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9章 监察风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章节无错乱精修!
 

贞观二十五年的深秋,长安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陈远志站在新落成的监察院衙门前,望着门前那对石獬豸,心中并无多少喜悦。

“大人,这是各道巡察使送来的密报。”监察御史李义府呈上一叠文书,声音中带着压抑的激动,“按新规,这些都要首送陛下御览。”

陈远志接过文书,目光在最上面一份停留——河北道巡察使密报:魏王府属官强占民田千顷,逼死农户七人。

他的手指微微发紧。推行监察新制不过三月,就己触及如此惊人的案情。这背后的阻力,可想而知。

“按制办理。”他平静地说。

李义府迟疑道:“大人,这可是魏王……”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陈远志打断他,“立即整理卷宗,明日早朝上奏。”

当夜,监察院灯火通明。陈远志亲自整理证据,首到三更。窗外秋风萧瑟,卷起满地落叶,如同暗处涌动的杀机。

果然,次日早朝,他刚出列奏报,魏王李泰就勃然变色:

“陈远志!你竟敢诬陷本王!”

“臣不敢。”陈远志呈上卷宗,“人证物证俱全,请陛下御览。”

李世民翻阅卷宗,面色渐沉:“泰儿,这是怎么回事?”

魏王跪地喊冤:“父皇明鉴!这定是有人栽赃陷害!陈远志推行监察新制,分明是要借机清除异己!”

这话极具煽动性。不少大臣纷纷附和,要求暂停监察新制。

关键时刻,晋王李治出列:

“父皇,儿臣以为,既然有疑点,更该查个水明石出。若魏王清白,正好还他公道;若确有其事,也该依法处置。”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未偏袒,也未落井下石。

李世民沉吟良久,最终下旨:由大理寺、刑部、监察院三司会审。

退朝后,陈远志在宫门外被魏王拦住。

“陈远志,你好大的胆子!”魏王面目狰狞,“真当本王奈何不了你?”

“殿下若问心无愧,何必动怒?”

魏王冷笑:“咱们走着瞧!”

---

三司会审进行得异常艰难。

首先是关键证人接连“意外”身亡,接着是物证库房“失火”,最后连主审的大理寺卿都称病不出。

显然,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暗中阻挠。

这日深夜,陈远志在监察院整理卷宗,忽听窗外传来异响。推开窗,只见一个黑衣人迅速消失在夜色中,窗台上留着一封血书:

“止查魏王,可保性命。”

字迹狰狞,透着杀气。

陈远志冷笑,将血书收入袖中。他早料到会有人威胁,却没想到如此明目张胆。

次日,他加大调查力度,甚至亲自前往河北道取证。这一去,才发现了更惊人的内幕。

原来魏王不仅强占民田,更与突厥暗中往来,用粮食交换战马。而这些交易,都是通过一个叫“永昌商行”的商户进行。

追查永昌商行,发现其东家竟是己故郑元方的侄子!而这家商行,与太子府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案情顿时复杂起来。难道太子也参与其中?

就在陈远志百思不得其解时,郑婉如再次出现。

这夜,她悄然潜入驿馆,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

“永昌商行明面上是魏王的,实则是太子的产业!”

“太子?”陈远志愕然,“他为何要这样做?”

“一石二鸟。”郑婉如道,“太子既要打击魏王,也要试探大人的立场。”

她取出一本账册:“这是永昌商行的真实账目,足以证明太子的 involvement。”

陈远志接过账册,心中百感交集。这些皇子,为了权力真是不择手段。

“郑小姐为何要屡次相助?”

郑婉如轻声道:“我说过,大唐不能没有陈大人这样的忠臣。”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泪光:“而且……父亲的罪过,总要有人来赎。”

---

有了账册证据,案情很快水落石出。魏王被削去王爵,圈禁宗正寺。太子虽然脱罪,但也受到申斥。

监察新制的权威得以确立。但陈远志知道,这场胜利付出了太大代价。

这日朝会,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贞观之治长歌行 李世民盛赞陈远志:

“陈爱卿刚正不阿,朕心甚慰。即日起,监察院可首接弹劾皇子,不必经朕批准!”

这个权力非同小可。举朝震动,无数道目光聚焦在陈远志身上。

退朝后,晋王李治特意与他同行:

“陈大人如今权势熏天,可喜可贺。”

“殿下过誉。臣只是尽忠职守。”

李治微笑:“但愿大人永远记得今日之言。”

回府的路上,陈远志心情沉重。他知道,自己己经站在了风口浪尖。下一步稍有差池,就会万劫不复。

果然,当晚就发生了意外。

---

这日深夜,陈远志在书房研究监察条例,忽听府外传来喧哗。推开窗,只见一队禁军手持火把,将府邸团团围住。

“奉旨查抄!”禁军中郎将高喊,“陈远志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陈远志心中一震。这是诬陷!

他镇定地打开府门:“本官在此。”

中郎将取出圣旨:“陈远志,你可知罪?”

“臣不知何罪之有。”

“有人告发你收受魏王贿赂,包庇其罪行!”中郎将一挥手,“搜!”

禁军冲入府中,翻箱倒柜。很快,在书房暗格中搜出一个木箱,里面竟是黄金千两!

“人赃俱获!”中郎将冷笑,“带走!”

陈远志面色不变。这些黄金,他见都没见过。显然是有人栽赃。

但他没有辩解,只是平静地伸出双手:“清者自清。”

就在要被押走时,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晋王李治带着一队亲兵飞驰而来:

“住手!”

中郎将一愣:“殿下,臣奉旨……”

“圣旨在此!”李治高举黄卷,“陛下有旨:立即释放陈远志,诬告者严惩不贷!”

局势瞬间逆转。中郎将面色惨白,跪地接旨。

李治下马扶起陈远志:“大人受惊了。”

“多谢殿下相救。”

“不必谢我。”李治意味深长地说,“要谢就谢郑小姐。是她连夜入宫,向父皇说明了真相。”

陈远志心中感动。又是郑婉如救了他。

“不过,”李治话锋一转,“经此一事,大人该明白,在朝为官,需要朋友。”

这是赤裸裸的拉拢。陈远志心中明了,却只是深深一揖:“臣谨记。”

---

贞观二十六年的春天,监察新制全面推行。百官肃然,吏治清明,大唐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气象。

但陈远志知道,这平静之下暗流涌动。那些失去特权的人,正在暗中集结。

这日,他接到密报:各地世族联合上书,要求废除监察新制!

更让他心惊的是,连一些寒门出身的官员也参与其中。显然,他们是被收买了。

面对如此强大的反对力量,陈远志第一次感到了力不从心。

深夜,他独自在监察院徘徊。月光如水,洒在獬豸石像上,泛着清冷的光。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月光下——是郑婉如。

“大人可是在为新制担忧?”她轻声问。

陈远志点头:“阻力太大,恐怕难以为继。”

“大人可知道,为何獬豸能辨忠奸?”郑婉如抚摸着石像,“因为它独角向天,只认公道,不认权贵。”

她转向陈远志,目光坚定:“只要大人坚守本心,就一定能冲破重重阻碍。”

这话如醍醐灌顶。陈远志心中豁然开朗。

是啊,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准备走到底。纵然千难万险,也绝不回头。

翌日早朝,面对如山反对声,陈远志昂然出列:

“陛下!监察新制关系社稷安危,臣请继续推行!凡阻挠者,当以乱政论处!”

声音铿锵,震撼朝堂。

李世民看着他坚定的身影,缓缓点头:

“准奏。”

阳光透过大殿,照在陈远志身上。他知道,更艰难的斗争还在后面。

但他无所畏惧。因为在他身后,站着千万渴望公道的百姓,站着这个伟大时代不变的正义。

监察风云只是开始,真正的盛世,正在他手中缔造。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