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赛场那记石破天惊的“圆月弯刀”,如同在黔岭的山水间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正缓缓荡开。高俅的名字,连同他那身格格不入的紫袍,开始在小城的茶余饭后被频繁提及。“书法教练”、“古法足球”,成了他身上最引人注目的标签。
然而,身处旋涡中心的高俅,却显得异乎寻常的平静。胜利的喧嚣过后,他更多的时间是埋首于那本《中国通史》以及陈校长为他寻来的更多史籍之中。历史的兴衰脉络,王朝的更迭规律,尤其是文化精神在世事变迁中的传承与流变,让他沉迷,也让他深思。他仿佛在透过泛黄的书页,寻找自身与这个时代最终的连接点。
这一日,陈明远校长将他请到办公室,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和郑重。
“高教练,不,高先生,”陈校长亲自为他斟上一杯清茶,“校委会己经正式通过决议,聘请您为我们县一中的全职足球教练,负责校队的全面建设和青训体系的搭建。”他推过一份印制规范的合同,“以后,这里就是您真正的主场了。”
高俅接过那份象征着认可与责任的纸张,指腹感受着现代印刷品特有的光滑质感,心中波澜微起。从汴梁权臣到流落街头的穿越者,再到拥有一方立足之地的教书先生,这其间的际遇变幻,让他恍如隔世。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多谢校长信任,高某定当竭尽全力。”
“好!好!”陈校长抚掌大笑,“还有,你那‘桃花源’的设想,我觉得极好!就这么定了!训练场的牌子,还得劳烦你这大书法家亲自题写!”
“桃花源”之名,源于高俅近日读《桃花源记》的感悟。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避世之地,那种“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纯粹和谐,深深触动了他。在见识过现代社会的纷繁复杂与竞技体育的成王败寇之后,他愈发渴望能在这片绿茵场上,为孩子们守护一份对足球最本真的热爱,创造一个不受外界功利过多侵扰、专注于技艺磨砺与心灵成长的“净土”。这既是对抗现实沉疴的一种方式,也是他自身精神寄托的投射。
他铺开宣纸,研墨挥毫。依旧是那手瘦硬通神的瘦金体,但笔锋之间,少了几分宫廷的矜持与锋芒,多了几分属于山野的疏朗与沉静。“桃花源”三个大字,一气呵成,仿佛将那片理想的图景,凝注在了笔墨之中。
崭新的木匾很快被悬挂在训练场的入口处,古意盎然的字迹与现代的运动设施形成一种奇异的和谐,成为县一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也就在同一天,林薇带来了另一个好消息。她所在的体育频道,在审阅了前期拍摄的素材和高俅村超绝杀的轰动效应后,正式批准了她的纪录片项目,并将其提升为季度重点跟拍项目。她的团队得以扩充,可以开始进行长期、深入的记录。
“高教练,以后可要多多指教了。”林薇微笑着向他伸出手,眼神明亮而坦诚,“我们希望能记录下的,不仅仅是你和球队的输赢,更是你带来的这种……独特的足球哲学,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
高俅看着眼前这只象征着合作与信任的手,略微迟疑,还是伸出手与她轻轻一握。她的手温暖而有力。“彼此彼此,林记者。”他知道,这片“桃花源”从诞生之初,就注定无法完全与世隔绝。林薇的镜头,将是连接这片净土与外界的桥梁,或许,也是一种无形的守护。
训练,在新的背景下重新开始。
有了正式的身份,高俅更加系统地推行他那融合古今的理念。他将训练课细化为不同的模块:“凌波微步”侧重于个人盘带与护球,“八门金锁阵”演练小组围抢与快速出球,“沙盘推演”则继续用兵法和石子讲解战术跑位。他要求严格,却不再疾言厉色,更多的是耐心的示范和精准的点拨。
孩子们在“桃花源”的匾额下训练,似乎也多了几分不同的心气。王小磊依旧是技术最出众的那个,在高俅的刻意打磨下,他的突破更具威胁,传球也多了几分大将之风。其他孩子也各有进步,虽然依旧会失误,会摔倒,但眼神里那种对皮球的专注和喜爱,却愈发纯粹。
林薇的团队悄然穿梭在场边,镜头不仅对准高俅和孩子们训练的身影,也捕捉着那块“桃花源”匾额在晨光夕照下的不同光影,捕捉着孩子们汗水与笑容交织的瞬间。他们试图理解,这块匾额所承载的,究竟是怎样一种理想。
一日训练间隙,天空飘下淅沥小雨。高俅没有叫停,反而让孩子们在细雨中继续练习传接球,感受皮球在湿滑场地上的不同运行轨迹。
“高教练,下雨了,不怕孩子们感冒吗?”一位助理编导有些担忧地问林薇。
林薇看着雨中那些奔跑的稚嫩身影,看着场边负手而立、神情专注的高俅,轻轻摇了摇头,对着麦克风低语,仿佛在为自己纪录片录制画外音:“或许在他看来,真正的‘桃花源’,并非永远风和日丽。而是无论外界风雨如何,内心都保有一份对挚爱之事的执着与坚守。这种在逆境中磨砺出的韧性,才是他真正想传递给孩子们的。”
雨水打湿了高俅的官袍,更深的颜色浸染开来,他却浑然未觉。他的目光追随着空中划过的皮球,思绪仿佛也穿越了雨幕。
他想起了汴京的勾栏瓦舍,那里也有技艺高超的艺人,他们的表演也能博得满堂彩,但终究是供人消遣的“玩意儿”。而在这里,在这方被他命名为“桃花源”的绿茵场上,他所传授的技艺,孩子们所挥洒的汗水,指向的是一种被规则认可的、能够赢得尊严的胜利,一种可以强健体魄、淬炼精神的“道”。
这,或许就是他苦苦寻觅的,不同于旧时代的、属于技艺的新生之路。
雨渐渐停了,天际出现一道淡淡的彩虹。孩子们在泥泞的场地上跑得更欢了,清脆的笑声和呼喊声在雨后的空气中格外响亮。
高俅抬起头,望着那道虹桥,又回头看了看那块的“桃花源”匾额,脸上露出了温和而坚定的神色。
净土己辟,璞玉待琢。这条融合古今、以体育人的道路,他才刚刚迈出坚实的第一步。而林薇的镜头,则忠实记录下了这理想照进现实的第一缕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XFP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