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章 梧桐巷的新时光

小说: 拾笺遇晨光   作者:星妍枕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拾笺遇晨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XH6G/ 章节无错乱精修!
 

苏念回到梧桐巷时,己经是七月初五的傍晚。夕阳把巷子染成了暖金色,梧桐叶在风中轻轻摇曳,巷口的旧书店门口,挂着的“暂停营业”木牌还在随风晃动——这是她离开前挂上去的,没想到一去就是五天。

她推开书店的门,门上的铜铃“叮铃”响了一声,像是在欢迎她回来。书店里的空气带着旧书特有的油墨香,和她离开时一模一样。苏念放下帆布包,走到柜台后,先把《航海日志》、晚星的信和那两枚怀表小心地放在抽屉里,又去给窗边的盆栽浇了水。那盆绿萝是前店主留下的,叶片油亮,顺着窗台垂下来,像是在无声地守护着书店里的时光。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苏念抬头,看到邻居张奶奶提着一个竹篮走进来。张奶奶的篮子里装着刚蒸好的玉米,热气裹着甜香飘进店里,瞬间冲淡了旧书的沉静。

“念念回来啦?”张奶奶笑着说,伸手把一个还热乎的玉米塞到苏念手里,“这几天没开门,我还以为你出啥事儿了呢,每天都来门口瞅两眼。”

“奶奶,让您担心了。”苏念接过玉米,指尖传来的温度暖到心里,“我去临海了,有点事情要处理。”

“临海?那可是个靠海的好地方。”张奶奶坐在柜台前的旧藤椅上,藤椅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像是在附和她的话,“是不是遇到啥有意思的事儿了?跟奶奶说说。”

苏念看着张奶奶慈祥的眼神,心里的话突然有了倾诉的欲望。她从抽屉里拿出《航海日志》、阿砚的照片,还有晚星的信,慢慢讲起了在临海的经历——讲陈爷爷口中那个穿着白衬衫的阿砚,讲眼睛像星星一样的晚星,讲他们在灯塔下的约定,讲七月初三漫过第三块礁石的潮汐,还有那个在礁石上出现又消失的温柔身影。

张奶奶听得很认真,手里的蒲扇慢慢停了下来。听到阿砚的货轮沉没时,她忍不住抹了抹眼角;听到晚星寄来的信时,又轻轻叹了口气:“多好的两个孩子啊,可惜了。不过还好,有你帮他们完成了约定,这也算是圆满了。”

“嗯,”苏念点头,手里的玉米己经凉了些,可心里却暖暖的,“我想在书店里留出一个角落,专门放这些东西,让来买书的人也能看到他们的故事,知道还有这么一段跨越时光的约定。”

“这个主意好!”张奶奶立刻赞同,“这样一来,阿砚和晚星的故事就不会被忘记了,说不定还能让更多人想起自己心里的小约定呢。”

接下来的三天,苏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整理书店的那个角落上。她把靠近窗边、能晒到夕阳的位置清理出来,从仓库里翻出一个老旧的榆木架——这木架还是前店主用来放珍本旧书的,边角被磨得光滑,带着岁月的温度。她用细砂纸轻轻打磨掉木架上的灰尘,又在上面铺了一块浅米色的棉麻桌布,然后把《航海日志》平放在最上层,旁边摆上阿砚的黑白照片和晚星的浅蓝色信封。

为了让角落更有氛围,她还在木架两侧挂了两串小小的铜铃,风从窗户吹进来时,铜铃会发出“叮铃叮铃”的轻响,像是阿砚和晚星在轻声对话。她又从花店买了一盆小小的满天星,放在木架最下层,白色的小花点缀在绿叶间,温柔得像海边的星光。

整理好的那天傍晚,夕阳正好透过窗户落在木架上,给《航海日志》的深蓝色封皮镀上一层金边。苏念站在角落前,看着那些带着时光印记的物件,突然觉得眼眶发热——她好像能看到阿砚和晚星站在不远处,朝着她微笑,轻声说着“谢谢”。

从那以后,旧书店的生意比以前好了些。来买书的人,不管是老顾客还是新客人,看到窗边的这个角落,都会忍不住停下来看看。有人会指着照片问“这是谁呀”,有人会轻轻翻开《航海日志》的扉页,还有人会对着晚星的信出神。苏念总会耐心地给他们讲阿砚和晚星的故事,讲怀表的秘密,讲灯塔下的约定。

慢慢的,有人开始留下自己的小纸条。一个刚失恋的女孩写下“希望我也能遇到愿意等我拾光的人”,贴在木架侧面;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留下“想起了年轻时和老伴的约定,明天就带她去看海”;还有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孩,用铅笔写下“要像阿砚和晚星一样,守住心里的承诺”。

这些纸条越积越多,苏念找了一根细麻绳,把它们串成一串,挂在木架上方,风一吹,纸条轻轻晃动,像是无数个心愿在随风起舞。这个角落,渐渐成了梧桐巷旧书店最特别的存在,有人甚至专门为了这个角落来店里,说想听听那段跨越时光的爱情故事。

八月中旬的一个午后,天空飘着细细的小雨,书店里很安静,只有窗外的梧桐叶被雨水打湿的“沙沙”声。苏念正坐在柜台后整理新收来的旧书,门口的铜铃突然“叮铃”响了。她抬头,看到一个穿着浅蓝色连衣裙的女孩走进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拾笺遇晨光 女孩撑着一把透明的雨伞,头发上还沾着细密的雨珠,眼睛亮得像海边的星星。

“请问,这里是有阿砚和晚星故事的书店吗?”女孩的声音很轻,带着点小心翼翼的期待。

苏念心里一动,放下手里的书,点头:“是,你怎么知道他们的故事?”

女孩走到柜台前,轻轻收起雨伞,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同样是浅蓝色的笔记本,递给苏念:“我是晚星的侄女,叫林晓星。姑姑生前总跟我说起阿砚,说起他们在临海灯塔下的约定,还说如果有一天,有人拿着刻着‘拾光’的怀表来找阿砚,就把她的故事好好传下去。前几天我听朋友说,梧桐巷有这么一家旧书店,专门摆放着他们的东西,就赶紧从临海市赶过来了。”

苏念接过笔记本,指尖触到封面时,突然觉得很熟悉——这封面的蓝色,和晚星那封信的信封颜色一模一样。她轻轻翻开笔记本,第一页上写着一行娟秀的字迹,和晚星信上的字迹完全相同:“与阿砚的时光,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拾光。”

“姑姑她,一首都没忘记阿砚。”晓星的声音有些发哑,眼眶慢慢红了,“她后来去了很多地方,都是阿砚当年出海去过的国家,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写下日记,说要替阿砚看看那些风景。她去世前还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再去一次临海的灯塔,看看七月初三的潮汐,没能等到阿砚回来。”

苏念看着晓星泛红的眼眶,心里也跟着发酸。她从抽屉里拿出那两枚怀表,轻轻放在晓星面前:“这是阿砚的怀表,还有一枚,是我在灯塔下遇到他时,他交给我的。现在,我想把它们交给你——这是属于你们家人的回忆,也是阿砚和晚星的约定。”

晓星拿起怀表,轻轻着背面的“拾光”二字,眼泪终于掉了下来:“姑姑说过,这怀表是她送阿砚的成年礼,阿砚说要带着它,等回来的时候,用它给她准点报时,说‘我们的时光,一分一秒都不差’。”

那天下午,晓星在书店里待了很久。她坐在窗边的角落前,一页一页地翻看《航海日志》,偶尔会轻声念出里面的句子——那些关于航线、天气的记录,在她眼里,都是阿砚当年的生活痕迹。她还把自己带来的笔记本放在《航海日志》旁边,笑着说:“这样,姑姑的日记和阿砚的日志就能放在一起了,他们终于可以‘一起’看世界了。”

临走前,晓星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玻璃罐,里面装着一些海边的细沙和贝壳。“这是我从临海灯塔下的礁石边装的,”她说着,把玻璃罐放在木架最下层,“把它放在这里,就像姑姑和阿砚一首陪着这个角落,陪着这家书店一样。”

苏念送晓星到巷口时,雨己经停了。晓星回头朝她挥手:“姐姐,以后我会常来的,帮姑姑和阿砚看看这个角落,看看这些温暖的纸条。”

苏念笑着点头,看着晓星的身影消失在巷口的梧桐树下。她回到书店,走到窗边的角落前,风从窗户吹进来,铜铃轻响,满天星的小花轻轻晃动,玻璃罐里的细沙反射着夕阳的光,一切都温柔得不像话。

九月初,苏念收到了一封来自临海的信,是陈爷爷寄来的。信里的字迹有些颤抖,却很工整:“念念丫头,最近有好多人来灯塔这边,都是听了阿砚和晚星的故事,想来看看那座约定的灯塔。我在灯塔下立了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拾光者在此相遇’,还把你说的故事写在了木牌背面。每天都有人在木牌前拍照,有人留下小礼物,还有人对着大海说心事,就像阿砚和晚星从未离开过一样。”

信的最后,陈爷爷写着:“丫头,谢谢你守住了他们的故事,也守住了很多人心里的温柔。”

苏念读完信,走到窗边,看着巷口的梧桐叶己经开始泛黄。她从抽屉里拿出那枚怀表,轻轻打开,表盘里的指针正稳稳地走着,不快不慢,正好指向下午三点零九分——这个曾经让她疑惑的时间,现在却成了最温暖的印记。

她想起阿砚在礁石上说的“我等你很久了”,想起晚星信里的“记得要一起拾光”,想起晓星眼里的星光,想起那些贴满木架的纸条,突然明白,“拾光”从来都不是只拾起过去的时光,更是拾起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爱、约定和温柔,然后带着这些温暖,继续走向未来的时光。

风又吹进书店,铜铃轻响,木架上的纸条轻轻晃动,《航海日志》的书页被吹得微微翻动,像是阿砚和晚星在轻声说着:“你看,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呢。”

苏念笑着拿起一本刚整理好的旧书,坐在柜台后,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书页上,也落在她的指尖——这是属于梧桐巷旧书店的新时光,也是属于所有拾光者的,温柔时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XH6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拾笺遇晨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XH6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