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叉难陀版八十华严浅释》
第三品:普贤三昧品第三
第一章:普贤入如来藏身三昧 总持法界海印炳现
【引言】
《华严经》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如帝网千珠,光光交映。前二品《世主妙严》与《如来现相》,乃“举果劝乐生信分”,将毗卢遮那佛依正二报之无尽庄严、法界缘起之不可思议,和盘托出,令众生知所仰慕,生决定信。信既生矣,解门斯启。自本品始,经义转入“修因契果生解分”之宏大历程。此一转关,端赖普贤菩萨 之出场。普贤者,法界行门之总体,诸佛长子,万德周圆。本品题为“三昧”,即深定,乃一切般若智慧与神通妙用之根本所依。此章所显,普贤菩萨于如来座前,承佛神力,入一能总摄法界全体之甚深三昧。此定非是沉空滞寂,而是体用全彰,动静一如,正为后续宣说华严十大三昧、菩萨万行,张本立基。
【原经文】
(引文开始,严格依据CBETA T0279卷第七原文)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於如來前,坐蓮華藏師子之座,承佛神力,入於三昧。此三昧名:一切諸佛毘盧遮那如來藏身,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於法界示眾影像。廣大無礙,同於虛空;法界海波,靡不隨入;出生一切諸三昧法,普能包納十方法界。三世諸佛智光明海,皆從此生;十方所有諸安立海,悉示其中;一切菩薩神通境界,皆從是起。
【经文浅释】
一、入定之缘起:承佛威神,安座入定
·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於如來前,坐蓮華藏師子之座,承佛神力,入於三昧。”
· 逐句解释:
· “尔时”:此时机极为关键。即前品所述,十方菩萨云集,法会庄严圆满,大众渴仰正法之时。缘起具足,说法之机成熟。
· “普贤菩萨摩诃萨”:此为法会当机众之核心。“普贤”表行愿圆满,周遍法界;“摩诃萨”即大菩萨。此菩萨为华严法门之总持者、践行者与宣说者。
· “于如来前,坐莲华藏师子之座”:此句显其位置与依报。“如来前”表亲近佛陀,禀承法脉;“莲华藏师子之座”表所坐之座具足清净(莲华)、含藏万德(藏)、无畏说法(师子)之特质。此座即是其功德所感,亦是法界之象征。
· “承佛神力,入于三昧”:此句明入定之因。“承佛神力”是根本,表明即便是普贤这样的大菩萨,其修行证德亦不离佛陀法身之加持力,彰显佛法“他力”与“自力”之圆融。“入于三昧”是行相,即进入深妙禅定。
· 祖师讲记:澄观大师《华严经疏钞》云:“前品现相,佛放光明,今品入定,普贤承力。显非佛力,无以显法;非普贤行,无以契理。师资道合,感应道交,妙在于斯。”
二、三昧之总名:如来藏身,平等普入
· “此三昧名:一切諸佛毘盧遮那如來藏身,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於法界示眾影像。”
· 逐句解释:此三昧名称极长,内涵极深,实为总括全经法要。
· “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此是三昧之体。
· “毗卢遮那”是法身佛,意为光明遍照。
· “如来藏”指一切众生本具之佛性,为如来所藏,虽在缠而本性清净。
· “身”即聚集义、体性义。
· 合解:此三昧之体性,即是能证入、契合一切诸佛所共有的、本自清净、光明遍照的法身理体。此体即是众生本具之如来藏性。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华严经浅释》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普入一切佛平等性”:此是三昧之相。
· 既契入法身理体,则自然能普遍证入一切诸佛平等无二的法性。无有高下、彼此之分,生佛平等,因果交彻。
· “能于法界示众影像”:此是三昧之用。
· 安住于此绝对平等之体性中,非是死寂,反而能起大用,于全法界中示现一切森罗万象、度生事业等“影像”。此“影像”虽现而无自性,如镜中像,正是般若“无住生心”之极致。
· 祖师讲记:法藏大师《华严经探玄记》指出,此三昧名“摄德无边”,体、相、用三者圆满具足,是“法界大定”之总名。
三、三昧之功德:广大无碍,出生含容
· “廣大無礙,同於虛空;法界海波,靡不隨入;出生一切諸三昧法,普能包納十方法界。”
· 逐句解释:此西句进一步描绘此三昧的殊胜功德。
· “广大无碍,同于虚空”:形容此定之“量”。其体性广大周遍,犹如虚空,无有障碍,无有边际。
· “法界海波,靡不随入”:形容此定之“深”。法界如海,缘起事相如波浪,此定能随顺深入一切缘起事相之中,了知其性相而无隔阂。即“事理无碍”。
· “出生一切诸三昧法”:形容此定之“源”。一切其他无量三昧(如海印三昧、师子奋迅三昧等),皆从此一根本三昧中流出、生起。此是“一多无碍”。
· “普能包纳十方法界”:形容此定之“容”。十方法界一切刹土、众生、因果,无不含容在此三昧之中。此是“广狭无碍”。
· “三世諸佛智光明海,皆從此生;十方所有諸安立海,悉示其中;一切菩薩神通境界,皆從是起。”
· 逐句解释:此三句从因果业用上赞其三昧功德。
· “三世诸佛智光明海,皆从此生”: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的智慧光明,其根源皆从此三昧生起。此明其為佛果之因。
· “十方所有诸安立海,悉示其中”:十方所有建立的世界海,都能在此三昧中显现无遗。此明其含容依报。
· “一切菩萨神通境界,皆从是起”:一切菩萨所示现的神通妙用、所证入的阶位境界,皆依此三昧而起。此明其為菩萨行之本。
· 祖师讲记:李通玄长者《新华严经论》强调,此三昧是“根本智中之定体”,一切差别智、神通、境界,皆依此根本定体而起用,如波依水起。
【本章总结】
本章“普贤入如来藏身三昧”,是《华严经》修行证果理论的核心奠基,其深意在于:
1. 确立修行之根本:指明一切菩萨万行,乃至成佛作祖,皆以证入此“法界体性三昧”为根本。修行非是向外驰求,乃是向内证得本具之如来藏身。
2. 彰显三昧之圆顿:此三昧非是狭小禅定,而是体用、理事、因果、一多、广狭悉皆圆融无碍的“海印三昧”前相,是华严一乘圆教定学的总纲。
3. 承前启后之关键:普贤入此深定,既是承接前文佛果庄严而生起的实证修行,更是为后文即将展开的、由此三昧所流现的“华严十定”及无量法门,作好了最充分的准备。
因此,本章不仅是一个场景的描述,更是将全经旨趣从果德之仰信,引向因行之实证的转折点。它告诉我们,欲入华严玄门,当学普贤行愿,首在深入此能总持法界、出生万行之无上甚深三昧。
---
(下一章预告:第二章将解读普贤菩萨入此三昧后,所引发的十种殊胜瑞相,这些瑞相正是其三昧功德的外在显现,并感得他方菩萨前来请问。)
(http://www.220book.com/book/XKY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