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每当谢安宁回忆起这场相遇,她的心情总是复杂的。
那是一种难以用单一词汇概括的、层层叠叠的情感。像一杯精心调制的、年代久远的鸡尾酒,初入口是清甜,细品之下,却有各种滋味的回旋与交织,最终在心底氤氲开一片潮湿的雾霭。
嘴角会泛起一丝无法控制的、温柔的微笑。那笑意并非刻意,而是如同被微风拂过的湖面,自然漾开的涟漪,源自心底最柔软的角落。这微笑里,首先包裹着年少的纯粹。是那种尚未被世俗功利侵染、仅仅因为一个眼神、一句话、一种气质的吸引,便足以让整颗心都轻盈起来的纯粹。那时的喜欢,简单得像一块透明的水晶,不掺任何杂质,仅仅因为他是他,仅仅因为那个下午的阳光正好,而他穿了一件她喜欢的白衬衫。
随之涌上的,是心动的甜蜜。是那种心脏被轻轻攥住,又倏然放开,随之涌遍全身的、微醺般的暖流。是想起他清亮眼眸时,自己耳根不易察觉的发热;是听到他谈论那些遥远而迷人的名字——梵高燃烧的向日葵,加缪笔下的局外人与荒诞英雄——时,内心产生的强烈共鸣与隐秘的骄傲,仿佛窥见了一个同样孤独而丰富的灵魂。那种甜蜜,是秘密的,是独属于她一人的宝藏,在往后的岁月里,无论品尝过多少真实的糖分,都无法替代那初次的、带着颤栗的甘美。
然而,微笑的余韵尚未散去,一丝无法避免的、淡淡的酸涩便会悄然弥漫开来。这酸涩并非尖锐的疼痛,更像是一缕若有若无的、陈旧书页的气息,或者是一首老歌在黄昏响起时带来的、那种温柔的怅惘。它来自于“回忆”这个动作本身——因为一切都己成为过去。那个下午,那个少年,那个瞬间的心动,都被完整地封存在了时光的琥珀里,再也无法触碰,无法重来。这酸涩,是对逝去时光的无力挽留,是对“当时只道是寻常”的轻微悔意,更是对后来物是人非的、一声悠长的、无声的叹息。
那个下午的许淮男,那个穿着白衫、眼眸清亮、谈论着梵高与加缪的少年,永远被定格在了最好的时光里,纤尘不染。岁月在他身上停止了流动,他没有机会变得世故,没有机会显露平凡,没有机会被生活的琐碎磨去棱角,也没有机会……让她见识到光环之外的、或许并不那么完美的真实。他完美地停留在了她审美与想象构筑的巅峰,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象征,象征着所有关于青春、关于文学、关于艺术、关于灵魂共鸣的最初的、也是最极致的幻想。
他成了她记忆琥珀中最核心的那一道光。这光,并非烈日般灼热刺目,而是如同秋日午后,穿过梧桐叶隙洒下的、温暖而明亮的光斑。它不炙烤,只温暖;不喧哗,只静默地存在。这道光,拥有一种奇异的、持久的力量。它提醒着她,自己曾经那样毫无保留地、真诚地被打动过。那种心动的能力,那种为纯粹的精神世界而震颤的敏感,是她曾经拥有、并且证明她真实而热烈地活过的证据。
而这束光,足以照亮其后许多个独自前行的、灰暗的日子。
当她埋首于琐碎的工作,感到疲惫与麻木时;当她身处人群却感到格格不入的孤独时;当她面对现实的权衡与妥协,几乎要忘记自己最初的模样时……只要轻轻触碰记忆中的那个下午,那道温暖的光便会再次亮起。它像一座遥远的灯塔,并不指引具体的航向,只是默默地告诉她:你看,你见过那样明亮的光景,你曾被那样美好的灵魂触动,所以,眼前的这些灰暗,并非世界的全部。你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依然栖息着那个会被梵高的星空和加缪的反抗所打动的女孩。
这回忆,因此成为一种庇护,一种力量源泉。它让她在逼仄的现实生活中,得以保有最后一方精神的高地。那个定格的许淮男,连同那个下午的所有细节,一起被内化为她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审美的尺度,一种情感的坐标。他让她相信,即便此后山高水长,路途坎坷,她依然拥有感受纯粹、识别美好的能力。
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月光如水的时刻,那淡淡的酸涩会变得清晰。她会清晰地意识到,那终究是回忆里的光,无法取暖,只能眺望。那个白衣少年,只存在于那个遥远的下午,与她此后真实的人生,隔着一层无法穿透的、名为时光的玻璃。
但,或许正是这种无法触及的距离感,这种混合着甜蜜与酸涩的复杂况味,才让这份记忆如此深刻,如此珍贵。它不是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是一个意犹未尽的省略号,持续地在她的生命长河中,投下温柔而漫长的余韵。
作者“民间诡异故事”推荐阅读《爱与恨之此生不负相见》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JM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