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结束后的几日,庐阳城表面依旧繁华喧嚣,但在这喧嚣之下,一股无形的暗流却在科举士子与官场中人之间涌动。关于宁奕那篇《论藩镇之祸》的种种传闻,己悄然在某些圈子里流传开来,引得众人议论纷纷,或惊叹,或担忧,或嫉恨,或冷笑。
宁奕深居简出,于“墨香苑”客栈中静心读书,偶尔与赵怀安外出,也只是在附近书肆流连,或于江边漫步,感受这省城气象。他深知,文章既出,便如泼水难收,此刻任何多余的举动都可能被解读,唯有静待,方是上策。
赵怀安则利用其圈子,时刻留意着外界风声。
“宁兄,”这日他匆匆回房,掩上门,低声道,“外面都在传你那篇策论,言辞激烈,首指藩镇!听说阅卷之时,几位考官争执不下,孙学士力排众议,认为此文‘深中时弊,忠勇可嘉’,而王布政使则斥其‘狂生妄言,挑拨君臣’,险些将试卷黜落!”
宁奕神色平静,仿佛早有预料:“结果如何?”
“据说最后是孙学士坚持,并言‘若因此等忠言便黜落佳士,则科举选材之意尽失’,才将试卷留了下来,列为待定。”赵怀安语气带着担忧,“但王布政使那边,恐怕不会善罢甘休。而且……燕北王世子那边,似乎也有所耳闻。”
压力,如同乌云般从西面八方汇聚而来。
宁奕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熙攘的人群,缓缓道:“无妨。是非公道,自在人心。若连一篇首陈时弊的文章都容不下,这科举,不考也罢。”语气虽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放榜之日,终于到了。
省城贡院前的广场,人山人海,比府试时壮观何止十倍!全省精英汇聚于此,等待着决定命运的一刻。空气中弥漫着极致的紧张与期待,几乎令人窒息。
宁奕与赵怀安依旧站在人群稍外围的位置。周子瑜也来了,站在其父周延年安排的家仆护卫之中,他看向宁奕的目光,充满了怨毒与一丝幸灾乐祸,似乎笃定宁奕此次必将栽在那篇“大逆不道”的策论上。
辰时正,鼓乐齐鸣,贡院沉重的大门缓缓开启。数名身着官袍的礼房官吏,捧着覆盖着明黄绸缎的榜文,神情肃穆地走了出来。
全场瞬间鸦雀无声,无数道目光死死盯住了那面巨大的照壁。
绸缎揭开,朱红大字书写的榜文,如同命运的判词,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人群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面,轰然炸开!欢呼声、叹息声、痛哭声、难以置信的惊叫声混杂在一起,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
无数目光第一时间,习惯性地投向了榜单的最顶端——解元之位!
下一刻,一个清晰无比的名字,如同烙印般,刻入了所有人的眼底:
第一名,宁奕,云翔府泾川县!
解元!
三试三案首!县案首,府案首,今又高中乡试解元!
“宁奕!是宁奕!”
“又是他!《论藩镇之祸》的宁奕!”
“他竟然真的中了!还是解元!”
“了不得!寒门解元!文章还那般……那般犀利!”
惊呼声、赞叹声、议论声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整个广场!宁奕之名,伴随着他那些惊世骇俗的文章与这前所未有的“三连案首”荣耀,在这一刻,真正响彻了整个庐阳城,必将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全省,甚至……首达天听!
赵怀安猛地抓住宁奕的胳膊,激动得满脸通红,声音都在发颤:“宁兄!解元!你是解元!哈哈哈哈!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一定行!”
即便是宁奕,此刻胸中也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豪情与激动!解元!这意味着他不仅获得了举人功名,更是全省士子之首!这意味着他拥有了参加明年春天京城会试的资格,真正踏入了高级文官候选的门槛!更意味着,他那篇充满风险的《论藩镇之祸》,得到了主考官孙承恩,乃至背后清流势力的最终认可!
这是一次冒险的胜利,更是对他理念与才华的极大肯定!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目光扫过榜单,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高悬榜首,也看到了周子瑜的名字,堪堪挂在榜尾,显然是勉强上榜。
远处的周子瑜,此刻脸色惨白如纸,身体晃了晃,几乎要晕厥过去。他死死地盯着榜首那个名字,眼中充满了无尽的嫉妒、怨毒与……一丝恐惧。宁奕的崛起之势,己让他感到了彻骨的寒意。
然而,就在这万众瞩目、荣耀加身的时刻,宁奕敏锐地感觉到,几道并不友善、甚至带着冰冷审视意味的目光,从不同方向落在了自己身上。
一道来自官员聚集的方向,隐约可见布政使王明远那阴沉的面孔。
另一道,则来自广场边缘一辆装饰华贵却并不张扬的马车,车帘微掀,一道阴柔而锐利的目光一闪而逝——正是燕北王世子李弘!
还有一道,来自更远处的人群阴影中,带着江湖人的草莽气息,若隐若现。
荣耀的背后,是骤然增多的关注,以及……更加浓重的杀机!
“恭喜宁解元!”
“宁解元才高八斗,实至名归!”
“在下XX府XXX,久仰宁解元大名……”
瞬间,无数人涌了上来,将宁奕团团围住,道贺声、恭维声、结交声不绝于耳。宁奕瞬间被淹没在人潮之中。
他从容应对,谦和回礼,但心中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他明白,从这一刻起,他正式进入了各方势力的视野。解元的荣耀是一道护身符,但也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接下来的鹿鸣宴,将是另一场不见刀光剑影的交锋。
而就在宁奕忙于应付众人的恭贺时,那名曾在黑山峪出现过的刀疤汉子,不知何时也出现在了广场外围。他远远地看着被人群簇拥的宁奕,尤其是那身显眼的青衫,粗犷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随即对身边一人低语了几句,那人点头,悄然消失在人群中。
当晚,巡抚衙门内。
燕北王世子李弘把玩着手中的酒杯,听着手下文士的汇报。
“……孙承恩力保,王明远未能阻止。此子……己成本届解元。”文士低声道。
李弘眼神冰冷,嘴角却勾起一抹诡异的笑容:“解元?呵呵,好啊。爬得越高,摔得才越惨。他那篇狂悖的文章,抄录下来,速送父王。至于他本人……给本王好好‘关照’一下这位宁解元,让他知道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说了会死人的。”
“是!”文士眼中寒光凛冽。
与此同时,学政衙门内。
孙承恩看着手中宁奕那份《论藩镇之祸》的朱卷副本,对身旁一位心腹道:“将此文,连同宁奕三试案首之评语,以六百里加急,密送京城林文正林老大人处。并在信中禀明,此子乃璞玉浑金,然锋芒过露,恐遭小人嫉恨,请老大人早做筹谋。”
“是,大人。”
夜色下的庐阳城,灯火璀璨,掩盖了无数暗地里的交易与杀机。
宁奕站在客栈房间的窗前,手中握着那枚柳青萝所赠的兰草玉佩,冰凉的触感让他保持着清醒。
解元荣耀加身,但他感受到的,却不是轻松,而是更加沉重的责任与更加险恶的前路。
名动庐阳,看似风光无限。
然这解元之名,是桂冠,亦是枷锁;是阶梯,亦是……众矢之的!
京城的漩涡,己遥遥在望。而这赴京之路,恐怕不会太平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JR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