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章 寒门曙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章节无错乱精修!
 

贞观三年春,长安城笼罩在连绵的雨幕中。

国子监旁的贡院外,挤满了等待科举放榜的士子。人群中的张允文攥紧了湿透的衣角,目光紧盯着那扇尚未开启的大门。

“瞧那个穷酸相,”身后传来讥笑声,“穿成这样也敢来考进士科?”

张允文低头看了看自己打满补丁的长衫,默不作声地向旁边挪了挪。他从汴州赶来,路上走了一个月,盘缠早己用尽,最后三日全靠同乡接济的几个炊饼度日。

雨越下越大。突然,贡院大门洞开,几名礼部官员捧着黄榜走了出来。

人群瞬间骚动起来。张允文被人流推搡着向前,几乎喘不过气。

“让我看看……王珪、崔琰、卢照邻……都是世家子弟啊!”前面有人高声念着名字。

张允文的心一点点沉下去。难道真如父亲所说,寒门子弟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就在这时,他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张允文!汴州张允文!”

他愣住了,首到旁边的人推他:“喂,是不是你?中了!”

挤到榜前,他颤抖着手指一个个数过去——第二十七名,进士科,张允文!

泪水混着雨水流下脸颊。他想起离家时父亲的嘱托:“儿啊,陛下开科举取士,这是我们寒门唯一的希望了……”

---

同一时刻,两仪殿内,李世民正在翻阅这一科进士的名单。

“陛下,”房玄龄呈上一份奏章,“今科取士三十人,其中寒门子弟十二人,比去年多了五人。”

李世民满意地点头,目光落在“张允文”这个名字上:“这个汴州学子,策论写得极好。‘治国之道,在察民情’——一句话就道出了根本。”

杜如晦却面有忧色:“陛下,今科寒门录取增多,己经引起世家不满。昨日崔氏家主崔民干特意来找臣,说科举取士应当重门第,否则会降低官员素质。”

“荒谬!”李世民拍案而起,“难道寒门子弟就天生低人一等?朕看这些世家子弟,多半是纨绔之辈!”

正说着,内侍通报:“陛下,魏征、王珪求见。”

两位谏议大夫快步进殿,神色凝重。

“陛下,”魏征开门见山,“臣刚得知,今科进士的试卷有蹊跷。”

“什么蹊跷?”

王珪接话:“臣查验试卷时发现,所有寒门学子的策论都被做了特殊标记。阅卷官在寒门学子的卷角都用朱笔点了细点。”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竟有此事?!”

“更可疑的是,”魏征补充,“三十名进士中,寒门学子全部排在二十名以后。臣怀疑,这是有人故意打压寒门。”

殿内一时寂静。雨点敲打着窗棂,声声急促。

李世民缓缓踱步,突然问:“那个张允文,原本该在第几名?”

魏征与王珪对视一眼:“臣等重新审阅了试卷,以为当在前五之列。”

“好得很!”李世民冷笑,“传朕旨意,明日朕要在宣政殿亲自面试新科进士!”

---

次日清晨,雨停了。宣政殿内,三十名新科进士整齐列队,个个紧张得面色发白。

张允文站在队伍末尾,偷偷抬眼打量龙椅上的皇帝。这位年仅三十岁的天子目光如炬,不怒自威。

“朕今日叫你们来,是想听听各位对时政的见解。”李世民开门见山,“就从最后一名开始吧。张允文!”

张允文浑身一颤,慌忙出列:“臣在。”

“你的策论里写‘治国之道,在察民情’,朕很欣赏。那你告诉朕,如今民间最大的疾苦是什么?”

张允文深吸一口气,想起赶考途中的见闻:“回陛下,是胥吏欺压、政令不通。朝廷虽有仁政,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贞观之治长歌行》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但到了州县往往变了味道。比如陛下下旨轻徭薄赋,可地方官府巧立名目,各种杂捐比正税还多……”

他越说越激动,把沿途所见所闻一一道来。全然没注意到几个世家子弟脸上讥诮的表情。

等他讲完,殿内一片寂静。

突然,前排一个锦衣公子出列:“陛下,臣崔琰以为,张进士此言太过偏激。地方官员皆经严格选拔,岂会如此不堪?这分明是在诋毁朝廷命官!”

另一个世家子弟也附和:“臣以为,张进士出身寒微,所见所闻难免片面。治国需要的是通晓经史、明了大体的全才,而非只知民间琐事之人。”

张允文面色通红,却不敢反驳。

“哦?”李世民挑眉,“那崔进士告诉朕,何为治国之要?”

崔琰昂首答道:“《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故而治国之要,在于礼乐征伐。”

“书呆子!”李世民突然厉声喝道,“朕问你的是现实问题!关中今年歉收,该如何应对?突厥虎视眈眈,该如何防备?你给朕背《左传》?”

崔琰吓得跪倒在地。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众进士面前:“朕知道,你们中有人看不起寒门学子。但朕告诉你们,正是这些所谓的‘寒门’,才知道百姓真正需要什么!”

他停在张允文面前:“你很好。朕任命你为监察御史,专门负责查访民情!”

又对其他人说:“至于你们,全部下放州县历练。做得好,召回长安;做不好,永不录用!”

---

退朝后,李世民留下几位重臣。

“陛下今日是否太过严厉?”房玄龄轻声问。

“不严厉不行!”李世民目光如炬,“科举取士,是寒门子弟唯一的希望。若是这条路也被堵死,天下英才都要被世家垄断了。”

魏征点头:“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改革科举制度。臣建议实行糊名制,阅卷官看不到考生姓名,自然无法偏袒。”

“还不够。”杜如晦补充,“应当增加进士科比重,减少侧重经学的明经科。进士科考时务策论,更能选拔真正的人才。”

“准!”李世民当即拍板,“另外,命各州县设立官学,寒门子弟可免费入学。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在大唐,不看出身,只看才能!”

这时,内侍送来一封密信。李世民看完后,脸色阴沉。

“好个崔民干!竟然联络了十二家世族,要联合抵制新政。”他把信递给众人,“你们看怎么办?”

房玄龄沉吟道:“陛下,世家势力盘根错节,不宜硬碰硬。”

“朕知道。”李世民冷笑,“所以朕要给他们一个无法拒绝的选择。”

他转向魏征:“修订《氏族志》的事进行得如何了?”

“己近完成。按陛下旨意,以功业、德行定品第,李唐皇族位列第一等。”

“加上一条:凡抵制新政者,降等处理;积极配合者,可酌情升等。”

魏征眼睛一亮:“陛下这是要分化瓦解?”

“不错。”李世民望向殿外,雨后的长安城清新如洗,“传朕旨意,三日后在麟德殿设宴,朕要亲自会见各大世族家主。”

---

是夜,张允文被安排住进了朝廷提供的官舍。望着窗外长安城的万家灯火,他依然觉得像在做梦。

同屋的老进士拍拍他的肩:“年轻人,你赶上好时候了。若是从前,像我们这样的寒门子弟,就算中了进士,也只能做个八九品小官。”

“是啊……”张允文轻声应道。

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世家的反击绝不会就此停止,改革的阻力依然巨大。

但他更知道,从今天起,寒门学子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而这曙光,必将照亮整个大唐。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贞观之治长歌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JQ6/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