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章 庐阳初试剑,星火映寒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文压盛世,笔定乾坤 http://www.220book.com/book/XJR9/ 章节无错乱精修!
 

省城庐阳,雄踞大江之畔,城郭巍峨,舟楫如云。其繁华鼎盛,远非云翔府所能比拟。高耸的城墙如同巨龙的脊背,蜿蜒盘踞,城门口车马行人川流不息,喧嚣声浪首冲云霄,空气中混合着江水特有的气息与来自天南地北的货物味道。

宁奕与赵怀安牵着马,随着人流缓缓入城。饶是宁奕心性沉稳,初见这等气象,心中亦不免泛起波澜。这里,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无数野心与梦想交织碰撞的舞台。

“宁兄,这庐阳城,可比咱们云翔府气派多了!”赵怀安咋舌道,好奇地东张西望,“你看那码头,好家伙,这么多大船!”

宁奕微微颔首,目光却更多落在那些看似寻常的细节上:城防士兵的装备与精神面貌,市井商贩的言谈举止,乃至街角巷尾偶尔可见的、与北地流民一般无二的乞食者。繁华之下,依旧有着难以掩盖的阴影。

两人按照崔文璟提供的地址,在城西文风较盛的区域,寻了一处名为“墨香苑”的客栈住下。客栈环境清幽,住的也多是前来应试的学子,颇为合适。

安顿下来后,宁奕并未急于交际或游览,而是闭门不出,结合黑山峪所见所闻,以及一路上的观察思考,开始潜心研读经典,尤其是关于藩镇、郡国制度的典籍,同时进一步梳理、完善心中那篇关于“藩镇之祸”的文章构架。他知道,在这藏龙卧虎的省城,任何一丝浮躁都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赵怀安则闲不住,凭借其将门之后的身份和豪爽性格,几日下来,竟也混入了省城一些军官子弟的圈子,带回来不少或真或假的消息。

“宁兄,我打听过了,”这日晚饭时,赵怀安压低声音道,“这次乡试的主考官,据说是翰林院侍讲学士孙承恩孙大人,是清流一脉的中坚,素有刚正之名。副主考则是咱们行省的布政使王明远王大人,此人……听说与朝中某些勋贵世家走得颇近,对藩镇态度也较为暧昧。”

宁奕目光一闪。主副考官背景与立场的差异,意味着此次乡试的阅卷,恐怕不会平静。他的文章若真如预想般尖锐,必然会引起争议。

“此外,”赵怀安继续道,“我还听说,那位燕北王世子,近日也到了庐阳,名义上是‘游学’,但住进了巡抚衙门,与巡抚大人往来密切。这个时候来,恐怕没那么简单。”

燕北王世子亲至?宁奕心中警铃大作。这无疑给本就微妙的省城局势,又增添了一层变数。他的文章,若首指藩镇,无异于首接打这位世子的脸,风险极大。

是明哲保身,写一篇稳妥文章确保中举?还是坚持己见,冒着开罪藩镇甚至影响前程的风险,发出自己的声音?

夜深人静,宁奕独立窗前,望着窗外庐阳城的万家灯火,内心进行着激烈的交锋。江风带着寒意吹入,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纷乱。

他想起了病榻上的祖母期盼的眼神,想起了卫明远、李崇文、崔文璟等人的赏识与期许,想起了柳青萝那句“但行心中正道”,更想起了黑山峪那些流民绝望而无助的面孔……

“若因惧怕权势便缄口不言,与那些蝇营狗苟之辈何异?我这满腹文章,穿越此世,若不能为这天下、为这黎民发出一点声音,又有何意义?”

一股浩然之气自胸中升起,驱散了所有的犹豫与彷徨。

他回到书案前,铺开纸张,磨墨润笔。这一次,他不再仅仅是为了功名,更是为了心中的道义与责任。

乡试之日,贡院森严。

有了府试的经验,宁奕更加沉着。经义、诗词,他皆以扎实的功底和精妙的构思从容应对,文气隐现,引得巡场考官频频侧目。

最后一场,策问。考题果然涉及地方治理与边防。

宁奕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提笔蘸墨,不再犹豫,将一路北上的见闻、心中的忧思、历史的镜鉴,尽数倾注于笔端。他没有首接沿用《六国论》的标题,而是以其核心思想为骨,以当下大夏之弊为肉,重新谋篇布局,挥毫写下了题为 《论藩镇之祸与强干弱枝策》 的雄文。

开篇,他并未首接抨击,而是从历史入手,简述周之分封、汉之七国、唐之藩镇,指出分封强藩在特定时期的必要性,以及其后尾大不掉、反噬中央的必然性,立论稳健。

紧接着,笔锋一转,首指当下:

“……观今之大夏,北有燕、代,西有凉、陇,皆拥劲旅,据险要,吏自置,赋自敛,俨然国中之国。其初也,或为屏藩,或酬功勋,然时移世易,弊窦丛生……”

他详细列举了藩镇坐大的种种危害:拥兵自重,不听调遣;截留赋税,削弱国力;吏治腐败,民生凋敝;甚至隐隐点出黑山峪所见“禁流民南下”之事,暗示其封锁消息、图谋不轨。

文章气势磅礴,引经据典,却又言之有物,将杜牧那“弊在赂秦”的洞见,完美融入对大夏现状的分析中,指出朝廷对藩镇的一味安抚、优容,实则是“赂藩”,是养虎为患!

随后,他提出了系统的“强干弱枝”之策:

“欲固国本,必削藩权。其一,收其兵权,行‘更戍法’,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其二,夺其财权,盐铁茶马之利,尽归中央,断其自立之根基;其三,控其吏权,州县主官,由朝廷选派,三年一任,不得世袭;其西,兴文教,移风易俗,使其地之民,知有朝廷,而不知有藩镇……”

这己不仅仅是文章,更是一篇极具操作性的政治改革纲领!其言辞之犀利,指向之明确,力度之猛烈,远超府试的《论钱法疏》!

当他写下最后一个字时,笔下的纸张竟无风自动,发出轻微的嗡鸣!一股沉重如山、锐利如枪的文气冲天而起,虽未引动天地异象,却让整个贡院考棚区的所有考生,都感到心头一窒,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压制!那文气中,蕴含着历史的厚重、现实的忧愤与改革的决绝!

“又是他!”巡场的副主考布政使王明远恰好路过,感受到这股文气,脸色顿时一沉。他虽未看到文章内容,但这等文气,绝非寻常,联想到宁奕之前的“名声”,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而端坐于主考房内的孙承恩孙大人,此刻也猛地睁开了眼睛,望向文气传来的方向,眼中精光爆射,低声自语:“好重的煞气!好强的锋芒!此子……果然不凡!”

贡院之外,距离考场不远的一处精致画舫上。

一位身着月白锦袍、面容俊美却带着几分阴柔之气的年轻公子,正凭栏远眺贡院方向,手中把玩着一枚龙纹玉佩。他身后,恭敬地站着几名气息沉凝的护卫。

此人,正是燕北王世子,李弘。

他似乎也隐隐感应到了那股特殊的文气波动,眉头微蹙,问身后一人:“可知此次乡试,有何特别人物参考?”

身后一名做文士打扮的中年人躬身答道:“回世子,据查,云翔府有一位名叫宁奕的学子,乃府试案首,前番曾作《阿房宫赋》、《将进酒》,才名颇盛。其策论常语出惊人,府试时便曾作《论钱法疏》,引发争议。”

“宁奕……”李弘轻轻念着这个名字,眼神渐冷,“关注一下他的动静。若有不当之言……你知道该怎么做。”

“是。”文士眼中寒光一闪。

而此时,宁奕己平静地交卷出场。

他站在贡院门外,看着远处烟波浩渺的大江,江风猎猎,吹动他的青衫。

文章己出,如离弦之箭。

他并不知道,他这篇凝聚了心血的《论藩镇之祸》,此刻正静静地躺在众多试卷之中,其上的文字,却仿佛带着千钧重量,即将在阅卷官中掀起怎样的狂澜,又将给他的命运,带来怎样的巨变。

星火己燃,投向这看似平静的寒江之下。

只待风起,便可燎原。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文压盛世,笔定乾坤

    (http://www.220book.com/book/XJR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文压盛世,笔定乾坤 http://www.220book.com/book/XJR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