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掌柜的暴毙,在京城掀起了更大的波澜。虽然官府以“仇家报复”结案,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永昌商行背后势力为了自保,弃车保帅,甚至可能是杀人灭口。一时间,永昌商行内部人心惶惶,与它有牵连的官员们也噤若寒蝉。
商务咨策局面临的舆论压力骤然减轻,但陈默却感觉空气中的寒意更重了。对手行事如此狠绝,意味着接下来的反扑可能会更加不择手段。
赵璟派人送来口信,只有简短的一句:“风波暂息,静观其变,盐务之事,可缓图之。”
陈默明白,这是赵璟在提醒他,此时不宜再主动挑起事端,尤其是在更为敏感的盐业领域。但他也清楚,被动等待绝非良策。他决定双管齐下:明面上,继续巩固“南城速运”和“粮票”体系的成果,大力发展琉璃产业;暗地里,则让韩青动用一切力量,开始秘密搜集与盐引发放、运输、销售相关的所有信息和潜在漏洞。
就在陈默暗中布局之时,他收到了靖王府的正式请柬,邀请他三日后赴王府夜宴。请柬是以靖王赵璟私人名义发出的,规格不高,但意义非凡。这是陈默第一次以“宾客”而非“下属”的身份,被邀请进入靖王的私人社交圈。
夜宴当晚,靖王府花厅灯火通明。到场宾客不多,仅有寥寥数人,但无一不是身份尊贵或身负要职之人。有主管皇家内库的太监,有翰林院掌院学士,还有一位是刚刚回京述职的边关大将。
陈默一身月白长衫,举止从容,在一众朱紫贵胄间,虽显朴素,却并无局促之感。他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偶尔脱口而出的新奇见解(被他小心地包装成“古籍所载”或“海外奇谈”),很快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尤其是当他“无意间”提及琉璃烧制技艺有望取得突破,未来或可不再依赖海外输入时,那位主管内库的太监眼中顿时精光一闪。
赵璟坐于主位,话不多,但目光时常落在陈默身上,看着他游刃有余地与众人交谈,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宴至中途,赵璟更是在众人面前,亲自举杯向陈默敬酒,赞他“年少有为,于国于民,皆有大功”。
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向在场的所有人宣告陈默在他心中的分量。宴会结束后,赵璟独独将陈默留了下来。
“琉璃之事,真有把握?”赵璟首接问道。
“回王爷,己有小成。假以时日,必能量产,其利……足以支撑‘粮票’体系向全国推广之耗费。”陈默自信地回答。
赵璟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忽然压低声音道:“盐务之弊,积重难返,牵涉之广,犹在永昌商行之上。陛下己有心整顿,然投鼠忌器。你之前所言‘公开招标’之法,细细写个条陈上来。”
陈默心中一震,知道真正的风暴眼,正在向他靠近。公开招标盐引,这将是首接向整个旧盐业利益集团宣战!
当他离开王府时,月色如水。他手中多了一本赵璟私下赠予他的、前朝关于盐铁专卖的典籍,扉页上,有赵璟亲笔写下的一行小字:“谋定后动,一击必中。”
——第十一章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XE4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