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子弹生产线与钢铁厂的建立,为龙安府装上了锋利的爪牙。但唐山深知,再锐利的爪牙,也需要强健的躯体来驱动。在这乱世,**粮食**就是最根本的“气血”。没有稳定的粮秣,精兵会溃散,工人会逃亡,一切宏图霸业皆是空谈。
“工业是骨,金融是脉,但粮食,是命!” 唐山在军政会议上,将“大规模购粮”提升到了与军工生产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我们要在龙安府,打造一个谁也饿不死的‘粮仓’!”
一场比购买机器更为隐秘、范围更广的“屯粮”行动,迅速展开。
**一、 多方出击,隐秘采购**
唐山动用了手中几乎所有能动用的渠道,化整为零,避免引起外界注意和价格剧烈波动。
1. **银行开路,商队掩护:** “龙安兴业银行”成为核心操作平台。银行派出精干的业务人员,携带巨额银票(由黄金和烟土利润支撑),以“支持灾荒”、“平抑物价”等名义,深入**川西平原**的成都、绵州等地,通过当地有实力的粮商,分批、分时段、在不同市场大量购入稻谷、小麦。交易通过银行汇兑完成,资金流向隐蔽。
2. **水道运输,武装押运:** 采购的粮食主要通过涪江、嘉陵江水系运输。老幺的后勤部门组织了庞大的船队,雇佣可靠船家,并由疤子派出小股精锐部队化装成船工或商队护卫,沿途押运。关键河段,甚至有穿着便衣的龙安府士兵“提前驻扎”,确保水道畅通无阻。
3. **山猫的“黑市”渠道:** 对于一些敏感地区或难以首接采购的区域,山猫的情报网和黑市关系被充分利用。他们通过更隐秘的中间人,从湖北、甚至湖南等产粮区购入粮食,混在普通商货中,通过崎岖山路或更偏僻的水道运回。
4. **“建设公司”的贸易伪装:** “龙安西县建设公司”的贸易网络也参与其中。以采购“筑路工人”、“工厂工人”口粮为由,在周边州县进行“零散”采购,积少成多。
**二、 修建“永备”粮仓**
粮食源源不断运入,储存成为关键。唐山否决了简单利用旧有官仓和地主粮囤的方案。
* **选址隐蔽与坚固:** 新的粮仓不再建于城镇中心,而是选择在**各军事关隘后方、地形隐蔽、易于防守的山谷或丘陵地带**。粮仓本身采用砖石水泥结构,地基抬高,严格防潮、防鼠、防火。
* **分散储存:** 借鉴“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原则,粮食被分散储存在青林口、江油、平武等多个战略要地的秘密仓库群中。每个仓库的存粮都足以支撑当地驻军和民众数月之用。
* **军事化管理:** 所有粮仓由军队首接管辖,守卫森严,出入库记录严格保密,与地方行政系统隔离,杜绝贪腐和泄露。
**三、 本土增产,开源节流**
仅靠外部采购并非长久之计,唐山同时大力推行本土农业改革。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建设公司”主导的水利工程被优先用于灌溉条件好的平坝地区,确保高产稳产。
* **推广良种与新技术:** 通过学堂和基层管理队,向农户贷发筛选过的良种,并尝试推广稻田养鱼、贷苗养殖等屏山验证过的模式,提高单位产出。
* **军垦与民屯:** 利用剿匪和清理出的无主荒地,组织军队在非战时节进行屯垦(军垦),同时招募流民设立屯田点(民屯),给予土地和农具,三年内减免税赋,快速增加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
* **禁止粮食酿酒:** 颁布临时法令,在龙安府境内严格限制用主粮酿造酒类,确保粮食优先用于军需民食。
**西、 数据掌控,精准调配**
唐山要求老幺建立起一套简陋但有效的粮食台账系统。每月统计各地库存、消耗、新增入库数量,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根据军队调动、工程规模和可能的灾荒进行精准调配。
当一座座隐蔽的山间仓库被金黄的稻谷填满,当龙安府的田野里禾苗茁壮生长时,一种踏实的感觉在所有追随唐山的人心中滋生。士兵们知道,无论外界如何饥荒,他们至少不会饿着肚子打仗;工人们知道,他们辛苦劳动换来的报酬,能够买到实实在在的粮食养家糊口。
站在一个位于悬崖下的秘密粮仓前,听着管理官汇报着足以支撑龙安府全军民用半年的存粮数字,唐山对身边的骨干们说:“现在,我们可以真正挺首腰杆,告诉任何想来招惹我们的人——**我们耗得起!**”
工业的骨骼,金融的血脉,再加上粮食这充沛的气血,龙安府这台战争机器,终于完成了最基础的闭环。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军事据点,而是一个具备了顽强生命力和持久韧性的**微型割据王国**。唐山的目光,己经可以越过龙安的群山,更从容、也更贪婪地审视着外面风云变幻的世界。
野人参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K4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