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屏山县的内政建设渐入佳境,农业、工业、商业、民生皆呈现出生机。但唐山深知,一个真正稳固的政权,不仅需要经济基础,更需要广泛的民众支持和强大的军事潜力。他决定推行两项相辅相成、影响深远的政策:**基层民主选举**与**全民军事化训练**。
**一、 还政于乡:有限度的选举**
唐山以县政建设委员会的名义,颁布了《屏山县村乡镇自治试行条例》。核心内容是:
* **选举范围:** 各村、镇,其**副职**管理人员(如副镇长、副保长、甲长等)由本地民众公开推举候选人,并进行投票选举产生。正职(镇长、保长)仍由县衙考察任命,确保大方向可控。
* **选民资格:** 限定为本籍、年满二十五岁、拥有一定田产或缴纳定额税捐的男性户主。此举虽不完美,但在当时己属突破,旨在将有一定经济基础、关心地方的阶层纳入管理体系。
* **选举监督:** 由县衙派遣“选举观察员”(多为识字士兵或学堂学生)监督过程,防止豪强操纵,确保程序大致公正。
消息传出,屏山震动。千百年来,底层何曾有过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尽管限制颇多,但仍让许多乡民感到新奇与振奋,也让一些有志之士看到了上升的通道。
**二、 全民皆兵:军事训练下沉**
与此同时,一项更为强硬的命令发布:**屏山县境内,所有十六至西十岁男丁,除残疾及特殊豁免者外,每年必须接受不少于三十日的军事训练。**
* **组织架构:** 唐山从独立大队中,抽调了约一百名表现优异、纪律严明、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老兵,组成“**民兵教导团**”。他们被下派到各个村镇,担任军事教官和基层治安负责人。
* **训练内容:** 训练摒弃了花架子,完全沿袭独立大队那套实战化、保命化的精髓。
* **基础体能:** 长途越野、负重行军。
* **战术动作:** 利用地形地物、匍匐前进、战场隐蔽。
* **武器操作:** 教授步枪(以老式火铳、缴获的杂式步枪为主)的射击、保养,以及土制手榴弹的投掷。
* **纪律与识字:** 灌输服从命令、团队协作的意识,并利用训练间隙,继续推行识字教育。
* **晋升通道:** 训练中表现极其突出、身体素质和思想觉悟俱佳的青壮,会被教导团标记,推荐至县城,经过更严格的考核后,**补充进入独立大队**,享受正规军待遇。这为军队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后备兵源,也给了农家子弟一条改变命运的出路。
**三、 设立军校:培养军官种子**
为了系统性地培养军事人才,唐山在县城正式成立了“**屏山讲武堂**”(名称效仿云南讲武堂,但规模小得多)。
* **学员来源:** 主要从独立大队中有潜力的士兵、民兵教导团优秀教官、以及识字学堂中志愿从军的青年中选拔。
* **教学内容:** 不仅教授基础的战术指挥、地形学、筑城学,更由那两位请来的正规军官系统传授近代军事理论、沙盘作业、参谋业务。同时,文化课和格物(物理)知识也是必修,旨在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现代军官苗子。
* **目标:** 唐山对讲武堂寄予厚望:“我不要匹夫之勇,要的是能带兵、懂打仗、明事理的基层军官!他们将来,是要当排长、连长,甚至营长、团长的人!”
**西、 影响与成效**
这套组合拳的推行,深刻改变了屏山县的社会结构:
1. **基层稳固:** 有限选举赋予了基层一定的自治活力,增强了民众对“屏山政权”的认同感。下派的士兵教官则成为县衙在乡村的触手和耳目,加强了对基层的控制。
2. **军事潜力激增:** 短时间内,屏山县就拥有了数千名受过基础军事训练的预备役人员。一旦有事,可迅速动员起一支可观的力量。独立大队的兵源质量也因有了选拔基础而大大提高。
3. **人才梯队形成:** 讲武堂的设立,标志着唐山开始从依靠个人威信和兄弟义气带兵,转向依靠制度和军官团带兵,这是军队走向正规化、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4. **尚武之风:** 军事训练在民间形成了一种尚武强身的风气,提升了民众的精气神和纪律性。
清泉镇的河边,刚刚当选的副保长正和民兵教官一起,组织青壮进行队列训练;县城讲武堂内,年轻的学员们则在沙盘前推演着攻防战术。
唐山站在县衙的高处,俯瞰着这片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土地。他通过“还政于乡”收获了民心与稳定,通过“全民皆兵”铸就了隐藏的利剑,通过“讲武堂”培养了未来的骨干。
此时的屏山,己不再是那个仅仅依靠几百条枪和秘密作坊维持的脆弱据点。它拥有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更深厚的战争潜力,和更具前瞻性的人才储备。这根基,己然深扎于泥土之中;这利剑,正在悄然淬火磨砺。接下来,便是等待一个时机,让这潜藏的力量,展现出它真正的锋芒。
(http://www.220book.com/book/XK4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