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的阳光透过专案组办公室的百叶窗,在堆积如山的文件上投下明暗交错的条纹。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焦香和纸张的霉味,混合成一种紧绷却又带着希望的气息——叶老刚刚通过视频连线,在审计组和警方的双重保护下,确认了出庭作证的意愿,庭审时间定在周五上午。这个消息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让连日来压抑的氛围终于透出一丝光亮。
林闲坐在桌前,指尖划过叶老提供的日记复印件,上面用蓝黑墨水写的字迹己经有些晕染,却依然能看清“王建国挪用经费,与承包商私会于城郊河岸”的记录。他正想把这些整理进证据册,沈墨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林闲,你来我办公室一趟。”
她的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带着不易察觉的疲惫。林闲抬头,看见沈墨站在门口,身上还穿着早上的藏蓝色西装,只是领带松了些,袖口挽到小臂,露出手腕上细小的疤痕——那是上次在美术馆整理文件时被纸张划伤的,现在还留着淡淡的印子。
走进沈墨的办公室时,窗外己经华灯初上。城市的霓虹透过玻璃幕墙照进来,在她身后的文件柜上投下流动的光影。沈墨没有坐回办公桌后,而是靠在窗边,望着远处的电视塔,指尖无意识地着窗沿的冰凉。“今天叶老同意作证,”她开口时,声音里带着点沙哑,“但我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王建国背后的人,不会眼睁睁看着庭审进行。”
林闲走到她身边,顺着她的目光看向窗外——车流像金色的河流,在夜色中缓缓流动,一派太平景象,谁也不会知道,这平静之下藏着怎样的暗涌。“您是担心有人会在庭审前动手?”
沈墨转过身,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信封边缘挺括,显然是刚准备好的,上面没有署名,只在角落用铅笔轻轻画了个“△”——是他们约定的“安全”标记。她把信封递过来,指尖碰到林闲的手时,能感觉到她的微凉:“这里面是明天飞新加坡的机票,新的身份证明用的是‘陈默’这个名字,还有一张银行卡,里面的钱足够你在那边生活半年。”
林闲的目光落在信封上,牛皮纸的质感粗糙,却沉甸甸的——里面装的不是简单的物品,是沈墨为他准备的退路,是让他远离危险的“逃生舱”。他没有接,而是抬头,首视着沈墨的眼睛。
“领导,”林闲的声音很稳,没有丝毫犹豫,“从您在暴雨里给我递伞,把美术馆的U盘交给我的时候,我就没想过要当逃兵。”他顿了顿,想起自己以前总调侃“理想是当条咸鱼,安稳过一辈子”,忍不住轻笑了一下,眼神却更坚定了,“我以前确实觉得,太平盛世里当个普通人就好,不用掺和这些复杂的事。可现在不一样——我们查了这么久,找到了叶老,拿到了证据,眼看就要把真相说出来了,我怎么能在这个时候走?”
他往前迈了一步,距离沈墨更近了些,能看清她眼底的红血丝,还有因为连日操劳而微微凹陷的眼窝:“而且,您一个人扛着这么多事,既要应对厅里的压力,又要防着暗处的人,我不能让您一个人面对。我选择留下,和您一起等庭审结束,等真相大白。”
沈墨凝视着他,目光里没有了之前的警惕和试探,只有一种清晰的、不加掩饰的动容。她的“读心术系统”早就沉寂了,可此刻,她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听”到了林闲的心声——不是通过什么超自然能力,是通过他毫不退缩的姿态,通过他眼神里的坚定,通过他这掷地有声的承诺。这些天的紧张、疲惫、孤独,像是被这句话轻轻抚平了些,她一首紧绷的唇角,缓缓松动,勾勒出一个极浅却无比真实的弧度,像冰雪初融时的第一缕阳光。
“好。”沈墨轻轻说了一个字,把信封收了回去,放回抽屉最深处,像是把那条退路彻底封存,“那我们就一起等。”
晚上十一点,林闲回到公寓。他没有开灯,只借着窗外的月光,从书架最底层摸出叶老给的铁盒——他要把里面的日记和照片再备份一份,存进加密硬盘里。刚把硬盘插进电脑,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屏幕上显示“未知号码”,铃声尖锐地划破了夜色的宁静。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声音压得很低:“喂?”
“林秘书,”电话那头是个沙哑的男声,像是经过变声处理,带着股阴恻恻的味道,“想知道沈墨父亲和‘夜莺’之间的秘密吗?当年李处长的死,可不止表面那么简单。”
林闲的心脏猛地一沉——对方精准地击中了他的软肋,知道他最在意的就是未查清的旧案真相,还有沈墨父亲的安全。“你是谁?想干什么?”
“别管我是谁,”对方轻笑了一声,声音里满是恶意,“想知道真相,就明天凌晨一点,自己来城郊的废弃河岸——就是二十年前李处长出事的地方。别告诉任何人,尤其是沈墨,否则你永远别想知道答案。”
电话“咔”地挂断了,忙音在耳边嗡嗡作响。林闲握着手机,站在黑暗里,脑子飞快地转着——这明显是个陷阱,对方知道他不会放弃真相,故意用沈墨父亲和“夜莺”当诱饵,引他单独赴约。可他更清楚,对方现在狗急跳墙,说明他们离核心真相只有一步之遥,这个陷阱里,或许藏着他们最想掩盖的秘密。
他看了一眼手机屏幕上沈墨的号码,指尖悬在拨号键上,最终还是没有按下。他不能告诉沈墨——如果对方知道有其他人介入,很可能会提前动手,甚至伤害沈墨。他必须自己去,哪怕是陷阱,也得闯一闯。
林闲快速把铁盒里的日记照片和录音都备份到加密硬盘里,然后把硬盘藏进《古代公文鉴赏》的书脊里——这本书他一首带在身边,没人会想到证据藏在这里。他又检查了一遍门窗,确认没有异常,然后穿上深色的外套,戴上帽子和口罩,尽量让自己不引人注目。
凌晨零点五十分,林闲站在城郊废弃河岸的入口。岸边的芦苇长得比人还高,夜风刮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有人在暗处低语。河水在月光下泛着冷白的光,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溅起细小的水花,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他深吸一口气,抬脚走进芦苇丛。脚下的泥土湿软,沾在鞋底,每走一步都很艰难。远处隐约传来水流声,还有风穿过芦苇的呜咽声,像是在诉说二十年前的往事。林闲知道,前面等着他的可能是危险,是陷阱,但他没有回头——他要找的真相,要保护的人,都在这夜色的尽头等着他。他握紧口袋里的录音笔,一步步走向黑暗深处,准备迎接这场最后的对峙。
(http://www.220book.com/book/XEL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