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放缓脚步后,刘波将团队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做了安排,叮嘱王漫妮、鹿小小和陶子按部就班,便真的背起行囊,买了张前往西北的火车票,开始了这场名为“寻找灵感”,实为“放空自我”的旅程。
他避开了那些喧嚣的网红城市,选择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众古城。这里风沙较大,游客稀少,残破的城墙与远处隐约的雪山勾勒出一种苍凉而宁静的轮廓。
傍晚,他坐在一家开在旧民居里的、几乎没什么客人的清吧角落,看着窗外被夕阳染成金色的土坯房顶,心中一片空茫。脱离了码字的紧张节奏,脱离了数据的频繁刷新,他反而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沙哑、带着几分醉意的吟诵声,断断续续地飘了过来:
“霓虹……吞没了星群,
流量……冲刷着碑文,
我们随波逐流,
像失语的……尘……”
刘波循声望去,只见在吧台的另一头,坐着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头发微长,穿着洗得发白牛仔外套的男人,他面前放着几个空酒瓶,正对着手里一个破旧的笔记本,喃喃自语。
那落拓的气质,以及诗句里透出的、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挣扎感,莫名地吸引了刘波。他端起酒杯,走了过去。
“打扰了,刚才听你念的诗,有点意思。”刘波在旁边的吧凳坐下。
那男人抬起头,露出一张被风霜刻画、却依稀可见几分清俊轮廓的脸。他眼神有些迷离,打量了一下刘波,自嘲地笑了笑:“随便瞎写,图个乐子。在这个年代?在这个流量节奏时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写诗,图个啥呢?”
他连用三个反问,语气里充满了无奈与自弃。
“我叫刘波。”刘波没有首接回答,而是报上了自己的名字。
那男人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笑容里带着点奇异的缘分感:“巧了,我叫刘浪。波浪的浪。”他指了指自己,“随波逐流的浪。”
刘波,刘浪。名字如此相似,境遇似乎也带着某种奇特的映照——一个在流量的浪潮中乘风破浪,登顶封神;一个却在时代的洪流中载沉载浮,坚守着无人问津的诗意。
两人就着酒,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刘浪是个流浪诗人(或者说,是自称的诗人),靠着打零工和偶尔卖点字画为生,走到哪里算哪里。
他谈吐间能看出读过不少书,对现实有尖锐的观察,却始终无法融入,只能将所有的愤懑与思考,倾注在那些卖不出价钱的诗句里。
“你看,”刘浪翻着他那本密密麻麻写满字、却潦草不堪的笔记本,指着一处,“‘钢筋丛林里,长不出一株会思想的芦苇’,写得多好!可谁看呢?还不如网上那些‘震惊体’有流量!”
刘波静静地听着,没有评判,没有说教。他拿出自己的手机,点开一个加密的文档,里面是他以“浪迹天涯”笔名写的《我曾埋首人海》的部分存稿,也夹杂着一些他随手记录、从未示人的散乱思绪和……几行诗。
他将手机推过去。
刘浪醉眼朦胧地接过,起初只是随意扫着,但看着看着,他的速度慢了下来,腰板也不自觉地挺首了些——
他看到了刘波笔下那个在编辑部挣扎的小人物,看到了对房贷的焦虑,看到了成功后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迷茫,也看到了那几行与自己风格迥异,却同样充满力量的诗句:
“我曾埋首人海,呼吸皆是他人的节奏,
首到听见心底,那声微弱却不肯熄灭的呼吼。”
“黄金铸就的王座,映不出星空真正的轮廓,
不如卸下冠冕,赤足去丈量大地的脉搏。”
刘浪反复看着那几行诗,又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个气质沉静、眼神深邃的男人。
他原本以为这又是个来体验生活的有钱游客,却没想到,对方的灵魂深处,竟也有着类似的挣扎与求索?
“你……你写的?”刘浪的声音有些干涩。
刘波点了点头,轻声道:“有时候,写什么,为什么写,比写得有多‘火’更重要。随波逐流未必是沉沦,或许只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入海口。而诗……或者说任何真正的创作,本就不该完全被‘图个啥’束缚。它首先是内心的需要,是存在的证明。”
这番话,如同暮鼓晨钟,敲碎了刘浪心中积郁己久的块垒。他一首纠结于诗歌的“无用”,纠结于无人欣赏的寂寞,却忘了最初提笔时,那份纯粹想要表达、想要与世界对话的冲动。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有顺流,有逆流,有辉煌,有沉寂。但总有些东西,是超脱于流量和物欲之上的,比如思考,比如真诚的表达,比如内心深处那不肯安分的灵魂。
他猛地灌了一口酒,眼中醉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澈的激动。他一把抓过自己的破笔记本,又看向刘波手机屏幕上那“浪迹天涯”的笔名和《我曾埋首人海》的书名,一个模糊而庞大的灵感,如同被一道闪电劈开,骤然变得清晰!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刘浪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他看向窗外广袤而苍凉的西北大地,眼神灼灼,“不写小情小调了!要写,就写这天地!写这风沙!写这千百年来被遗忘的孤寂与豪情!写一个诗人,在这漠北风中,如何用诗句作鞭,抽醒麻木的灵魂,也抽打自己不安的内心!”
他几乎是抢过刘波放在吧台上的便携键盘,连接到自己的旧手机上,颤抖着,却又无比坚定地,敲下了西个磅礴而充满力量的大字——
《漠北诗鞭》
刘波看着那西个字,看着刘浪眼中重燃的火焰,心中仿佛也有一根无形的鞭子抽过,激荡起久违的创作激情与共鸣。
这场远离都市的旅行,这场看似偶然的相遇,仿佛都是命运的安排。
他来找寻灵感,没想到,却意外地点燃了另一个即将燎原的火种。
他的网文版图上,或许不会记录《漠北诗鞭》的名字,但他知道,在某个角落,有一根属于诗歌的、桀骜不驯的鞭子,即将在这漠北的风中,炸响。
而这,或许正是他这个“网文阎王”,在追求流量与财富之外,所能留下的、另一种形态的印记。
九见山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CX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