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急症中心”的构想提出以后,楚源和苏瑾变得异常忙碌,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筹建方案的撰写、可行性论证以及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中。这份工作远比单纯看病救人要复杂,涉及资源配置、流程设计、制度建立,是对他们管理能力和宏观思维的全新考验。
然而,楚源并未忘记自己的根本。他严格遵守着与李德全主任的约定,每周固定两天,雷打不动地出现在中医科。这里仿佛是他的“充电站”和“理论源泉”。
在中医科,他继续跟随赵老查房、看门诊。赵老似乎也知晓了急诊科那边的动向,对楚源的教导更加倾囊相授,不再局限于具体方药,而是更多引导他思考医理的精微之处,如何将复杂的病机抽丝剥茧,如何在不同治法间权衡取舍。
“小楚啊,”赵老捻着胡须,看着一个慢性咳嗽病人的舌象,慢悠悠地说,“急诊求的是‘快’和‘准’,如同猛将开路,首取要害。但在我们这儿,更要懂得‘缓’和‘巧’,如同文臣治国,调理阴阳。二者你如今都有涉猎,甚好,甚好。但要记住,无论快慢,辨证论治的根子不能丢。”
楚源躬身受教。他知道,赵老这是在提醒他,无论急诊中心的事务多么繁忙,都不能脱离中医最核心的思辨精神。在中医科的沉浸,恰恰能让他从急诊那种高强度的“战术”应对中抽身出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战略”思考和技术沉淀。
他也定期去孙老的针灸治疗室报到。孙老对他新领悟的【阳神九针·通窍】针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亲自感受了楚源运针的气感后,连连称奇,并凭借自己数十年的经验,对楚源在运针细节、气机引导上提出了许多精妙的改进意见,使得楚源对“通窍”针法的掌握愈发纯熟。
“小子,你这针法路子很正,但火候还欠点儿。”孙老拍着他的肩膀,“多在慢性病、疑难杂症上试试,别光盯着急诊那些要命的家伙。有时候,‘慢工’更能出细活,也更能体会针下的微妙变化。”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中医楚少:从住院医到国医圣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李德全主任虽然偶尔还是会流露出对楚源“重心偏移”的一丝隐忧,但看到楚源在中医科学习的认真劲头,以及楚源多次表示未来中心离不开中医科支持的态度,也渐渐放下心来,甚至开始主动帮楚源留意一些适合纳入中心研究范畴的、从中医科转过去的疑难病例。
与此同时,急诊中心筹备工作的影响力也开始显现。周明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协助楚源和苏瑾的工作中,他利用自己扎实的西医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负责将那些成功的中医干预案例,翻译成更易于被现代医学界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撰写数据分析和文献综述部分。他甚至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啃起了《伤寒论》和《黄帝内经》的基础理论,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会主动向楚源请教,态度谦逊而认真。
“楚源,‘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这个‘目眩’,具体是指什么样的感觉?和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在临床表现上有什么异同?”周明拿着笔记本,一脸求知若渴。
楚源耐心地为他解释,心中也不禁感慨,环境的改变和成功的范例,对一个人观念的冲击竟是如此巨大。
这天临下班,李德全主任找到楚源,脸上带着笑意:“小楚啊,下周三下午,科里有个年轻医生的业务学习,主要讲经方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我和赵老商量了一下,想请你来主讲,就结合你在急诊遇到的、与脾胃相关的那些病例讲讲,怎么样?也让科里的年轻人都开阔一下思路。”
楚源略感意外,随即明白这是李主任和赵老在有意培养他在中医科内部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是将急诊那边的新风带回中医科。他欣然应允:“好的,李主任,我一定好好准备。”
离开医院,楚源看着华灯初上的城市,感觉自己仿佛行走在两条并行的轨道上。一条是开拓创新的急诊中心,代表着中西医结合的前沿探索;一条是深厚积淀的中医科,代表着传统医学的根脉传承。这两条轨道并非背离,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他向着更高的医道境界前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HT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