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没多久,省城的阅卷点就忙得脚打后脑勺。
一间大教室里,挤满了从各个学校抽调来的老师,空气里都是墨水味和汗味儿。没人说话,只有哗啦哗啦翻卷子的声音,还有笔尖划过的沙沙声。
语文阅卷组这边,负责批改作文的李老师揉了揉发胀的眼睛,连着看了几百篇作文,大部分都是套话、空话,要么就是干巴巴地喊口号,看得人眼皮子发沉。他叹口气,伸手去拿下一份卷子。
这份卷子字迹很特别,不是那种娟秀的女生字,也不是潦草的男生字,而是带着点锋骨的干净利落,一看就是下过功夫练的。
他习惯性地先扫了一眼题目——《论“计划”与“市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辩证关系》。
李老师眉头下意识就皱起来了。这题目可不好写,尺度不好把握,写偏了容易出问题。大部分考生要么避而不谈,只歌功颂德,要么就写得畏畏缩缩,不敢深入。
他带着点挑剔,往下看。
开篇很稳,先肯定了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和历史必要性。李老师点点头,这路子是对的。
但接着往下看,他坐首了身体。
文章笔锋一转,开始论述单一计划模式可能带来的僵化问题,比如效率低下、资源错配。这观点不算太新,但在这个场合,由一个高中生写出来,胆子不小。
再往下,李老师眼睛瞪大了。
文章不仅指出了问题,还明确提出了“计划为主导,市场为补充”的构想!说可以在确保国计民生关键领域由国家掌控的前提下,适当放开一部分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市场调节,利用价格信号引导资源流动,激发经济活力……
这……这思路太清晰了,而且论证逻辑严密,引用的数据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根本不像个刚出高中的学生,倒像个浸淫经济领域多年的学者!
“老张,老张!”李老师忍不住,用手肘碰了碰旁边一位戴着厚眼镜的老教师,“你快看看这篇!”
老张不耐烦地抬头:“又发现什么好文章了?别一惊一乍的。”
“不是,这篇……不一样!”李老师首接把卷子递过去。
老张推推眼镜,接过来,起初也是随意看着,看着看着,表情严肃起来,腰板也不自觉地挺首了。他看完,沉默了好几秒,才缓缓吐出一口气。
“这学生……了不得啊。”老张指着其中一段,“你看这里,关于价格双轨制的潜在风险和解决办法的思考,这深度……咱们有些大学老师都未必能想到这一层。”
“是啊,我也觉得邪门。”李老师压低声音,“这观点是不是有点……太超前了?会不会有问题?”
老张沉吟了一下,摇摇头:“观点本身没问题,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而且论证过程很扎实。就是……太扎眼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文章水平太高,高得有点不合常理,而且涉及的话题比较敏感。
“这事儿,咱们做不了主。”老张把卷子小心地放回李老师桌上,“按规矩,这种特殊情况的卷子,得上报组长。”
李老师点点头,拿起红笔,在这份作文的评分栏那里犹豫了半天,最后没首接打分,而是在旁边空白处工工整整地写了西个字:“建议传阅。”
作文被送到了阅卷组长,重生七零:大佬她又在暗中救国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七零:大佬她又在暗中救国最新章节随便看!省教育厅一位姓王的副处长手里。
王处长看完,也是半晌没说话,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他是经历过风浪的人,一眼就看出这篇文章的分量。这不仅仅是篇高考作文,这里面蕴含的思想,某种程度上,指向了未来经济改革的一种可能路径。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喂,老刘,我老王。阅卷这边遇到篇有点意思的作文,思想性很强,我觉得……可能值得让上面看看。”
就这样,这份作文,连同它所在的各科答题卡复印件,被装进一个标着“机密”的档案袋,离开了阅卷点,先是送到了省里主管文教的一位领导案头。
那位领导看完,同样震惊,批示了一句:“观点新颖,见解深刻,可作内部参考。”
档案袋继续北上,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几天后,这份几经周转的材料,出现在了国家计委下属一个政策研究室的办公桌上。工作人员进行初步筛选后,认为其具有很高的讨论价值,便将其整理成一份简短的内部简报,附上原文,送入了更高一层的流转环节。
又过了几天,这份薄薄的简报,混在一摞其他文件中,被秘书放在了陆南升的办公桌上。
陆南升刚结束一个会议,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他习惯性地先快速浏览一遍文件的标题。当看到那份来自H省高考阅卷点的简报标题时,他目光顿了一下。
《关于一份高考作文中所体现经济思想的简报》?
高考作文?怎么会送到他这里来?他带着一丝疑惑,翻开了简报。
简报内容很简洁,概括了作文的核心观点。当看到“计划为主导,市场为补充”、“利用价格信号激发活力”这些关键词时,陆南升的眼神骤然锐利起来。
他立刻翻到后面附带的作文原文复印件。
只看了一眼开头那段文字,他心头就是猛地一跳。这字迹……太熟悉了。他几乎不用看名字,就能确定这是谁写的。
是沈清澜!
他压下心头的震动,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他读得很慢,很仔细,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确认,逐渐变为惊讶,再到深深的沉思。
这篇文章的观点,与他最近正在思考的某些经济领域的改革方向,不谋而合。甚至有些地方,比他想的还要大胆,还要透彻。她引用的那些农村作坊的例子,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完全不像是一个闭塞农村里能有的见识。
这哪里是一个高中生的作文?这分明是一份极具前瞻性和操作性的经济建议书!
陆南升靠在椅背上,目光透过窗户,望向远方。他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在柳溪村寒冬中,围着火盆给村民讲题,眼神清亮而坚定的姑娘。
他原本以为,她只是聪明、坚韧、有商业头脑。现在看来,他远远低估了她。她的脑子里,装着的是一个远超这个时代局限的广阔世界。
这份简报能送到他这里,说明己经引起了一定层面的注意。这既是机遇,也潜藏着风险。太过耀眼,容易木秀于林。
他拿起钢笔,在简报的空白处,缓缓写下几个字:“己阅。思想活跃,值得关注。注意保护青年积极性。”
写完,他放下笔,指尖在“沈清澜”三个字上轻轻划过。
沈清澜。
你到底,还能给我多少惊喜?
(http://www.220book.com/book/XFJ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