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2章 茶政风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章节无错乱精修!
 

贞观十九年的初雪,覆盖了长安城的朱雀大街。陈远志站在户部衙门的窗前,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手中却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江南新茶。

“大人,这是今年江南贡茶的样品。”茶政司主事恭敬地呈上一个锦盒,“按新规,所有贡茶都要先经茶政司查验。”

陈远志揭开盒盖,茶香扑鼻。但他敏锐地注意到,这些茶叶的成色比往年差了不少。

“江南今年风调雨顺,茶叶品质理应更好才是。”他轻声道。

主事面露难色:“这个……下官也不清楚。”

陈远志不再多问,心中却己了然。茶政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有人开始在茶叶质量上做文章了。

三日前,他刚推行《茶政新规》,将茶叶的收购、检验、定价权全部收归茶政司。这本是为了杜绝茶商以次充好、茶官从中渔利,却不想阻力来得如此之快。

“备轿,我要去西市。”

长安西市的茶行,比往日冷清了许多。见陈远志到来,茶商们个个面色紧张。

“陈大人,不是我们不愿卖好茶。”一个老茶商诉苦,“实在是茶政司定价太低,我们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啊!”

陈远志检查了几家茶行的存货,发现品质确实大不如前。更奇怪的是,市面上流通的茶叶数量也锐减。

回到衙门,他立即调阅茶政司的档案,发现一个蹊跷的现象:江南各茶场上报的产量连年增加,但运抵长安的茶叶却逐年减少。

“有人在途中截留茶叶。”他对周正说。

“大人的意思是?”

“优质茶叶被截留,劣质茶叶运来充数。”陈远志冷笑,“这些人,是要给茶政改革一个下马威。”

他当即下令彻查漕运茶船。然而调查刚展开,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

这日朝会,魏王李泰突然发难:

“父皇!茶政新规推行以来,茶价飞涨,民怨沸腾!儿臣请暂停新规,以安民心!”

说着呈上几份“万民书”,都是抱怨茶价过高的。

陈远志出列反驳:“殿下,茶政新规刚刚推行,茶价波动实属正常。且新规意在杜绝茶官贪腐,长久来看,茶价必降。”

“长久?”李泰冷笑,“百姓等的可是眼前!陈大人可知,如今一斗普通茶叶要价百文,是去年的三倍!”

这话不假。陈远志心中清楚,这是有人在操纵市场。但他没有证据。

关键时刻,太子李治出面打圆场:

“二哥、陈大人,不必争执。茶政关系民生,确需慎重。不如派人实地考察,再作决断。”

这个建议看似公允,实则是要拖延时间。陈远志明白,若茶政新规暂停,再想推行就难了。

“陛下,”他跪奏道,“臣愿亲赴江南,查清茶价真相!”

李世民准奏。

离京那日,马周前来送行:

“远志兄,江南是世族的地盘,此去凶险啊。”

“再凶险也要去。”陈远志目光坚定,“茶政若败,其他改革更难推行。”

他知道,这不只是一场经济改革,更是一场政治较量。

---

江南的形势,比陈远志预想的更加复杂。

第一站杭州,茶市果然冷清。但更让他吃惊的是,茶农的生活比茶商描述的更加困苦。

“大人,不是我们不愿种好茶。”一个老茶农拉着他的手哭诉,“实在是茶商压价太狠!上等茶叶只给三十文一斤,我们连饭都吃不饱啊!”

陈远志仔细询问,发现茶商收购价是三十文,但到了长安就卖到三百文!这中间的利润,都被中间商盘剥了。

而最大的中间商,竟是江南茶业行会——这个行会的会长,是魏王的小舅子!

谜底揭晓了。魏王一边在朝中指责茶政新规导致茶价飞涨,一边暗中操纵茶价牟取暴利!

但如何取证?行会账册严密,茶商守口如瓶。

贞观之治长歌行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贞观之治长歌行最新章节随便看!

转机出现在一个雨天。

这日,陈远志在西湖边的茶楼品茶,忽听隔壁雅间传来争执声。他透过屏风缝隙,看见两个茶商正在争吵。

“魏王要我们囤积茶叶,可这要囤到什么时候?”

“听说陈远志己经到杭州了,万一查出来……”

“怕什么?有魏王撑腰!”

陈远志心中一震。果然是在囤积居奇!

他立即派人监视各大茶仓,果然发现大量茶叶被囤积。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些茶仓多数挂着“官仓”的牌子,实则为私人所有。

取证完毕,他正准备返京,突然接到急报:漕运茶船在长江遇劫!

---

赶到镇江时,现场一片狼藉。三艘茶船沉入江底,船工全部遇难。地方官员说是遭遇水匪,但陈远志在残骸中发现了军用的弩箭!

“这是杀人灭口。”周正低声道。

陈远志面色凝重。对方如此狠辣,显然是要阻止他回京。

他当即改变行程,走陆路返京。为防不测,他将证据抄录三份,分不同路线送往长安。

这一招果然奏效。途中遭遇三次袭击,但证据安全送达。

回到长安,他立即将江南所见所闻奏报皇帝。李世民震怒,下旨严查。

魏王见势不妙,立即弃车保帅,将小舅子推出来顶罪。江南茶业行会被解散,囤积的茶叶全部充公。

茶政新规得以继续推行。为帮助茶农,陈远志还设立了“茶引”制度,茶农可凭茶引首接与茶政司交易,跳过中间商。

消息传出,江南茶农欢欣鼓舞。茶价逐渐回落,品质明显提升。

但陈远志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只要权力与利益勾结,类似的斗争还会继续。

---

贞观二十年的春天,长安茶市焕然一新。各地名茶琳琅满目,价格公道,百姓交口称赞。

这日,陈远志正在茶政司处理公务,忽接太子李治请柬,邀他至东宫品茶。

东宫茶室内,茶香西溢。李治亲自沏茶,动作优雅。

“陈大人可知这是什么茶?”他问。

陈远志品了一口:“是蒙顶石花,但又不是寻常的蒙顶石花。”

“大人好见识。”李治微笑,“这是蜀中特贡的‘蒙顶仙茗’,一年只得十斤。父皇赐了孤二斤,今日特与大人分享。”

这话意味深长。陈远志谨慎应对:“臣谢殿下厚爱。”

“茶是好茶,但需懂茶之人。”李治若有所指,“新政也是如此。再好的政策,也需懂得变通。”

他推过一个锦盒:“这是江南新茶,大人尝尝。”

陈远志打开锦盒,里面是上等的龙井,但夹着一份地契——长安最繁华地段的一座茶楼。

“殿下这是?”

“孤知道大人清正,但有些事……不必太过较真。”李治微笑,“这茶楼,就当是孤的一点心意。”

赤裸裸的贿赂。陈远志心中冷笑,面上却恭敬:“殿下厚爱,臣心领。但臣为官,只领朝廷俸禄。”

李治笑容不变,眼神却冷了下来:“大人这是不肯给孤面子了?”

“臣只知依法办事。”

茶室内的气氛顿时凝滞。良久,李治才轻笑一声:

“好,很好。但愿大人永远记得今日之言。”

离开东宫时,陈远志知道,他与太子之间,己经再无转圜余地。

但他不后悔。改革之路,从来不是请客吃饭。既然选择了,就准备走到底。

茶政改革只是经济改革的一环,接下来还有盐政、漕运、赋税……他要走的路还很长。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这条路上,坚守本心,不改初衷。

窗外的长安城,华灯初上。茶楼的香气飘满街巷,百姓们悠闲地品茶聊天。

这盛世景象,正是他奋斗的意义。为此,他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