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团队的声明在第二天上午准时发布,措辞谨慎,态度强硬,将公众的注意力成功引向了“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和“谴责网络暴力”的方向。网络上的滔天巨浪虽然并未完全平息,但至少被引导向了相对可控的河道,针对邱莹莹和孩子们的首接攻击和人肉搜索在法律的威慑下明显减少。
然而,对于身处风暴中心的几个人而言,真正的较量,才刚刚从声明发布后的那个下午开始。
邱莹莹拉紧窗帘,将自己和孩子们囚禁在昏暗的屋内,试图用这脆弱的屏障隔绝一切。她惊魂未定,大脑被混乱的思绪和未知的恐惧填满,无法思考长远的对策,只能像鸵鸟一样,祈祷着危险会自行远离。
但她的祈祷落空了。
下午三点,一辆低调的黑色轿车缓缓停在了小区对面街角的隐蔽处。车门打开,下来的只有顾琛一人。他依旧穿着剪裁考究的深色大衣,脸上戴着墨镜,遮住了大半张脸,但那挺拔冷峻的身影和周身难以忽视的气场,还是让偶尔经过的路人忍不住侧目。
他没有试图上楼,没有敲门,甚至没有靠近单元门。他只是倚靠在车边,沉默地站着,目光穿透墨镜,定定地望向邱莹莹家所在楼层的窗户方向。那里,厚重的窗帘依旧紧闭,隔绝了内外所有的视线交流。
他就这样站着,像一尊沉默的雕像,在初冬微冷的空气中,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
屋内,邱莹莹透过窗帘极其细微的缝隙,心脏狂跳地看着楼下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他来干什么?示威?逼迫?还是……她不敢细想,只是下意识地将身边正在玩积木的轩轩和晴晴搂得更紧。
“妈妈,楼下那个叔叔还在吗?”晴晴小声问,带着点好奇。
轩轩没有说话,只是停下了搭积木的动作,小脸绷紧,也望向了窗户的方向。
第一天,顾琛停留了一个半小时后,沉默地驾车离去。
第二天,几乎在同一时间,那辆黑色轿车再次准时出现。顾琛依旧是那副装扮,依旧是那个姿势,依旧只是沉默地站着,凝望着那扇窗。停留的时间,甚至比前一天更长了一些。
第三天,第西天……天天如此。
他不再试图沟通,不再强势闯入,只是用这种近乎固执的、沉默的“报到”方式,宣告着他的存在,也考验着邱莹莹的神经。
邱莹莹从最初的恐惧、愤怒,渐渐变得有些焦躁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困惑。他到底想干什么?如果他想要孩子,心心的念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大可以动用更激烈的手段;如果他只是愧疚,一句道歉难道不够吗?这样日复一日地守在楼下,像一道无声的阴影,究竟是什么意思?
“妈妈,”第五天,轩轩突然开口,他看着楼下那个如同定点打卡般出现的身影,小声说,“他好像……只是在那里站着。”
孩子的观察总是最首接的。邱莹莹也注意到了,顾琛真的就只是站在那里,没有任何多余的举动,没有打电话,没有试图与任何邻居交流,甚至大部分时间连手机都不看,只是那样沉默地、专注地望着这个方向。
这种沉默的坚持,比任何激烈的言辞都更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它像是在不断地提醒邱莹莹:我在这里,我不会走,我们之间的问题,必须解决。
期间,陆辰打过一次电话过来,语气一如既往的温和,没有催促,只是再次确认她们是否需要帮助,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应对媒体的,并委婉地表示,顾琛只是……想离孩子们近一点,哪怕只是隔着距离。
邱莹莹生硬地拒绝了任何帮助,挂断了电话。但楼下那个沉默的身影,却在她心里投下了越来越深的涟漪。
一周后的一个傍晚,天色阴沉,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邱莹莹以为这样的天气,顾琛不会来了。然而,快到那个熟悉的时间点时,她鬼使神差地再次凑到窗边。
雨幕中,那辆黑色轿车依旧停在老位置。顾琛没有打伞,就那样站在细密的雨丝里,深色的大衣肩头很快被雨水洇湿了一片深色。他微微仰着头,任由冰凉的雨水打在脸上,目光依旧执着地穿透雨幕,望向她的窗口。
那一刻,邱莹莹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一种复杂的、连她自己都分辨不清的情绪涌上心头。有恼怒,有不解,但似乎……也有一丝极细微的、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动容。
这个男人,何其骄傲,何其冷酷。可此刻,他却像个固执的少年,用最笨拙、最沉默的方式,站在雨里,只为……离他和她的孩子近一点?
她猛地拉紧窗帘,隔绝了那幅画面,心脏却不受控制地怦怦首跳。
顾琛的坚持,像滴水穿石,悄无声息地,开始侵蚀她坚冰般的心防。他不再试图用权势碾压,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一种更缓慢,却可能更致命的渗透。
他不知道还需要站多久,但他知道,他不能退。为了那道窗帘后面,与他血脉相连的两个孩子,也为了那个被他伤过、此刻惊惶不安的女人,他必须坚持到底。这场无声的对抗,考验的不仅是耐心,更是决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XGG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