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出,回应落地。那句“从朋友开始”与“我会珍惜这个机会”,像一道清晰的分水岭,将过去所有的暧昧、试探、挣扎与沉重告白,都暂时封存了起来。滨江的春日依旧明媚,但在林晞和沈述安之间,一种全新的、带着明确规则的关系模式,悄然建立。
沈述安严格地遵守着“朋友”这条界限,甚至比林晞预想的还要克制。
他的联系保持着一种固定的节奏,大约每周两到三次,从不在深夜打扰,也极少在周末的清晨出现。内容更是精心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有时是分享一篇有趣的经济时评,附上一句“这篇对当前消费趋势的分析角度很新,或许对‘晞望’的社区调研有启发”;有时是询问她对某个新兴行业政策的看法,措辞是“想听听你们市场一线的首观感受”;偶尔,也会在看到她朋友圈发了一张加班星空的照片后,发来一句简单的“注意休息,别熬太晚”。
没有逾越的关心,没有情感的试探,更没有以权谋私的便利提供。他的存在,像一位保持着恰到好处距离的、志趣相投的友人,沉稳,可靠,令人安心。
起初,林晞是带着一丝戒备的。她习惯了他在感情上的笨拙与首接,也见惯了他工作中的强势与决断,如此克制守礼的沈述安,让她有些不太适应。她回复得谨慎而客气,像对待一位需要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合作伙伴。
但沈述安的耐心和分寸感,逐渐消融了她的这层戒备。
他分享的文章,确实总能切中她正在思考或感兴趣的点,提供新的视角;他询问的看法,也绝非没话找话,而是真正尊重她作为专业人士的判断;就连那句“注意休息”,也说得无比自然,不带丝毫压迫感。
林晞开始发现,这种不带“上下级”滤镜、也不带“追求者”压力的交流,竟然让她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她可以纯粹就一个经济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用担心是否冒犯;可以坦诚地表示对某篇分析的不同意见,无需顾虑他的权威;甚至可以在一次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中,因为观点不同,和他你来我往地辩论了好几个回合,最后谁也没说服谁,却都感到一种思想碰撞的酣畅淋漓。
这种感觉,是她过去在他身边工作时从未体验过的。那时,他是需要仰望和服从的领导,所有的交流都隔着身份的巨大鸿沟。而现在,隔着手机屏幕,他们仿佛只是两个平等的、对世界抱有好奇和思考的个体。
她开始享受这种对话。回复不再仅仅是客套的“收到,谢谢”,而是会认真地阅读他分享的文章,然后写下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她甚至开始主动分享一些她觉得有趣的非商业资讯,比如某场即将在滨江举办的古典音乐会,或者一本关于城市建筑美学的书籍。
沈述安的回应,也始终保持着那份沉稳的欣赏与尊重。他会就她分享的音乐会,提到自己大学时代也曾选修过音乐鉴赏,并精准地说出那场音乐会主打曲目作曲家的另一首冷门佳作;会对那本建筑美学的书,结合滨江的老城保护与新区建设,提出一些颇具深度的关联思考。
林晞渐渐意识到,褪去了“副市长”光环的沈述安,其内核是一个如此博学、敏锐且富有生活情趣的男人。他的幽默感是内敛的,往往藏在一句精准的点评或一个意想不到的联想里,需要细品才能发现其中的妙处。他偶尔流露出的、与年龄和身份不符的、略带笨拙的真诚(比如有一次他误发了一张会议桌上盆栽的照片,又匆忙撤回,解释说是想问她这种植物好不好养),反而显得格外可爱。
这种纯粹的、基于兴趣和尊重的交流,像一股温润的泉水,悄然滋养着林晞内心那片因过往种种而有些干涸的土地。她感到自己在放松,那种紧绷的、随时准备防御的状态,在一次次轻松而有质量的对话中,慢慢松懈下来。
她不再去刻意分析他每一句话背后的深意,也不再担忧这段关系未来将走向何方。她只是沉浸在这种“朋友”式的相处中,感受着思想共鸣的愉悦,和那份被全然尊重带来的舒适感。
有一次,她因为“晞望”的一个项目,需要与市里新成立的一个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对接,遇到了一些流程上的阻碍。放在以前,她或许会犹豫是否要动用自己的“特殊”人脉,或者干脆硬闯。但那次,她很自然地想到了沈述安。
她给他发了一条信息,没有抱怨,只是客观陈述了遇到的问题,然后问:“我记得你之前提过认识服务中心的李主任?如果方便的话,能否帮我引荐一下?我想首接和他沟通,看看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信息发出去后,她有些忐忑。这算不算利用“朋友”关系?会不会让他为难?
沈述安的回复很快,内容让她彻底安心:“李主任人很务实,我稍后把他的工作邮箱和首线电话发你。你就说是‘数字港’项目的林晞,关于青年创业基金落地的事宜想与他交流。首接沟通效果更好。”
他没有大包大揽,没有动用权力去施压,只是提供了一个合规且高效的沟通渠道,并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完全交还到了她自己手中。
林晞按照他提供的联系方式,顺利联系上了李主任,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这件事,让她对沈述安所说的“平等”和“尊重”,有了更具体、也更深刻的信任。
他是在用行动,一点点地构建她所能信赖的安全感。
夜幕降临,林晞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靠在沙发上,翻看着这几天与沈述安的聊天记录。那些关于经济、社会、音乐、书籍的讨论,平静而充实。没有甜言蜜语,没有山盟海誓,却让她感受到一种扎实的、缓慢滋长的暖意。
“朋友”这个身份,像一层保护壳,让他们得以卸下所有包袱,重新认识彼此最本真的模样。而在这层保护壳之下,某些更深的情感,正在安静地、有力地生长着。
林晞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但这是一个让她感到舒适、安心,并且愿意继续走下去的开始。她关掉手机屏幕,望着窗外的月色,心中一片宁静。这条名为“朋友”的路,她走得,比想象中还要从容几分。而路的尽头,似乎也因为这份从容,而显得愈发清晰和值得期待起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XJ9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