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草稿本上的双向奔赴
七月的阳光烈得晃眼,蝉鸣声从科创中心窗外的梧桐树上涌进来,和键盘敲击声搅在一起,成了夏日里独有的喧嚣。林亦扬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AI模型对银杏落叶的识别准确率始终卡在89%,离预期的95%还差着一大截。
“是不是特征提取得还不够细?”他对着屏幕喃喃自语,指尖在触控板上滑动,放大一片泛黄的落叶图像。叶脉的纹路在高清镜头下清晰可见,可模型就是无法精准捕捉到“边缘卷曲”和“斑点分布”这两个关键特征。
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起身去茶水间接水。路过陈曦的工位时,瞥见她桌上摊着一本打开的校报,头版标题格外醒目——《校园匠人:林亦扬与他的“银杏AI世界”》。那是苏晓棠上周发的专题报道,他还没来得及仔细看。
鬼使神差地,他拿起校报翻了起来。苏晓棠的文字像带着温度的光,把他熬夜调试代码的疲惫、面对失败时的固执,都写得细腻又贴切。看到“他说代码是另一种画笔,像素是他的颜料”这句时,林亦扬的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
翻到文末,他注意到角落有几处浅浅的修改痕迹,像是用铅笔写了又擦去。他凑近看了看,隐约能辨认出“素描”“深夜”“薄荷糖”这几个词,心里突然泛起一阵柔软——她竟然记得那些细碎的小事。
“在看什么呢?这么入神。”陈曦端着咖啡回来,打趣道,“苏副部长把你写得跟个技术诗人似的,不少女生都来问我要你微信呢。”
林亦扬的耳朵微微发烫,赶紧把校报放回原位:“没什么,随便看看。对了,落叶识别的特征库你再补充些边缘数据,我觉得问题出在细节提取上。”
回到工位,他重新坐回电脑前,可刚才校报上的文字总在脑海里打转。苏晓棠写他“在代码里藏着对银杏的温柔”,那他是不是也该用自己的方式,回应这份温柔?
他打开抽屉,拿出那个深棕色的素描本。翻到新的一页,笔尖落在纸上,开始勾勒苏晓棠在采访时的样子——她坐在实验室的椅子上,手里握着笔,眉头微微蹙着,阳光落在她的发梢上,镀上一层浅金色。他画得很认真,连她帆布包上挂着的银杏叶挂饰都细细描了出来。
画到一半,他突然停住了。这样首接送给她,会不会太唐突?他想了想,在画纸的背面写下一行代码,又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银杏叶。那行代码是他特意写的,运行后会在屏幕上显示出“谢谢你的文字”这几个字。
他把素描纸撕下来,对折两次,放进一个信封里。刚想起身去找苏晓棠,又想起她之前说过最近在赶校报的期末特刊,应该很忙。于是他把信封放在抽屉最上层,打算等她不忙的时候再给她。
而此刻,文学院的办公室里,苏晓棠正对着电脑屏幕发愁。期末特刊需要一篇关于“校园夏日”的散文,她写了好几版都不满意。窗外的蝉鸣吵得她心烦,她索性合上电脑,拿出那个浅棕色的笔记本。
翻开笔记本,她看到上次采访林亦扬时记下的笔记,旁边还画着小小的银杏叶。她突然想起林亦扬说过“代码和艺术都需要耐心”,心里的烦躁渐渐平息下来。她拿起笔,开始在笔记本上写:
“夏日的科创中心总是很安静,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偶尔传来的讨论声。林亦扬坐在电脑前,屏幕上的代码像流水般滚动,他的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专注。我站在门口看了很久,觉得他和窗外的银杏很像——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地生长,默默地发光。”
写着写着,她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她把林亦扬调试模型的样子、实验室里的咖啡香、窗外的蝉鸣,都写进了散文里。她还特意提到了那篇专题报道的修改过程,写自己如何犹豫要不要加入那些关于素描和薄荷糖的细节。
写完最后一个字,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着笔记本上的文字,她突然觉得,这篇散文不仅是写校园夏日,更是写她对林亦扬的印象。她把文字敲进电脑,保存好文档,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勇气——她想把这篇散文打印出来,送给林亦扬。
她拿着打印好的散文,快步走出办公室。夏日的阳光很烈,她撑着一把遮阳伞,朝着科创中心的方向走去。路上遇到几个同学,她都笑着打了招呼,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
走到科创中心门口,她深吸一口气,推开门走进去。实验室里很安静,只有林亦扬一个人在电脑前忙碌。她轻轻走过去,在他身后站了一会儿。
“在忙吗?”她轻声问。
林亦扬吓了一跳,转过身看到是她,眼睛亮了一下:“不忙,刚调试完一个模块。你怎么来了?”
“我……我写了一篇散文,想给你看看。”苏晓棠把打印好的散文递给他,脸颊微微泛红。
林亦扬接过散文,认真地读了起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纸上,也洒在他的脸上。苏晓棠的文字很温柔,把夏日的科创中心写得像一幅画,把他写得像一个“技术诗人”。看到“他和窗外的银杏很像”这句时,他的心跳漏了一拍。
“写得很好。”他抬起头,看着苏晓棠,眼睛里带着真诚的赞赏,“谢谢你。”
“不用谢。”苏晓棠笑了笑,“我就是觉得,你调试模型的样子很有画面感。”
林亦扬站起身,从抽屉里拿出那个信封,递给她:“这个给你。”
“是什么?”苏晓棠接过信封,好奇地问。
“你回去再看。”林亦扬的耳朵微微发烫,“里面有一行代码,你可以运行看看。”
苏晓棠点点头,把信封小心翼翼地放进帆布包。她看了看时间,说:“我该回办公室了,还要排版期末特刊。”
“好,我送你回去。”林亦扬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
两人一起走出科创中心,夏日的风带着蝉鸣和青草的味道。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对了,你那篇散文会在校报上发表吗?”林亦扬问。
“会啊,期末特刊的头版。”苏晓棠点点头,“到时候我送你一份。”
“好。”林亦扬笑了笑。
走到文学院门口,苏晓棠停下脚步:“我到了,你回去吧。谢谢你送我回来。”
“不客气。”林亦扬看着她,“那个信封……记得看。”
“嗯,我会的。”苏晓棠点点头,转身走进了文学院。
林亦扬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才转身离开。夏日的阳光虽然烈,但他的心里却很温暖。他知道,他和苏晓棠之间,就像这夏日里的银杏和蝉鸣,看似毫无关联,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最和谐的共鸣。
苏晓棠回到办公室,迫不及待地打开那个信封。看到里面的素描时,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素描上的自己画得很像,连她当时蹙着眉的样子都画得很传神。她翻到背面,看到那行代码和小小的银杏叶,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她打开电脑,把那行代码输进去,按下运行键。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谢谢你的文字”这几个字,旁边还有一个跳动的银杏叶图案。苏晓棠看着屏幕,笑了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这个七月,因为一篇散文,一幅素描,一行代码,她和林亦扬之间的故事,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回应着彼此的温柔,就像银杏的叶脉,相互交织,却又各自清晰。
(http://www.220book.com/book/XF1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