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六年盛夏,洛州的空气凝重得令人窒息。陈远志站在重新修葺的刺史府大堂内,面前堆积如山的案卷记录着元文都十年任内的累累罪行。
"大人,查实的贪墨数额己超过八十万贯。"周正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仅强占的民田就达三千亩,涉及命案七起。"
陈远志的目光扫过堂下跪着的元文都。这位昔日威风凛凛的洛州刺史,此刻面色灰败,却仍强作镇定。
"元文都,你可知罪?"
"下官冤枉!"元文都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这些所谓证据,都是有人蓄意构陷!下官在洛州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功劳?"陈远志冷笑一声,取出一本血迹斑斑的账册,"这就是你的功劳?克扣赈灾粮款,致使三百灾民饿死;强征民夫修建别院,累死工匠二十七人;私设刑堂,拷打致死无辜百姓......"
每说一桩,元文都的脸色就白一分。最后,他猛地抬头:"陈大人,下官愿献出全部家产,只求......"
"求什么?"陈远志站起身,走到他面前,"求活命?那些死在你手上的百姓,可曾有机会求活命?"
他转身对堂外高声道:"带人证!"
衣衫褴褛的百姓鱼贯而入。有失去田地的老农,有被逼卖女的父母,有丈夫惨死的寡妇。哭诉声此起彼伏,血泪控诉令人动容。
"现在,"陈远志目光如炬,"你还有何话说?"
元文都在地,终于认罪。
---
消息传到长安,朝野震动。
次日大朝会,崔民干率先发难:"陛下!陈远志在洛州滥用职权,严刑逼供,有违仁政!"
紧接着,十余名世族官员纷纷出列,为元文都求情。
"元文都毕竟是有功之臣......"
"如此重处,恐寒了百官之心......"
李世民沉默不语,目光投向陈远志。
陈远志出列跪奏:"陛下,臣请重处元文都,以正国法!"
"如何重处?"
"斩立诀!家产充公,眷属流放!"
举座哗然。如此重刑,在本朝尚属首例。
崔民干厉声道:"陈远志!你这是要效仿前朝酷吏吗?"
"崔公此言差矣。"陈远志坦然相对,"正因前朝法纪松弛,才致天下大乱。如今若不重典治贪,何以警示后来者?"
他取出厚厚的案卷:"这些是洛州百姓的万民书,请陛下御览。"
李世民翻阅着血泪斑斑的诉状,面色渐沉。最后,他缓缓起身:
"准奏。"
二字出口,满殿寂静。
---
元文都被处决那日,洛州万人空巷。
刑场上,陈远志亲自监斩。烈日当空,他却感到刺骨的寒意。
"陈远志!"元文都嘶声怒吼,"今杀我,来日必有人杀你!世族不会放过你的!"
陈远志面无表情,掷下斩令:"行刑。"
刀光闪过,血溅刑场。围观百姓先是寂静,继而爆发出震天的哭喊——那是沉冤得雪的释放。
当夜,陈远志在刺史府颁布《新政十条》:
一、流官制:官员三年一调,不得在原籍任职;
二、考成法:以政绩定升迁,废除恩荫;
三、监察制:设巡察使,可首奏天子;
西、均田制:重分土地,抑制兼并;
五、赋税制:据实征收,杜绝包税;
六、科举制:扩大取士,唯才是举;
贞观之治长歌行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贞观之治长歌行最新章节随便看!七、司法制:案件限期审理,严禁刑讯;
八、赈济制:开仓放粮,须有监督;
九、工程制:兴修水利,预算公开;
十、军功制:论功行赏,严禁冒领。
每宣读一条,堂下官员的脸色就苍白一分。这十条新政,条条都在斩断世族的根基。
"明日开始,"陈远志目光扫过众人,"全部按新制执行。"
---
新政推行,阻力重重。
先是各州县官员阳奉阴违,接着是文书往来无故拖延。更有人暗中煽动百姓,散布"新政扰民"的谣言。
这日,陈远志正在审理一桩土地纠纷,忽闻衙外喧哗。走出去一看,竟是数百百姓跪在府前。
"青天大老爷!新政虽好,可我们实在活不下去了!"
"官府天天来量地,庄稼都荒废了!"
显然,有人故意曲解新政,挑拨民心。
陈远志不慌不忙,命人抬出几个大箱:"诸位请看!"
箱中装满地契:"这些是从元文都府中查抄的地契,今日全部归还原主!"
百姓们愣住了。
"张老汉,"陈远志取出一张地契,"这是你家的三亩水田,被元文都强占十年,今日物归原主。"
一个老农颤巍巍上前,接过地契,老泪纵横:"是......是我家的地!青天大老爷啊!"
紧接着,陈远志又发放了查抄的赃款,每户按损失领取补偿。
百姓们欢呼雀跃,之前的怨气烟消云散。
暗中煽动的人见势不妙,想要溜走,却被官兵当场擒获。一审问,果然是某些世族派来的细作。
---
消息传回长安,李世民龙颜大悦,下旨将《新政十条》推行全国。
然而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这日,陈远志接到密报:各地世族正在秘密串联,准备联合抵制新政。
更让他心惊的是,朝中多位重臣联名上书,弹劾他"专权跋扈,动摇国本"。
深夜,他独自在书房沉思。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坚毅的面容。
周正轻声劝道:"大人,是否暂缓新政?"
"不。"陈远志斩钉截铁,"此时退缩,前功尽弃。"
他取出一份名单:"这些是坚决推行新政的官员,明日全部提拔重用。"
"那反对的......"
"一律罢黜。"陈远志目光冷峻,"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
次日,十余名抵制新政的官员被革职查办。与此同时,三十多位寒门官员得到破格提拔。
朝野再次震动。世族们终于明白,这次改革再无转圜余地。
---
一个月后,新政初见成效。
流官制的推行,打破了地方势力的垄断;考成法的实施,激发了官员的干劲;均田制的落实,让百姓重获生计。
这日,陈远志巡视洛水河畔。只见新修的渠道清水潺潺,两岸稻田绿意盎然。农夫们在田间劳作,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大人,"一个老农认出了他,跪地就拜,"多谢大人让我们有了活路!"
越来越多的百姓围拢过来,纷纷跪谢。
陈远志扶起老人,心中百感交集。这一刻,他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
远处,几个世族子弟冷眼旁观,目光中充满怨恨。
周正低声道:"大人,看来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我知道。"陈远志望向远方,"但这改革的车轮既己启动,就再不会停止。"
夕阳西下,他的身影在余晖中显得格外挺拔。前方的路依然艰难,但他义无反顾。
因为在他身后,是万千黎民百姓的期望;在他心中,是大唐盛世的梦想。
这场改革,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