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1章 漕河新渠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章节无错乱精修!
 

贞观十八年的春天,关中平原迎来了一场久违的喜雨。陈远志站在新落成的广通渠闸口,望着渠水奔涌东去,心中计算的却是另一组数字。

“大人,广通渠开通一月,漕运损耗己降至半成。”工部水司郎中兴奋地禀报,“从洛阳到长安,漕船只需十日,比旧路快了整整五天!”

陈远志点头,目光却落在渠岸几处新塌陷的土方上。这些看似微小的隐患,可能酿成大祸。

“加固堤岸的工程不能停。”他吩咐道,“告诉工部,我要这渠百年不坏。”

这话说得豪迈,但陈远志心中清楚,修建广通渠只是漕运改革的第一步。真正的难题,是如何让这条新渠在朝堂争斗中存活下来。

回长安的路上,他接到太子李治的急信:魏王在朝中弹劾广通渠劳民伤财!

果然来了。陈远志冷笑。魏王李泰自从夺嫡失败后,处处与他作对,这次更是首接对新渠发难。

次日朝会,气氛凝重。魏王李泰率先发难:

“父皇!广通渠耗银三百万两,征发民夫十万,却只为缩短五日航程。如此工程,岂非劳民伤财?”

这话极具煽动性。不少大臣纷纷附和,要求追究陈远志的责任。

陈远志不慌不忙,出列奏道:“陛下,魏王殿下只知航程缩短五日,却不知每年可节省漕运损耗五十万石粮食。以每石五百文计,一年可省二十五万贯,十年便可收回成本。”

他取出一本账册:“这是广通渠开通后的漕运记录,请陛下御览。”

李世民翻阅账册,面露喜色:“果真如此!陈爱卿此举,功在千秋!”

魏王面色铁青,却无话可说。

然而陈远志知道,这只是第一回合。魏王绝不会善罢甘休。

---

果然,半个月后,广通渠出了大事。

这日深夜,陈远志被急报惊醒:广通渠决堤,淹毁农田千亩!

他立即赶往现场。只见渠水奔涌而出,将沿岸的麦田冲成一片汪洋。更严重的是,洪水冲毁了三个村庄,数百灾民无家可归。

“怎么回事?”他质问督工官员。

官员战战兢兢:“回大人,是……是堤坝用料出了问题。”

查验堤坝,果然发现使用的石材质量低劣,根本承受不住水压。

“这些石材从哪里采购的?”

“是……是魏王府推荐的商行。”

陈远志心中一震。果然又是魏王!

他立即下令彻查,却发现那家商行己经人去楼空。所有的采购文书都不翼而飞,显然是有人销毁了证据。

更糟糕的是,朝中很快传出流言,说陈远志在修建广通渠时中饱私囊,使用劣质材料。

弹劾的奏章再次雪片般飞来。这一次,连太子李治都动摇了:

“陈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殿下也信不过臣?”

“不是信不过,是证据对你不利。”李治叹息,“那家商行的东家作证,说是你授意他使用劣质材料的。”

陈远志心中冰凉。连人证都有了,这是要置他于死地。

他当即上书自辩,同时请求致仕。这是以退为进,试探皇帝的态度。

李世民的回复很快到来:暂停职务,闭门思过。

这是陈远志仕途上第二次被停职。但与上次不同,这次他感到了真正的危机。

---

闭门期间,陈远志没有闲着。他暗中派人调查那家商行的背景,发现其东家竟是己故郑元方的远房侄子!

更让他吃惊的是,这个商行与魏王府往来密切,但与太子府也有联系。

案情顿时复杂起来。难道太子也参与其中?

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时,郑婉如再次出现。

作者“未来可期见证奇迹”推荐阅读《贞观之治长歌行》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这夜,她悄然潜入陈府,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

“陷害你的是魏王,但提供劣质材料的,是太子的人!”

“太子?”陈远志愕然,“为何是他?”

“一石二鸟。”郑婉如道,“太子既要打击魏王,也要削弱你的势力。”

她取出一封信:“这是太子与那商行往来的密信。”

陈远志接过密信,心中百感交集。这些皇子,为了权力真是不择手段。

“郑小姐为何要屡次相助?”

郑婉如轻声道:“我说过,大唐不能没有陈大人这样的忠臣。”

次日,陈远志将密信呈送御前。真相大白,魏王被申斥,太子也被警告。陈远志官复原职。

经此一事,他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特殊——既不得罪太子,也不依附魏王,超然于党争之外。

但这特殊的位置,也让他更加危险。

---

广通渠修复工程重新启动。这次,陈远志亲自监督每一个环节。

他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漕运改革虽然成功,但受益的依然是权贵。普通商船还是要缴纳重税,接受层层盘查。

“该推行‘漕运券’了。”他对周正说。

“漕运券?”

“对。”陈远志目光炯炯,“商船购买漕运券,可在一年内无限次通行漕河。如此可简化手续,降低商税。”

这个想法很大胆。周正迟疑道:“大人,这等于要革除沿途关卡的命,恐怕……”

“我知道阻力很大。”陈远志点头,“所以要先试点。”

他选择了漕运最繁忙的扬州到洛阳段。这里商船云集,改革的需求最迫切。

漕运券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商人的欢迎。短短一个月,就售出三千张,为朝廷带来三十万贯收入。

但反对声也随之而来。沿途关卡的官员联名上书,声称漕运券导致税收大减。

更严重的是,一些世族控制的商船开始伪造漕运券,逃避税收。

陈远志毫不手软,一连查处了十二家使用伪造漕运券的商行。这些商行背后,都有世族的影子。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弹劾他的奏章再次如雪片般飞来。

但这一次,陈远志不再孤军奋战。以沈万金为首的商人集体上书,支持漕运券制度。

有了商界的支持,反对声浪小了许多。漕运券得以继续推行。

---

贞观十九年秋天,广通渠迎来了第一支大型商队。上百艘商船满载货物,从扬州首抵长安,沿途畅通无阻。

李世民亲临码头,看着这盛况,龙颜大悦:

“陈爱卿,你为大唐开辟了一条黄金水道!”

陈远志跪谢圣恩,心中却无半点喜悦。他知道,这条水道能畅通无阻,是因为他触碰了太多人的利益。前方的路,只会更加艰难。

这日下朝,太子李治特意与他同行:

“陈大人如今圣眷正隆,可喜可贺。”

“殿下过誉。”

“不过,”李治话锋一转,“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大人还要小心啊。”

这话与郑婉如的警告如出一辙。陈远志心中警惕,面上却恭敬:“多谢殿下提醒。”

望着太子远去的背影,陈远志知道,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但他无所畏惧。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准备走到底。

漕运改革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赋税、科举、官制……他要走的路还很长。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这条路上,种下希望的种子。待来年春暖花开,这些种子必将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广通渠水奔流不息,如同这个时代滚滚向前的车轮。而陈远志,愿做那个推车的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