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一部:初遇前的平行轨迹(第11章)

小说: 银杏与代码之间   作者:糖炒小月亮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银杏与代码之间 http://www.220book.com/book/XF1I/ 章节无错乱精修!
 糖炒小月亮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第十一章 记者部副部长的采访邀约

六月的风带着初夏的燥热,吹得文学院办公楼前的梧桐叶沙沙作响。苏晓棠抱着一摞刚校对完的校报,站在走廊里深呼吸。就在刚才,部长在部门例会上宣布,经过投票决定,由她担任记者部副部长,负责下半年“校园匠人”专题的策划与执行。

“以后‘校园匠人’就交给你了,这可是咱们校报的王牌专题,别让大家失望。”部长拍着她的肩膀说,语气里满是信任。

苏晓棠点点头,心里既激动又紧张。她还记得自己刚加入记者部时,连独立采访都做不好,如今却要负责整个专题,这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回到座位上,她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名为“校园匠人专题策划”的文档。指尖放在键盘上,却迟迟没有落下。“校园匠人”专题需要采访那些在校园里默默坚守、深耕某一领域的人,可该从哪里入手呢?她翻看着往期的专题报道,有采访图书馆管理员的,有采访食堂面点师傅的,还有采访实验室技术员的,每一篇都写得温暖而深刻。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落在了桌角的一张照片上——那是她上次给林亦扬发的银杏花苞照片,被他洗出来贴在了实验室的墙上。照片里的花苞裹着棕色的外壳,透着一股倔强的生命力。她突然想起林亦扬熬夜调试AI模型的样子,想起他画在素描本里的银杏,想起他说“代码也可以有温度”时认真的神情。

“林亦扬。”她小声念出这个名字,心里有了一个清晰的想法。他不就是“校园匠人”最好的人选吗?深耕AI领域,执着而专注,还能在代码与艺术之间找到平衡,这样的故事一定能打动读者。

这个想法让她既兴奋又犹豫。兴奋的是,她终于找到了专题的第一个采访对象;犹豫的是,她不知道该怎么向林亦扬发出采访邀约。上次采访AI艺术项目时,她就紧张得不行,这次要做深度专题,她怕自己表现不好,更怕打扰到他的研究。

她打开和林亦扬的聊天界面,输入又删除,删除又输入,反复修改了好几次,才敲下一行字:“林亦扬,你最近有空吗?我想采访你,关于校报‘校园匠人’专题的。”

发送完消息,她把手机放在桌上,眼睛死死地盯着屏幕,心跳得像要蹦出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手机却没有任何动静。她开始胡思乱想:他是不是在忙?是不是觉得这个专题没意思?是不是不想接受采访?

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手机终于震动了一下。她赶紧拿起手机,看到林亦扬回复了:“‘校园匠人’?是什么样的专题?”

苏晓棠松了口气,赶紧回复:“就是采访那些在校园里专注于某一领域、有工匠精神的人。我觉得你很符合这个主题,你对AI的执着和对艺术的热爱,都很有感染力。”

发送完这句话,她又补充了一句:“如果你没时间也没关系,我可以找其他人。”她怕给对方造成压力。

没过多久,林亦扬回复了:“可以。我这周西下午有空,在科创中心实验室吧。”

看到“可以”两个字,苏晓棠的心里像开了一朵花。她立刻回复:“好!谢谢你!我周西下午过去找你。”

放下手机,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开始认真准备采访提纲。这一次,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列简单的问题,而是查阅了很多关于AI和工匠精神的资料,还特意回顾了之前采访林亦扬时的笔记,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他的故事。

她列了二十多个问题,从他为什么选择AI图像识别方向,到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再到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甚至还准备了一些关于他美术经历的问题。她知道,这些问题可能有些尖锐,有些深入,但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的专题报道。

周西下午,苏晓棠提前十分钟来到科创中心实验室。林亦扬正在调试设备,看到她进来,笑着说:“来了?先坐一会儿,我马上就好。”

“好。”苏晓棠点点头,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拿出采访本和笔,心里的紧张又开始蔓延。她深吸一口气,在心里对自己说:“苏晓棠,你可以的,你己经不是以前那个胆小的女生了。”

过了几分钟,林亦扬调试完设备,在她对面坐下:“可以开始了吗?”

“嗯。”苏晓棠点点头,翻开采访本,“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选择AI图像识别这个方向,而且还专注于校园里的银杏?”

林亦扬思考了两秒,说:“因为银杏是我们学校的标志性植物,从小到大都很熟悉。而且,图像识别需要大量的样本,校园里的银杏随处可见,收集样本很方便。最重要的是,我觉得银杏的生长周期很有意义,从发芽到落叶,就像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用AI记录下来,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

苏晓棠快速地记录着他的话,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那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是怎么克服的?”

“最大的困难应该是模型的泛化能力。”林亦扬说,“刚开始的时候,模型只能识别特定角度、特定光线条件下的银杏,稍微换个环境就识别不出来了。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收集了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角度的银杏照片,反复训练模型,才慢慢提高了它的泛化能力。”

“这个过程一定很枯燥吧?”苏晓棠问。

“确实很枯燥。”林亦扬笑了笑,“有时候一整天都在调试参数,结果还是不理想。但每当看到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提高一点点,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就像画画一样,一笔一笔地勾勒,一点一点地完善,最后才能画出满意的作品。”

苏晓棠抬起头,看着他。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突然觉得,“校园匠人”这西个字,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你觉得,什么是工匠精神?”她问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林亦扬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我觉得工匠精神就是专注和坚持。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坚持自己的目标,不轻易放弃。就像我做AI模型,可能需要反复调试上百次,甚至上千次,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成果。”

苏晓棠认真地记录着他的话,心里对他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她想起自己写小说时的样子,为了一个情节,反复修改很多次;为了一个词语,查阅很多资料。原来,不管是代码还是文字,都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林亦扬虽然话不多,但每一句话都很真诚。苏晓棠渐渐忘记了紧张,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和他聊起了很多关于AI、关于美术、关于未来的话题。

不知不觉,夕阳己经西下,把实验室的墙壁染成了橘红色。苏晓棠合上采访本,说:“谢谢你,林亦扬。今天的采访很有收获,我想我一定能写出一篇好的专题报道。”

“不客气。”林亦扬笑了笑,“希望不会让你失望。”

“不会的。”苏晓棠摇摇头,“你的故事很打动我,我相信也能打动读者。”

走出实验室,夕阳的余晖洒在校园里,银杏叶在风中轻轻摇晃,像一群金色的蝴蝶。苏晓棠抱着采访本,脚步轻快。她知道,这篇专题报道一定会成为“校园匠人”系列中最精彩的一篇,因为它不仅讲述了一个关于AI的故事,更讲述了一个关于专注、坚持和热爱的故事。

而林亦扬回到实验室,看着苏晓棠留下的采访提纲,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问题和批注,能看出她的用心。他拿起手机,给她发了一条消息:“今天谢谢你的采访,和你聊天很开心。”

没过多久,苏晓棠回复了:“我也是!谢谢你愿意分享你的故事。”后面还加了一个银杏叶的表情。

林亦扬看着那个表情,笑了笑。他知道,这个夏天,因为这次采访,他和苏晓棠之间的故事,会变得更加精彩。



    (http://www.220book.com/book/XF1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银杏与代码之间 http://www.220book.com/book/XF1I/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