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共生纪元
2033年春,南极“昆仑火种”基地的中控室里,来自27个国家的科学家围在环形屏幕前,看着“羲和”AI生成的《地球修复全域图谱》——这张覆盖全球的蓝色网格上,标注着12个己建成的“生态修复前哨站”,从南极延伸至南美潘帕斯草原,从非洲刚果盆地到亚洲青藏高原,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类共同的努力。
“正式成立‘地球修复理事会’,各国拥有平等投票权,技术专利全人类共享。”林岚的声音透过全息投影传遍每个前哨站,身后的屏幕显示着理事会的组织架构:中国团队主导核聚变能源供给,德国团队负责精密设备制造,日本团队研发耐极端环境材料,巴西团队专攻热带雨林恢复,肯尼亚团队培育抗旱作物——没有“主导国”,只有“协作组”,这是人类首次真正以“命运共同体”的名义,向满目疮痍的地球发起反攻。
科技升级的核心,是对3I技术与亚特兰蒂斯遗迹的“融合重构”。在基地的地下实验室,中国核物理学家与法国工程师合作,将“中国环流三号”的聚变技术与亚特兰蒂斯遗迹的能量核心结合,研发出“地核余热采集装置”——这种首径10米的球形设备被沉入太平洋板块断裂带,能将地核逸散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同时通过低频脉冲稳定板块活动。2033年夏,第一台装置启动后,日本本州岛的地震频率下降62%,太平洋海啸预警次数从每月15次降至3次。
大气净化是更紧迫的任务。德国团队基于3I的等离子体技术,改进出“高空净化飞艇”——这种长500米的飞艇搭载微波等离子发生器,能在平流层将火山灰与核尘埃分解为无害的氧离子和硅粒子。首批10艘飞艇从南极基地升空后,仅用三个月就将全球大气能见度从不足1公里提升至5公里。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华北平原时,留守在那里的农民激动地拍下照片,传到理事会的共享平台,配文:“光回来了,家就还在。”
人工磁场的构建则是最艰巨的挑战。俄罗斯地质学家与中国航天工程师联手,在南大西洋磁场空洞区部署“超导磁约束阵列”——这些由高温超导材料制成的环形装置,通过“羲和”AI实时调控电流,模拟地球磁场的极性。2034年冬,阵列全面启动的那天,南极基地的监测屏显示,南大西洋的宇宙辐射强度下降78%,澳大利亚的皮肤癌发病率首次出现负增长。参与项目的俄罗斯科学家伊万握着林岚的手说:“以前我们争技术,现在我们拼着命救地球,这才是人类该有的样子。”
地表生态的恢复,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第三类接触:3IATLAS》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靠的是“基因编辑+传统农耕”的结合。肯尼亚农民摩西带着团队,将3I基因编辑的耐旱玉米与非洲传统高粱杂交,培育出能在零下5℃生长、亩产达800斤的“共生作物”;巴西雨林学家索菲亚则用“蝠鲼型机器人”在雨林废墟中播种改良后的巴西木种子,这些种子能分泌分解火山灰的酶,三个月就能长出幼苗。2035年春,刚果盆地的卫星影像显示,1500平方公里的废墟上重新覆盖了绿色,理事会将这片区域命名为“共生林”,作为人类协作的纪念地。
修复过程中从不缺少困难。2034年秋,“地核余热采集装置”在印度洋断裂带出现故障,印度工程师阿米尔带着团队乘“深海工程机甲”(由“承影”机甲改造而来)下潜至5000米深海,在高压环境下连续工作48小时,终于修复了能量传输线路;2035年冬,欧洲前哨站的食品储备不足,基地全员自愿将每日口粮减少10%,优先供给一线修复人员。这些时刻,没有国籍之分,只有“我们的地球”这个共同目标。
2036年11月7日,“地球毁灭日”七周年。林岚站在“共生林”的观测塔上,看着脚下成片的玉米地和远处重建的村庄。“羲和”AI传来最新数据:全球大气污染物浓度较2030年下降91%,地球磁场强度恢复至原有水平的67%,可耕种土地面积增加35%,人类总人口从“毁灭日”后的不足2亿增长至3.2亿。更令人振奋的是,理事会在月球背面发现了3I留下的“技术补全包”——里面是优化后的人工磁场稳定方案,标注着“文明共生,值得一试”。
当晚,全球27个前哨站同时举办了“光的庆典”。南极基地的人们点燃篝火,非洲前哨站的孩子唱起传统歌谣,欧洲的工程师们展示着最新的大气净化设备,亚洲的农民捧着新收获的稻穗。林岚看着全息投影里不同肤色的笑脸,突然想起3I离开时的“演化歧途”评价——人类终究没有辜负那次警示,不是靠逃离,而是靠“不放弃彼此”的决心,走上了共生的正途。
“羲和”AI在庆典尾声投射出一张新的图谱,上面标注着未来十年的修复目标:2040年恢复地球磁场至80%,2045年让全球平均气温回升至灾前水平,2050年实现地表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林岚知道,这张图谱的每一个节点,都需要全人类继续携手——因为地球从来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家园,而是所有生命共生的摇篮。
夜色渐深,“共生林”的萤火虫在玉米叶间飞舞,这是灾变后首次在野外发现的萤火虫种群。林岚望着漫天星光,仿佛看到3I的脉冲信号在星空中闪烁,这一次,不再是警示,而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无声认可。
(http://www.220book.com/book/XDC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