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工作模式开启,楚源将本周的前两天完全投入了中医科。科主任李德全对他寄予厚望,特意安排他重点跟随经方大家赵老学习。
赵老年近七旬,头发花白,面容清癯,话不多,但每句都切中要害。他查房不像某些医生那样走马观花,而是在每个病床前都停留许久,望、闻、问、切一丝不苟,尤其注重舌诊与脉诊的细微变化。
楚源紧随其后,如同海绵吸水般汲取着经验。他不仅用传统方式学习,更悄然运转【望气法】,将赵老的判断与自己“看到”的患者气机状态相互印证,理解愈发深刻。
眼下,赵老正在诊察一位住院的老年女性患者。患者主诉顽固性便秘多年,腹胀如鼓,口干心烦,夜不能寐。病历显示她尝试过各种方法,收效甚微,近期服用润肠通便类药物后甚至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窘境。
管床医生汇报了之前按“阴虚肠燥”或“气虚传导无力”思路治疗的方案,效果不彰。
赵老仔细查看了患者舌象(舌质暗红,苔薄黄微腻),又搭脉良久(脉沉细而略带弦象)。
“此证非纯虚,亦非纯实。”赵老缓缓道,声音沉稳,“乃是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灼伤津液,导致肠道失润,腑气不通。肝火扰及心神,故心烦失眠。先前治疗,或只滋阴忽略疏泄,或只补气未清郁热,故难奏效。”
楚源凝神观察,望气术下,患者肝经区域气息明显郁滞,带着一股燥热,肠道区域则津液匮乏,气机壅塞。这与赵老的判断完全吻合。
“你觉得,当如何立法遣药?”赵老忽然将问题抛给楚源。
楚源略一思索,谨慎回答:“学生以为,当疏肝解郁,清热的同时,润肠通便。或可考虑丹栀逍遥散合增液汤之意,酌加润下之品?”
赵老微微颔首:“方向对了。但逍遥散偏于疏解,清热之力稍逊,且通便不足。此患者郁热己伤津液,需更强力的清润并行。”
他沉吟片刻,口述方药:
柴胡12g,黄芩10g,栀子10g,丹皮10g —— 疏肝清泄郁热。**
北沙参20g,麦冬15g,生地黄15g,玄参12g —— 大补耗伤之阴液,增水行舟。
火麻仁20g,郁李仁12g,瓜蒌仁15g —— 质润多脂,润肠通便。
枳壳8g —— 少量行气,助腑气下行。
生白术30g —— 重用,健脾益气而生津,补中寓通。
五剂,水煎服。
方子开出,看似平和,却内含玄机。尤其重用生白术健脾生津通便,是赵老独到经验。
效果出人意料。患者服药两剂后,腹中肠鸣矢气频转,腹胀大减。三剂后,排出软便,顿觉轻松,口干心烦亦显著缓解。至第五剂,大便己基本通畅,睡眠安稳。
管床医生连连称奇。赵老对楚源解释道:“经方之用,不在药奇,而在证准。此方清、润、疏、补并行不悖,关键在于抓住了‘肝郁化热伤津’这个核心病机。尤其是这生白术,非为燥湿,而是生津通便,用量需大,你当谨记。”
楚源躬身应下,只觉这看似寻常的方药背后,蕴含着对病机、药性极为精妙的把握。这种源于数十年临证沉淀的智慧,让他受益匪浅。
跟随赵老学习的第二天,楚源继续沉浸在经方的世界里。上午协助处理完几个门诊病人后,下午他按照安排,来到针灸专家孙老的治疗室观摩学习。
孙老风格与赵老迥异,性格爽利,手法迅捷。他正在治疗一位因颈肩劳损导致手臂麻痹的患者。只见他取穴精准,运针如飞,或捻或转,或提或插,针感强烈,患者时而蹙眉,时而舒坦。
“小楚,过来。”孙老招呼楚源,“这例‘项痹’(颈椎病),你看取风池、天柱、肩井、曲池、外关、合谷,是何道理?”
楚源流畅回答:“疏通少阳、阳明经气,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通则不痛。”
“嗯,基础不错。”孙老点头,“但针下之气,需意在先导,气至病所,方能效如桴鼓。你看我这针肩井……”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运针时如何引导自身气感,如何感知并激发患者的经气反应。
楚源凝神细看,结合自身施展阳神九针的体验,对“以意领气”有了更首观的认识。他注意到,孙老在某些穴位上使用了苍龟探穴手法,层层深入,以搜寻并松解深层的筋结粘连,这与阳神九针追求的气机层面调控既有相通之处,又侧重不同。
“你也来试试。”孙老让出位置。
楚源没有动用阳神九针。屏息凝神,取穴、进针,手法虽不如孙老老辣,但沉稳准确,尤其下针时那丝若有若无的精纯气感,让孙老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好!是个学针的好苗子!”孙老拍手称赞,“以后每周跟我两个半天,我把压箱底的东西慢慢教你!”
能得到针灸名家的亲睐,楚源心中喜悦,连忙道谢。
作者“南国嘉木”推荐阅读《中医楚少:从住院医到国医圣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HT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