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的阳光格外明媚,念念背着书包,胸前挂着苏晚绣的并蒂莲艾草香囊,蹦蹦跳跳地往学校跑。香囊上的流苏随着脚步轻轻晃动,淡淡的艾草香萦绕在身边,引得路过的同学频频回头。
一进教室,念念就被同学们围了起来。“念念,你身上好香呀!”同桌小雨凑过来,好奇地指着她胸前的香囊,“这个花花好漂亮,是你妈妈买的吗?”
“才不是买的呢!”念念骄傲地挺起小胸脯,小心翼翼地捧着香囊,“这是我妈妈跟着太外婆的绣谱绣的,里面装了艾草,能驱虫还能提神呢!”她把香囊凑到同学们面前,让大家闻一闻清香,又指着上面的并蒂莲介绍:“这叫并蒂莲,寓意着永远在一起,是太外婆当年绣给太外公的,里面还有他们的爱情故事呢!”
同学们听得入了迷,纷纷围着念念问东问西。“太外婆的绣谱是什么样子的呀?”“艾草香囊怎么做呀?我也想要一个!”“还有没有其他样子的传统手作呀?”教室里叽叽喳喳,充满了好奇的声音。
班主任陈老师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围着念念讨论得热火朝天,笑着走过去询问。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陈老师眼睛一亮:“念念妈妈的手艺真厉害,传统手作里藏着这么多学问和故事,要是能让更多同学了解就好了。”
她当即决定,邀请苏晚、外婆和李奶奶来学校开展一次“春日非遗手作课”,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传统手艺,感受非遗的魅力。这个提议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欢呼,念念更是激动地举起手:“我妈妈肯定愿意来!李奶奶还会编竹篮呢,我可以让她一起教大家!”
当天下午,苏晚接到了陈老师的邀请电话,欣然答应:“能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手艺,是件好事,我们一定准时来。”挂了电话,她立刻联系了外婆和李奶奶,两位老人也格外开心,连忙开始准备上课要用的材料。外婆翻出了家里的艾草、丝线和绸缎,李奶奶则准备了许多粗细均匀的竹篾,还特意提前编了几个小巧的竹篮样品,方便孩子们参考。
手作课定在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陈老师提前在教室里布置了几张长桌,铺上了干净的桌布。苏晚、外婆和李奶奶一走进教室,就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奶奶好!阿姨好!”孩子们齐声喊道,眼里满是期待。
陈老师笑着介绍:“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念念的妈妈、外婆,还有李奶奶,她们会教大家做艾草香囊和竹编小篮,这些都是咱们的传统手艺,大家一定要认真学哦!”
课堂分为两个区域,苏晚和外婆负责教绣香囊,李奶奶负责教编竹篮。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两组,念念毫不犹豫地拉着小雨跑到了苏晚身边:“我要学绣香囊,以后给爸爸妈妈也绣一个!”
苏晚先给大家展示了太外婆的绣谱,翻到简单的艾草叶和小兔子图样:“今天我们就学绣最简单的艾草叶香囊,大家先跟着我裁剪布料,再学习基础的平针绣和打籽绣。”她一边说,一边示范裁剪布料的方法,外婆则在一旁帮忙分发材料,耐心地教孩子们穿针引线。
一开始,孩子们的手指有些笨拙,丝线总是打结,针脚也歪歪扭扭。“阿姨,我的线又打结了!”“外婆,我怎么绣不出艾草叶的形状呀?甲方竟是我先生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甲方竟是我先生最新章节随便看!”苏晚和外婆耐心地一个个指导,手把手地教孩子们调整握针的姿势,纠正针脚的方向。“别着急,慢慢绣,心稳了针脚就齐了。”外婆温柔地鼓励着大家,像对待小时候的苏晚一样。
另一边,李奶奶的竹编区域也热闹非凡。她先给孩子们演示了编竹篮的基本步骤,把竹篾分经纬交叉摆好,再一步步翻折、穿插:“编竹篮要讲究力道均匀,经纬交错要紧密,这样编出来的篮子才结实。”孩子们睁大眼睛看着,跟着李奶奶的动作一步步尝试,虽然编出来的小篮有的漏了缝隙,有的形状歪斜,但每个人都学得格外认真。乐乐学得最快,还偷偷在篮边加了个简单的花纹,得意地向李奶奶展示:“李奶奶,你看我编的篮子好看吗?”李奶奶笑着点头:“真不错,有灵气!”
教室里充满了丝线的清香、竹篾的淡雅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苏晚看着孩子们专注的模样,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跟着外婆学做针线活的场景,心里暖暖的。她走到一个坐在角落的小男孩身边,看到他因为绣不好而有些泄气,轻声安慰道:“别着急,阿姨刚开始学的时候也经常绣错,多试几次就好了。”她握着小男孩的手,一起绣了一针,小男孩渐渐找到了感觉,脸上露出了笑容。
陆承宇特意提前下班,带着外婆做的艾草糕和青团来到学校,给孩子们和老师们当点心。“大家累不累?先吃点东西休息一下吧!”他把点心分给孩子们,看着念念认真绣香囊的样子,眼里满是温柔。孩子们一边吃着香甜的青团,一边分享着自己的作品,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不知不觉间,下课铃响了。孩子们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虽然算不上完美,却都是亲手制作的成果:有的绣了小小的艾草叶香囊,有的编了歪歪扭扭的竹篮,还有的把绣好的香囊挂在了竹篮上,创意十足。大家纷纷举起自己的作品展示,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掌声。
“今天真是太开心了!我学会绣香囊了,要把它送给妈妈!”“我编的竹篮可以装我的小玩具啦!”“原来传统手艺这么有趣,我以后还要学!”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眼里闪烁着对传统手艺的热爱。
陈老师看着孩子们的作品,又看了看三位长辈,感动地说:“谢谢苏晚妈妈、外婆和李奶奶,今天的手作课太有意义了,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传统手艺,更让他们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温度。”她提议道:“以后我们可以把传统手作课变成常态化的社团活动,你们愿意常来指导孩子们吗?”
“我们愿意!”苏晚、外婆和李奶奶异口同声地答应。外婆笑着说:“能让孩子们喜欢上老手艺,把这些宝贝传下去,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离开学校时,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和三位长辈告别,纷纷表示下次还要学更多传统手艺。念念拉着苏晚的手,兴奋地说:“妈妈,今天好多同学都夸太外婆的绣谱厉害,还说想看看你绣的并蒂莲香囊呢!”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校园的小路上,也洒在孩子们手中的手工作品上。苏晚看着身边笑容满面的外婆和李奶奶,又想起了教室里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心里忽然明白,传统手艺的传承从来都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有人愿意教,有人愿意学,这些藏着岁月温情和民族智慧的手艺,就会像春日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代代相传,永远留香。
(http://www.220book.com/book/XCX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