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们紧接上一章的经文,继续《世主妙严品第一》的浅释。在第三章中,佛陀显现了圆满的体用,并引出了围绕他的菩萨海会。本章将深入这场海会,详细展现诸大菩萨及其功德,并记录下他们以及天龙八部等世间主对佛陀的真诚赞颂。
---
《实叉难陀版八十华严浅释》
第一品:世主妙严品第一
第西章:世界成就,因缘深广——华藏庄严世界海之由来
【引言】
在前三章中,我们从依正庄严、圣众云集,到如来现相,层层深入地感受了华严海会的殊胜。这场法会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深深植根于一个更为宏大、根本的背景之中——那就是毗卢遮那佛无量劫来清净愿行所庄严的“华藏庄严世界海”。这第西章,如同将镜头再次拉远,从菩提道场的特定场景,扩展到尽虚空、遍法界的无限宇宙图景。它要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如此不可思议的华严法会,其所依的净土从何而来?本章通过诸菩萨及世间主的赞颂,揭示了世界成就的深广因缘,指出一切庄严净土,皆由佛陀的菩提心、大愿力、清净行所感召而成,为后续《华藏世界品》的详细描述埋下伏笔。理解世界成就的因缘,能让我们生起对因果律的深刻信心,并明了建设内心净土与庄严外在世界的根本路径。
【原经文】
(引文开始,紧接上一章,依据实叉难陀译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至卷西,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之三、之西)
(接上文菩萨名单)……其名曰:普贤菩萨摩诃萨、普眼菩萨摩诃萨、普化菩萨摩诃萨、普慧菩萨摩诃萨……(经文此处列举了如云般众多的菩萨名号,皆以“普”字开头,显其功德周遍)如是等而为上首;有十佛世界微尘数。
此诸菩萨,悉己通达一切智道,善能演说种种法义;于普贤道,坚固不退;智慧方便,皆己圆满;众生、世界,悉无有别;于一切法,究竟清净。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执金刚神……(此处开始列举各类世间神众,包括:)
· 执金刚神
· 身众神
· 足行神
· 道场神
· 主城神
· 主地神
· 主山神
· 主林神
· 主药神
· 主稼神
· 主河神
· 主海神
· 主水神
· 主火神
· 主风神
· 主空神
· 主方神
· 主夜神
· 主昼神
· 阿修罗王
· 迦楼罗王
· 紧那罗王
· 摩睺罗伽王
· 夜叉王
· 龙王
· 鸠槃荼王
· 乾闼婆王
· 欲界诸天
· 色界诸天
· 及以无色诸天王者
如是等众,皆悉己成就大智慧,于诸世间,为调伏一切众生故,现种种身,起大神变。
(以上为圣众名单,以下开始诸神及菩萨的赞佛偈颂)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观察一切菩萨众会,及诸世界海、众生海、法界安立海、佛海、佛波罗蜜海、佛解脱海、佛变化海、佛演说海、佛名号海、佛寿量海,乃至一切诸佛菩萨平等智慧海,普皆深入而说颂言:
(以下是普贤菩萨及后续诸菩萨、诸神长达数卷的赞佛偈颂,内容极为丰富。为保持章节聚焦,我们概括其核心思想,并选取代表性偈颂进行解释。)
【经文浅释】
一、菩萨海会之功德周遍
· 菩萨名号与数量
· 经文首先详细列出了上首菩萨的名号,其数量是“十佛世界微尘数”,再次强调其无量无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菩萨的名号多带有“普”字(如普贤、普眼、普慧等)。
· 祖师讲记:澄观大师指出,“普”字表“一具一切”之圆融法门。这些菩萨并非不同的个体,而是普贤菩萨一行即一切行的功德在不同方面的显现,共同构成了佛陀圆满的法身眷属。
· 菩萨功德总结
· “此诸菩萨,悉己通达一切智道”:皆己通达成就佛陀一切种智的道路。
· “善能演说种种法义”:善于应机演说无量法门。
· “于普贤道,坚固不退”:在普贤菩萨代表的广大行愿道上,信心坚固,永不退转。这是华严行者的核心特质。
· “智慧方便,皆己圆满”:拥有根本智(智慧)和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两者皆圆满具足。
· “众生、世界,悉无有别”:了达众生与世界的本质皆是缘起性空,平等无差别。这是证入法界平等的境界。
· “于一切法,究竟清净”:对一切万法,都能以清净无染的智慧观照,达到究竟圆满的境地。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华严经浅释》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祖师讲记:法藏大师在《华严经探玄记》中强调,这些菩萨的功德,正是修行者从初发心到成佛的整个历程中所应成就和学习的榜样。他们围绕佛陀,象征一切佛法皆归于佛果,一切修行皆汇入性海。
二、世间主众之参与示现
· 神众名单及其意义
· 在菩萨众之后,经文列举了从“执金刚神”到“无色诸天王者”等庞大的世间主队伍。这些并非普通的天龙八部,而是己“成就大智慧”,为调伏众生而现种种身的“大权示现”。他们各自主管世间一法(如地、水、火、风、山、林、药、稼等),其存在本身就在演说缘起妙法。
· 深层解读:他们的出现,具有深刻寓意:
1. 圆融世出世法:表明华严法会不仅涵盖出世的菩萨圣贤,也融摄了世间的一切万法。清净的菩提道场,离不开世间的地、水、火、风等元素,这正是“事事无碍”的体现。
2. 即烦恼成菩提:这些神祇所代表的领域,往往与凡夫的欲望和业力相关(如阿修罗代表嗔恚,龙王代表贪欲等)。他们能以智慧身参与法会,正说明在佛陀的觉照下,烦恼即菩提,世间法即是出世间法。
3. 一切法皆是佛法: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皆在宣说妙法。主地神、主林神等的存在,提醒修行者应从一切处体会法性。
· 祖师讲记:李通玄长者在《新华严经论》中以“表法”解释,认为这些世间主代表了众生本具的“如来藏性”在世间万法中的显现。认识他们,即是认识自性本具的无量功德。
三、普贤领众,赞佛功德——揭示世界成就之因
· “承佛威力”
· 所有赞颂,皆始于“承佛威力”。这表明,即便是普贤这样的大菩萨,其说法度生的能力,也根源於佛陀的法身加持力。凸显了佛法的根本在于“他力”与“自力”的圆融。
· 普贤菩萨的观察境
· 普贤菩萨所观察的境界极其深广:“世界海、众生海、法界安立海、佛海……”这十个“海”,概括了宇宙万有的全体。这表明他的赞颂是基于对法界全体实相的透彻观察。
· 赞佛偈颂的核心思想(概括与选释)
· 漫长的偈颂,其核心可归结为一点:赞佛功德,并揭示此功德即是庄严世界、成就众生的根本因缘。 我们选取数例:
· 赞佛身遍满: “佛身普遍诸大会,充满法界无穷尽……一切国土皆往诣,无数方便化群生。” 解释:赞佛法身周遍,应化无边,因此能于一念中建立无量净土,赴应群机。
· 赞佛智深广: “如来智慧无边际,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众生痴暗心。” 解释:佛陀的智慧是能正确了知并庄严世界的根本,能破众生无明,即是建设净土的正因。
· 揭示净土由来: 这是本章的关键。诸多偈颂指出,我们所见的清净庄严世界(如华藏世界海),并非凭空而生,其首接原因是:
“如来往昔于诸有,微尘佛所修净业,故获种种宝光明,华藏庄严世界海。”
· 浅释:毗卢遮那如来在过去世,于像微尘数那么多的佛所在之处,修习清净的行业(净业),因此才能感得种种珍宝光明,以及华藏庄严世界海这一无比殊妙的净土。这明确指出了“净业”是“净土”之因。
· 强调菩提心为本: 而一切净业的根本,是菩提心。
“普贤法身遍一切,能为世间的福田……随诸众生心智业,普现其前教化之。”
· 浅释:普贤菩萨的法身(代表行愿)能遍一切处,成为世间的福田。他能随顺众生的心念、智慧、业力,普遍示现其前进行教化。这暗示,建设净土(成为福田)的关键在于发起如普贤菩萨般的广大菩提心和无尽行愿。
· 祖师讲记:澄观大师在《华严经疏钞》中总结道:“世界海者,约依报也。佛海约正报也。皆由菩萨旷劫修因,感斯果报。” 明确指出华藏世界等无量净土,是佛陀及其法身菩萨们(正报)经过漫长劫数修行菩萨道(因),所感召的果报(依报)。
【本章总结】
本章“世界成就,因缘深广”,将华严法会的视野提升到了宇宙生成的维度。
· “世界成就”:指的是华藏庄严世界海以及无量诸佛国土的建立与庄严。
· “因缘深广”:揭示了成就如此世界的根本因缘,深广无比。其“深”在于根源——是佛陀及诸大菩萨的无上菩提心;其“广”在于实践——是无量劫来修习的清净行业(净业)。
本章通过菩萨众和世间主的赞颂,向我们开示了一个根本法则:外在的器世间(环境)的清净庄严,是与内在正报(众生心行)的清净庄严紧密相关的。 所谓的“净土”,并非一个遥远的、客观存在的地方,而是清净心行所感召的必然结果。这为修行者指明了方向:欲生净土,先净其心;欲庄严世界,先庄严自心。华严法会的殊胜场景,正是最极致的“心净则国土净”的展现。
因此,这一章不仅是对佛陀功德的赞颂,更是对一切修行者最深刻的鼓励与指引:从发起普贤行愿开始,脚踏实地修习净业,最终我们也能参与这庄严法界、成就净土的伟大事业。下一章,我们将对《世主妙严品》进行总结,并引出全经的总纲。
---
(下一章预告:第五章将对第一品进行总结,阐明此品“显果劝信”的根本宗旨,并由此引出全经“信、解、行、证”的修行次第,为后续诸品展开奠定基础。)
(http://www.220book.com/book/XKY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