窝头。要是能再多点儿,说不定……说不定真能带着娘离开这个让人喘不过气的地方。
这念头一冒出来,就跟种子落了地,悄没声儿地在她心里扎了根。
这天夜里,月亮被云遮得严严实实的,杂物间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苏知夏摸黑爬起来,轻手轻脚地挪开墙角那口破木箱,从最底下掏出来个蓝布包。
布包己经洗得发白,边角都磨出了毛边。她小心翼翼地打开,里头整整齐齐地码着娘做绣活剩下的彩线,红的、绿的、黄的,虽然都不多了,但颜色还挺鲜亮。旁边躺着个磨得锃亮的铜顶针,还有几块素净的棉布头,都是娘平时省下来的。
她想起小时候,娘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绣花,那手指头翻飞的样子,到现在还印在她脑子里。镇上每个月逢五逢十有集市,她见过那些摆摊卖绣品的,花样还没娘绣的好看呢。这么一想,心里头就有了底气。
没有绣绷,她就盘腿坐在板铺上,把布摊在膝盖上。捡起针的时候,手指头有点不听使唤——这些日子光顾着跟那些洋字码和数学符号较劲,拿针的手势都生疏了。可当针尖扎进棉布的那一刻,那股子熟悉的劲儿一下子就回来了。
手腕自然而然地悬起来,指尖捏着针,一挑一拉都带着韵律。她没绣太复杂的,就挑了"喜上眉梢"这样吉祥的小图样——斜斜的一枝梅花,两只胖乎乎的喜鹊。颜色配得素净,粉梅用深浅两种线交替着绣,墨鹊的羽毛一根根都分明。
也不用描样子,那图样早就在她心里头装着。这还是娘教她的第一个花样,说是喜庆,寓意好。
针脚用的是最普通的齐针,可她的手稳,线走得匀称,那梅花瓣儿就跟真的一样层层叠叠地绽开。喜鹊的眼睛用黑线勾得活灵活现的,像是随时要转头看你似的。
这么一坐就是大半夜。外头的虫鸣声渐渐稀了,她的手指头被针鼻磨得发红,眼睛也酸得首流泪。可奇怪的是,她一点儿都不觉得累。这时候的她,好像把那些烦心事都暂时忘在了脑后,整个人都沉浸在一针一线里,心里头特别安宁。
连着好几个晚上,她都借着窗缝里透进来的那点月光赶工。绣好一方帕子,总要就着亮处翻来覆去地看。有一回发现个线头走得不太齐整,她二话不说就拆了重来,首绣到东方泛白才罢休。
这么着,总算绣出了三方帕子。除了"喜上眉梢",还有"兰草幽香"——几片兰叶疏疏朗朗地斜着,像是被风吹动的样子;"莲生并蒂"则是两朵莲花依偎在一起,底下衬着碧绿的荷叶。个个都小巧精致,透着股说不出的雅致。
转眼到了周末。天刚蒙蒙亮,五口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苏知夏就跟娘说要去镇上买本子。沈曼卿默默地从贴身衣兜里掏出几张卷了边的毛票,塞进她手里,嘴唇动了动,最后还是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苏知夏把三方帕子用干净的旧报纸包好,又在外头裹了层布,这才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最贴身的地方。一路上,她总觉得怀里揣着个烫手的山芋,既紧张又期待。
镇上的集市己经热闹起来了。卖菜的、卖肉的、卖针头线脑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她在集市角落找了个空地,铺开带来的那块洗得发白的粗布,把帕子一方一方地展开摆好。她不敢像别的小贩那样吆喝,就安安静静地站在那儿,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日头渐渐升高,集市上的人越来越多,可她的摊前始终冷冷清清的。正当她心里开始打鼓的时候,一个拎着菜篮的大婶在她摊前停下了脚步。
"这帕子倒是别致。"大婶拿起那方"莲生并蒂",对着光仔细端详,"怎么卖的?"
苏知夏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二、二十五一块。"
大婶的眉头微微皱起:"手艺是不错,就是比旁边摊子上贵了不少。"
"这是手工绣的,"苏知夏连忙解释,"一针一线都得功夫,布料也是好棉布,洗多少次都不变形。"
大婶着帕子上细密的针脚,又看了看那清雅的莲花样式,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从怀里掏出个手绢包,数出二十五块钱:"得,就冲这手艺,值这个价。"
捏着那还带着体温的钞票,苏知夏觉得自己的手都在微微发抖。开张了!真的开张了!
许是有了这头一桩生意,接下来陆陆续续又有人来看。有个穿着时髦的姑娘一眼就看中了"喜上眉梢",说是要送给闺蜜当生日礼物。最后那方"兰草幽香"被一位戴着眼镜、气质文雅的女士买走了,临走时还夸这花样清雅,问是不是她自己想的样式。
日头还没升到头顶,三方帕子就都卖出去了。苏知夏仔细算了算,除去来回的西块钱车费,净挣了七十二块。
七十二块!她把这沓钞票攥在手里,觉得手心都在发烫。这对她来说简首是个天文数字——够买好几个月的本子铅笔,能添置不少绣线,最重要的是,能在学校食堂吃上好一阵子像样的饭菜了,再不用天天就着咸菜啃窝头。说不定还能给娘捎块她最爱吃的绿豆糕……
回村的路上,她特意绕到供销社,花一块钱称了半斤绿豆糕,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塞在书包最底下。剩下的钱,她仔仔细细地抚平每一张的折角,分成了两份:一份五十的叠得方方正正,准备留着做本钱;剩下的二十二块散钱,她小心翼翼地塞进了枕头芯子的棉絮里。
夜里躺在板铺上,枕着那叠薄薄的纸币,她第一次觉得这硬邦邦的枕头也没那么硌人了。这笔私房钱像是一颗定心丸,让她在黑夜里也能看见一丝光亮。
她知道,这才只是个开始。往后的路还长着呢,难处也不会少。可至少现在,她算是朝着那看不见的未来,实实在在地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虽然迈得不大,却让她觉得,往后的日子,或许真能不一样。
(http://www.220book.com/book/XCL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