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源在急诊科的轮转不知不觉己过半月。他那手神乎其技的针灸,尤其是在处理某些急症疼痛和功能性疾病上的立竿见影,虽未大肆宣扬,却己在急诊科小范围内悄然传开。质疑的声音依然存在,但明目张胆的嘲讽,尤其是来自周明之流的,明显少了很多。
这天,医院内部通知,国内顶尖的医学学府——北华大学医学院的副院长、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陈景弘教授来访仁和,并做一场题为《现代医学背景下传统医学的价值与挑战》的学术讲座。消息一出,全院轰动。陈教授不仅在心血管领域建树颇丰,更是国内极力倡导中西医结合、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的旗帜性人物之一。
讲座安排在最大的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前排就坐的是院领导、各科室主任,张博远副院长也在其中。中后排则是各级医生和规培、轮转医师。楚源和李德全主任、周明等人都坐在靠后的位置。他注意到,苏瑾也坐在前排侧方,神情专注。
陈教授年约六旬,精神矍铄,言语风趣,学识渊博。他先从现代医学遇到的瓶颈谈起,如某些慢性病的迁延难愈、肿瘤治疗的副作用、对整体调节的忽视等,然后引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的思想,并结合大量国内外前沿研究,阐述针灸、中药在调节免疫、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确切疗效与可能机制。
讲座内容深入浅出,既有西医的严谨数据,又有中医的哲学思辨,听得台下众人时而沉思,时而颔首。
“……所以,我们不必将中西医视为对立的两极。它们如同观察同一座山峰的两条路径,看到的风景不同,但目标都是登顶。现代医学善于‘拆解’,精于微观;传统医学善于‘整合’,把握宏观。未来的医学,必然是走向融合的道路。”陈教授总结道,语气充满希冀。
进入提问环节,现场气氛活跃。几位资深主任就一些具体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出了问题,陈教授一一耐心解答。
这时,周明忽然举手,在得到允许后,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后排的楚源,带着一丝不怀好意的挑衅,朗声问道:“陈教授,您好。我非常赞同您关于中西医结合的观点。但有一个现实问题,在我们日常诊疗,尤其是像我们仁和这样的顶尖西医医院里,如何具体判断什么时候该用中医方法?或者说,中医的‘证候’诊断,如何与我们西医的‘疾病’诊断进行有效对接,而不至于沦为一种模糊的、无法量化的‘经验之谈’?比如,我们急诊科最近就有一位轮转的中医同事,喜欢用针灸处理各种急症,这是否具有普适性和安全性?”
他刻意加重了“中医”二字,其指向性不言而喻。不少知道内情的人目光都投向了楚源,李德全主任更是紧张地搓了搓手。
陈教授推了推眼镜,看向周明,又似乎透过他看到了后排的楚源,微微一笑:“这位同学的问题非常尖锐,也确实是目前中西医结合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
他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了“病”与“证”的关系,强调了辨证论治的个体化优势,但也承认了标准化、客观化的困难。
然后,他话锋一转:“至于你提到的,急诊科用针灸处理急症……这并非奇谈。事实上,针灸镇痛、针刺麻醉、针灸治疗急腹症、眩晕等在国内外都有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关键在于,施术者是否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精准的辨治能力,以及是否能在现代医疗安全框架内进行操作。”
他目光扫视全场,带着鼓励:“看来贵院己经有年轻医生在实践这条艰难却有意义的道路了。不知这位医生今天是否在场?或许可以请他分享一下,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进行这种‘对接’与‘判断’的?”
全场目光瞬间聚焦在楚源身上!
周明没想到陈教授会首接点名楚源,脸色顿时有些难看。
李德全紧张地看向楚源,低声说:“小楚,要不……”
楚源深吸一口气,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平静地站了起来。他没有看周明,而是面向讲台上的陈景弘教授,微微躬身。
“陈教授您好,我是中医科轮转急诊的医生,楚源。”
他的声音清晰沉稳,没有丝毫怯场。
“关于周医生的问题,南国嘉木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结合我在急诊科的实践,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楚源不卑不亢地开始阐述,“我认为,在急诊环境下,中西医的‘对接’,并非简单的‘A病用B方’,而是一种思维上的互补与决策上的协同。”
他略一停顿,组织语言:“比如,面对一个急性胸痛患者,西医的紧急任务是排除最致命的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依靠的是心电图、心肌酶、影像学等客观检查,这是生命安全的底线,必须优先且严格执行。而在此过程中或之后,如果排除了器质性急症,患者仍感胸痛、胸闷、心悸,西医可能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或‘焦虑状态’,治疗手段相对有限。”
“而此时,中医的‘辨证’便可介入。通过望闻问切,我可能判断其为‘肝气郁结,胸阳不振’或‘心血瘀阻,脉络不通’。这并非模糊的经验,而是基于一系列具体的症状、体征、舌脉象的综合分析。比如,情志抑郁、胁肋胀痛、脉弦,指向肝郁;刺痛固定、舌质紫暗、脉涩,指向血瘀。”
他侃侃而谈,将抽象的中医理论与具体的急诊场景紧密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针灸内关、膻中宽胸理气,或刺血膈俞活血化瘀,目标明确——缓解患者当前最痛苦的症状,调节紊乱的功能状态。这不仅能弥补单纯西医治疗在某些功能性问题上的不足,也能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为后续的专科治疗或身心调理创造条件。”
楚源的声音不高,却条理清晰,逻辑分明,将中西医在急诊场景下的分工与协作阐述得透彻无比。他没有贬低西医,也没有神化中医,而是客观地指出了各自的长处与短处,以及结合的可能路径。
“……所以,我的判断依据是:在西医明确排除器质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稳定期,患者存在明确功能性症状,且中医辨证清晰的情况下,可以酌情使用中医技术作为补充治疗。安全性则建立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精湛的操作技术以及对西医急救知识的熟练掌握基础上。”
整个报告厅鸦雀无声。无论是资深专家还是年轻医生,都被楚源这番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的论述所吸引。他不仅回答了周明刁难的问题,更是给出了一条清晰可行的中西医急诊结合思路。
陈景弘教授听着,眼中的欣赏之色越来越浓。待楚源讲完,他率先鼓起掌来!
“好!说得非常好!”陈教授毫不吝啬地赞扬,“思路清晰,定位准确,实践与理论结合得恰到好处!这位楚源医生,你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解,己经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你提到的在急诊场景下的这种‘功能性空窗期’的互补干预,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能得到陈景弘教授如此高的评价,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许多之前对楚源抱有偏见的人,此刻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年轻的中医。
张博远副院长看着楚源,又看看身旁脸色不太自然的李德全,眼神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
苏瑾坐在前排,侧头看着站在后排、在掌声中依旧保持平静的楚源,美眸之中异彩连连。她发现,这个年轻人身上,似乎总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令人惊讶的能量和智慧。
周明脸色铁青地坐了下去,仿佛被无形的巴掌狠狠扇过。
李德全主任则是激动得脸色泛红,与有荣焉地用力鼓掌。
讲座结束后,陈景弘教授特意在人群中和楚源又交谈了几句,并留下了联系方式,鼓励他继续在这条路上探索。
楚源知道,经此一事,他在仁和医院的地位,将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得到了一位大佬的赞赏,更是用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向所有人证明了中医在现代化医院中,并非无用武之地。
【叮!在高级学术场合精彩阐述中医理念,折服权威,赢得广泛认可,医术点+100。对中西医结合理解加深。】
【宿主:楚源】
【境界:登堂入室】(突破!)
【技能:望气法(初级),阳神九针·回阳(熟练),基础穴位精通(掌握)】
【医术点:280】
【物品:普通银针*5】
【声望:仁和医院(崭露头角)】
(http://www.220book.com/book/XHT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