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6章 科举黑幕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章节无错乱精修!
 

贞观十西年的春闱,在长安城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拉开了序幕。贡院门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撑着油纸伞,在青石板上排起长龙。这其中,有锦衣华服的世族子弟,也有衣衫朴素的寒门学子。

陈远志站在贡院明远楼上,俯瞰着下方涌动的人潮。作为今年科举的主考官,他肩上的担子比往年更重——这是考成法推行后的第一次大比,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

“大人,所有考场都己查验完毕。”礼部侍郎上前禀报,“按新规,今科实行糊名、誊录、锁院三制,绝无舞弊可能。”

陈远志点头,目光却落在远处几个窃窃私语的官员身上。那是魏王府的属官,此刻出现在贡院外,绝非偶然。

考试进行得出奇顺利。三天后,当最后一份试卷被密封装箱,陈远志才稍稍松了口气。

然而就在阅卷前夕,意外发生了。

这夜,陈远志在贡院内值宿,忽听库房方向传来异响。他立即带人查看,只见保管试卷的库房门锁完好,但窗纸却被捅破一个小洞。

“有人在偷看试卷!”周正惊道。

陈远志仔细检查,在窗下发现几个模糊的脚印,还有一块撕碎的衣角。衣角的质地是上等湖绸,绝非普通胥吏能穿。

他立即下令彻查,却发现所有值守人员都坚称整夜无事。显然,有人里应外合。

更让他不安的是,次日开始阅卷后,不断有官员前来“探望”,美其名曰关心科举,实则都在打探消息。

这天,魏王李泰亲自来到贡院。

“陈大人辛苦了。”李泰笑容可掬,“今科取士,关系重大。不知可有什么杰出人才?”

“殿下,试卷尚在评阅中,臣不敢妄言。”

李泰凑近低声道:“听说有个叫王勃的学子,文采斐然,乃是太原王氏的子弟。这样的人才,该当重用啊。”

陈远志心中冷笑。果然是为举荐人选而来。

“殿下放心,若真有才学,必不会埋没。”

送走魏王,陈远志立即调出王勃的试卷。文章确实花团锦簇,但细读之下,空泛无物,尽是些歌功颂德的套话。

他将其列为中等,继续批阅其他试卷。

---

阅卷进行到第五天,陈远志发现了一份特别的答卷。

这份策论首指时弊,从税赋不公谈到土地兼并,从科举舞弊论及官场腐败,字字珠玑,针针见血。更难得的是,文章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

“好文章!”陈远志拍案叫绝,“这是谁的手笔?”

由于实行糊名制,他也不知道作者是谁。但这份见识与胆魄,让他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份试卷列为头名。

然而就在放榜前夜,怪事又发生了。

这晚,陈远志在复核试卷时,突然发现那份头名试卷不翼而飞!他急忙翻找,终于在废纸堆里找到了它,上面不知被谁画了个大大的叉。

“有人要打压这个学子!”周正惊怒交加。

陈远志面色凝重。贡院锁院期间,能接触到试卷的只有几位阅卷官。这说明,反对势力己经渗透到了阅家内部。

他立即召集所有阅卷官,当众宣布:“本官己决意,此卷为今科状元。若再有人动手脚,休怪本官不讲情面!”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敢言。

放榜那日,贡院外人山人海。当礼部官员唱出状元名字时,全场哗然。

“第一名,洛州张继!”

竟然又是张继!那个三年前中状元的茶商之子,如今再次夺魁!

更让人吃惊的是,今科进士百人中,寒门子弟占了七成,创下历史新高。

世族官员们面色铁青,而寒门学子则欢呼雀跃。

琼林宴上,张继向陈远志深深一揖:“学生多谢大人知遇之恩!”

“是你自己的才学挣来的。”陈远志扶起他,“不过你要小心,今科取士结果,恐怕要掀起轩然大波。”

他的预感很快成为现实。

---

放榜次日,弹劾奏章就雪片般飞来。

御史台十余名御史联名上书,指控陈远志“偏袒寒门,打压世族”。更有人翻出旧账,说张继之父是茶商,按律商人子弟不得参考。

“荒谬!”陈远志在朝会上反驳,“陛下早在贞观八年就下旨,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诸位是要质疑陛下圣明吗?”

这话说得极重,反对声顿时小了许多。

但更大的风波还在后面。

这日,陈远志接到密报:落榜的世族子弟正在串联,准备在孔庙前哭庙抗议!

他立即赶往孔庙,只见数百名白衣学子跪在大成殿前,哭声震天。为首的是太原王氏的子弟王伦,此人文章平庸,今科果然落第。

“陈远志偏心寒门,打压世族!”

“科举不公,我等不服!”

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局势眼看就要失控。

陈远志登上台阶,高声道:“诸位既然不服,可敢与今科进士当场比试?”

这话一出,哭泣声顿时小了许多。

王伦硬着头皮道:“比就比!怎么比?”

“就比时务策论。”陈远志道,“题目现场出,由国子监博士评判。”

比试在孔庙前的广场举行。陈远志出的题目是“论均田制利弊”,这正是当前朝政要务。

今科进士们下笔如飞,见解深刻。而王伦等人抓耳挠腮,半日写不出几个字。

结果毫无悬念。国子监博士当场评判:今科进士的文章远胜落第学子。

真相大白,围观的百姓纷纷唾骂:

“自己没本事,还怪别人!”

“世族子弟就知道耍威风!”

王伦等人面红耳赤,狼狈而逃。

经此一事,科举新规的权威得以确立。但陈远志知道,世族绝不会善罢甘休。

---

果然,数日后的一场朝会,魏王李泰突然发难。

“父皇,儿臣近日查阅史料,发现一个重大问题。”李泰手持书卷,“按《礼记·王制》,‘士之子恒为士’。如今科举取士,寒门占比过高,恐违古礼啊!”

这话极具煽动性。不少守旧大臣纷纷附和。

陈远志正要反驳,晋王李治却抢先开口:“二哥此言差矣。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按古礼,孔子收徒也不该收颜回这等贫寒子弟了。”

这话说得巧妙,既反驳了魏王,又抬出了圣人。

李世民点头:“治儿说得对。英雄不问出处,这才是盛世气象。”

魏王面色难看,却不敢再言。

退朝后,晋王特意与陈远志同行:“陈大人今日可见识了?有些人,面上支持新政,背地里却千方百计阻挠。”

陈远志明白他指的是魏王,却只是淡淡一笑:“臣只知秉公办事,不问其他。”

他心中清楚,这两位皇子都在拉拢他,也都不可轻信。

当晚,陈远志在书房整理科举档案,忽然发现一个蹊跷:今科落第的世族子弟,多数都投到了魏王府门下。

更让他吃惊的是,他在废纸堆里找到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几个落第学子的名字,旁边标注着“可用”二字。字迹,竟与魏王有几分相似!

一个可怕的猜想在他心中形成:魏王故意让这些学子落第,好收为己用!

若是如此,这场科举风波背后的真相,就更加复杂了。

窗外,春雨依旧淅沥。陈远志望着跳动的烛火,心中涌起深深的不安。

科举改革虽然成功,但他似乎卷入了一个更深的漩涡。而这个旋涡的中心,就是凶险无比的夺嫡之争。

下一步该怎么走?他需要好好思量。

作者“未来可期见证奇迹”推荐阅读《贞观之治长歌行》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