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5章 耆老话旧,竹篾传情

小说: 甲方竟是我先生   作者:果果清香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甲方竟是我先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XCXR/ 章节无错乱精修!
 甲方竟是我先生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甲方竟是我先生最新章节随便看!

第65章 耆老话旧,竹篾传情

晨雾还没散尽,巷弄里的青石板沾着的水汽,“春日探索小队”的孩子们己经提着那个装着旧物的铁盒,兴冲冲往巷中段的李奶奶家赶。

“李奶奶肯定知道这些东西的故事!”乐乐走在最前面,小铲子还别在腰上,活像个小探险家。安安紧紧攥着那枚铜铃,走一步晃一下,叮当声在巷子里轻轻回荡。念念则小心翼翼护着铁盒,生怕里面的旧物磕着碰着。

李奶奶家的院门虚掩着,院子里的几竿翠竹上挂着晨露,透着清润的凉意。孩子们轻轻推开门,就见李奶奶正坐在竹椅上,手里捏着几片竹篾,慢悠悠地摆弄着。

“李奶奶好!”孩子们齐声喊道。李奶奶抬起头,看到他们手里的铁盒,眼睛一亮:“哟,小机灵鬼们,又找到什么好东西了?”

安安率先打开铁盒,把糖纸、香囊、玻璃球一一摆出来:“李奶奶,这些都是我们在老井边找到的,您知道它们的故事吗?”

李奶奶戴上老花镜,拿起那张泛黄的糖纸,指尖在纹路间轻轻,嘴角慢慢扬起笑意:“这是‘桂花酥糖’的糖纸,我小时候最稀罕这个。那时候巷口有家老糖铺,掌柜的手艺好,做的酥糖甜而不腻,裹着这层油纸,揣在兜里能香一下午。”

她又拿起那枚老虎香囊,针法虽有些褪色,却依旧规整:“这是‘护稚香囊’。以前巷子里谁家添了娃娃,邻里们会凑钱买布料香料,各绣一针,凑成一个老虎模样,寓意着虎虎生威、无病无灾。我女儿小时候,巷里十几户人家都给她绣过呢。”

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乐乐举着玻璃球问:“那这个呢?是不是古代小朋友的玩具?”

“可不是嘛!”李奶奶笑着点头,“这叫‘弹珠’,我孙子小时候也爱玩儿。以前巷子里的孩子凑在一起,在地上画个圈,就开始弹珠比赛,谁赢了就能把别人的弹珠赢过来,那可是顶顶风光的事。”

说着,李奶奶起身从屋里拿出一捆细细的竹篾,泛着淡淡的竹香:“你们对老物件这么感兴趣,我教你们一门老手艺——竹编。以前这巷弄里的手艺人多,我男人就是编竹篮的好手,他编的篮子又结实又好看,街坊邻居都爱用。”

孩子们立刻围拢过来,睁大眼睛看着李奶奶示范。她的手指虽布满皱纹,却灵活得很,竹篾在她手里翻折、穿插,没多久就织出了一个小巧的篮底。“先把竹篾分经纬,交叉摆好,力道要匀,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李奶奶一边说,一边手把手教孩子们拿竹篾的姿势。

苏晚和周婷闻讯赶来,也跟着凑趣学习。竹篾有些滑,念念刚编了两下就散了架,急得鼻尖冒汗。李奶奶笑着帮她理顺竹篾:“别急呀,做手工就像过日子,得慢慢来,心稳了才能做好。”

安安的小手不够灵活,编出来的篮身歪歪扭扭,却不肯放弃,一遍遍跟着李奶奶调整。乐乐学得最快,还偷偷在篮边加了个简单的花纹,得意地给大家看。

不知不觉间,夕阳爬上了院墙,把院子染成了暖橙色。孩子们手里都多了件“作品”:念念编了个小小的竹篮,刚好能装下几颗青团;安安编了个简易的竹片书签,还系上了那枚小铜铃;乐乐则编了个笔筒,虽然不太规整,却透着满满的成就感。

李奶奶看着这些稚嫩的作品,眼里满是欣慰:“好哇,好哇,这竹编手艺总算有人愿意学了。以前我总怕这些老法子没人记着,现在看来,你们这些孩子就是最好的传人。”

“我们以后还来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李奶奶笑着点头,把剩下的竹篾分给他们:“下次来,我教你们编装艾草的小筐,编好了正好用得上。”

临走时,孩子们把那个小木盒留在了李奶奶家:“李奶奶,这些旧物放在您这儿,您下次再给我们讲更多巷弄的故事。”李奶奶接过木盒,轻轻放在窗台上:“好,下次给你们讲老糖铺掌柜的趣事,还有我男人编竹篮的故事。”

走出李奶奶家,巷弄里的晚风带着竹香和花草香,格外宜人。念念提着自己编的小竹篮,蹦蹦跳跳地说:“以后采艾草、装青团,就用我自己编的篮子啦!”安安晃着手里的书签,铜铃声清脆悦耳:“我要把它送给妈妈,让她夹在书里。”

苏晚望着孩子们雀跃的身影,心里满是暖意。她知道,李奶奶教的不仅是竹编手艺,更是藏在经纬之间的耐心与坚守,是巷弄里代代相传的温情与记忆。这些老手艺、老故事,就像老井里的清水,滋养着巷弄的岁月,也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传承的种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XCX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甲方竟是我先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XCX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