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小满决定不再投机取巧。他想起之前在硫酸厂围墙外看到过散落的铁渣,前一段时间捡了很多送到钢厂。最近好像没有多少。。天刚蒙蒙亮,他就叫上了阿强和小草,三人带着麻袋和那块至关重要的磁石,踏着晨露出发了。
硫酸厂废弃的围墙斑驳陆离,爬满了野草。他们沿着长长的围墙根,一寸一寸地仔细搜寻。阿强拿着磁石,弯着腰,像探雷一样在地面上来回扫动;小满紧跟其后,眼睛像鹰一样锐利,不放过任何一点可疑的痕迹;小草则负责清理找到的铁渣上附着的泥土和杂草,再把它们小心翼翼地装进麻袋。
这活儿远比他们想象的要枯燥和艰难。散落的铁渣并不多,大多深深嵌在土里,或是混在碎石中,需要费好大劲才能抠出来。不一会儿,阿强的额头上就冒出了汗珠,他首起腰,捶了捶后背,有些泄气地说:“这得找到什么时候啊?也太少了!”
小满接过磁石,继续弯下腰搜寻,声音却很坚定:“少也得找!一块一块地找,总比想着歪门邪道心里踏实。”他想起父亲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和那句“烫心啊”,搜寻的动作更加认真了。
小草也轻声附和:“哥哥说得对,咱们自己找到的,用着放心。”她细心地用小手拂去一块铁渣上的泥土,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擦拭一件珍宝。
阳光渐渐炽烈起来,晒得三人头皮发烫。收获确实寥寥,小半天的功夫,麻袋底才刚刚铺满一层。但看着那一点点累积起来的、乌黑发亮的铁渣,小满的心里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每一块,都是他们用汗水和不懈的坚持换来的,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中午,三人坐在树荫下,分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干粮。阿强啃着窝头,还是有些不解:“小满,咱爸不是说这铁渣不当铁卖了吗?那咱还费这劲儿捡它干嘛?”
小满咽下嘴里的食物,眼神明亮:“爸的意思是,让我们别只盯着‘含铁量’这一个死理。这些东西,”他指了指麻袋,“它们硬,耐磨,有些还耐烧,这就是它们的本事!我们现在多收集一些,不同种类的都分开放好,以后真找到了能用上它们的地方,咱们才能拿出像样的东西来给人看啊!”
思路一旦打开,行动就有了方向。接下来的日子里,三个孩子仿佛成了小小的“矿物学家”。他们不再局限于硫酸厂外围,而是扩大了搜寻范围,河滩边、老矿区边缘、甚至一些工厂废弃的堆料场附近,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小满弄来了几个旧本子,开始做简单的记录。他按照铁渣的颜色(深黑、褐红、青灰)、硬度(用石头敲击测试)、磁性强度(用磁石吸附感受力道),以及初步判断的可能来源(像是从高炉出来的,还是从铸造车间出来的)进行分类。他甚至尝试用砖窑的余温对不同种类的铁渣进行简单的煅烧,观察它们颜色和质地的变化。
阿强负责力气活,筛选、破碎(将大块砸成合适颗粒)、装袋,干得热火朝天。他起初觉得小满的记录和实验有点“书呆子气”,但当他看到经过煅烧的某种青灰色铁渣硬度明显提升,甚至能划动普通砖石时,也不禁佩服起小满的点子了。
小草则是团队的“后勤部长”和“标签专家”。她用从学校带回来的粉笔头,在袋子上工工整整地写上编号、特征和日期。她还用旧挂历的背面,画了许多简单的示意图,标注不同铁渣的特点,虽然笔画稚嫩,却一目了然。
他们的“实验室”,就是砖窑旁那个废弃的窝棚。里面分门别类地堆放着他们的“宝贝”:有适合做耐磨填充料的坚硬颗粒,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铁环滚过的岁月》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有疑似能用于小型铸造的耐高温渣块,甚至还有一些颜色独特、可能用于低成本铺路或制作步道砖的细渣。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他们在尝试用高温煅烧一种铁渣时,因为温度没控制好,导致渣块爆裂,差点伤到人。还有一次,他们辛辛苦苦收集来的一袋样品,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淋湿,部分发生了板结,前功尽弃。但每一次挫折,都没有让他们退缩。小满带着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下一次做得更好。
与此同时,他们的“市场开拓”也在同步进行。小满拿着他们精心准备的、贴着小草手绘标签的样品,和阿强一起,再次走进了县农机厂铸造车间。
这一次,他们不再怯生生地询问“收不收废铁”,而是径首找到了那位满手油污、表情严肃的老师傅。小满鼓起勇气,将几包不同型号的煅烧矿渣样品摆在老师傅面前的旧木桌上,清晰地说道:“师傅,您好。我们这不是废铁,是几种可能适合做铸造填充料的耐高温材料,是我们自己处理过的,想请您帮忙看看,哪种可能合用?”
老师傅有些诧异地看了看这几个半大的孩子,又看了看桌上那些分类清晰、处理干净的样品。他拿起一包颗粒均匀的青灰色渣粒,在手里掂了掂,又用手指捻了捻,问道:“这真是你们自己弄的?”
“是的!”小满用力点头,并简要介绍了这种渣粒的硬度和他们进行的简易耐高温测试情况。
老师傅没再多说,拿起样品走到一个正在准备浇铸的砂型旁,跟另一个工人低声交流了几句,然后抓了一把他们提供的渣粒,替换了部分原有的填充砂,进行了试铸。
等待铸件冷却的过程是漫长的。小满和阿强站在车间门口,手心都有些出汗。他们看到老师傅和工人们围着那个铸件观察、讨论,心情更是紧张得像绷紧的弦。
终于,老师傅朝他们走了过来,脸上虽然还是没什么笑容,但眼神里却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认可。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对小满说:“那种青灰色的,效果不错。比我们用的部分河沙强,铸件表面光洁度好了点。你们能稳定提供这种吗?我们要的不多,先定一个月试试。”
成功了!小满和阿强几乎要跳起来!他们强忍着激动,赶紧跟老师傅确定了规格、数量和价格。价格虽然不高,但这是他们靠自己的知识和汗水,正大光明换来的第一笔订单!
当他们拿着农机厂开出的提货单和预付的一部分定金回到家时,林建国看着儿子那被晒得黝黑却洋溢着光彩的脸庞,看着那虽然微薄却意义非凡的几张钞票,他沉默了许久,然后伸出那双粗糙的大手,重重地按在小满的肩膀上,一切尽在不言中。
晚饭时,桌上的气氛格外温暖。母亲特意多炒了个鸡蛋,父亲林建国甚至还给小满夹了一筷子,虽然什么都没说,但那眼神里的欣慰和骄傲,比任何夸奖都让小满感到满足。
夜里,小满躺在床上,摸着口袋里那块陪伴他许久的磁石。它依然能吸附起一些铁渣粉末,但小满不再为此感到焦虑或想着如何去“冒充”。他明白了,磁石的价值,在于它能从万千沙砾中,精准地找到那些具有特定属性的颗粒。就像他们现在做的,不是要把矿渣伪装成什么,而是要像磁石一样,敏锐地发现并提炼出它们自身独特的价值,然后为它们找到真正需要、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去处。
这条靠诚实、智慧和汗水铺就的路,虽然起步艰难,却走得无比踏实,前方也似乎透出了越来越明亮的光。他知道,父亲那坚实的指引,伙伴们全心的信任,将伴随他在这条正道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XCN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