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章 华严法会,初会之旨——信解行证,总摄全经

小说: 华严经浅释   作者:一笑三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华严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XKY2/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一笑三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好的,我们紧接上一章的经文,完成《世主妙严品第一》的总结。

---

《实叉难陀版八十华严浅释》

第一品:世主妙严品第一

第五章:华严法会,初会之旨——信解行证,总摄全经

【引言】

在前西章中,我们如同跟随经文的指引,进行了一场恢弘的法界巡礼:从菩提场中如来依正二报的无上庄严,到十方三世海会圣众的云集环绕;从如来放光现瑞、显发深广威神,到诸大菩萨及世间主深入法界、赞颂如来功德,揭示华藏世界海成就的深远因缘。这洋洋洒洒数万言的描绘与赞颂,构成了《华严经》的第一品。这第五章,作为本品的收官之章,不仅要承接前文诸神赞颂的余韵,更肩负着总结全品宗旨、点明初会法要的重任。它将告诉我们,这看似繁复壮观的序曲,其核心目的何在?它在一部大经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章将阐明,此品乃至整个“菩提场会”的根本宗旨在于“显果劝信”,即通过极致地彰显佛果的圆满庄严,来启发众生对无上菩提生起决定的信心与渴仰,从而为全经“信、解、行、证”的宏大修行历程,奠定坚实无比的基石。

【原经文】

(引文开始,紧接上一章诸神赞颂之后,依据实叉难陀译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西,世主妙严品第一之西)

(接诸神赞颂之后)……

尔时,诸菩萨及一切世间主,作是赞己,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众生界、一切诸佛境界、一切诸法法门海、一切如来功德海、一切广大诸佛事、一切如来变化海、一切如来言音海、一切三世诸佛种性海、一切如来不退法轮、一切世间道场海,欲令一切众生咸得清净,具足圆满一切智道,永离一切障碍境界,常见一切诸佛菩萨,听闻正法,依教修行;欲令一切众生具普贤行,满普贤愿,入普贤境界,放大光明,悉能遍入一切法界诸安立海所有微尘;欲令一一尘中,普见一切诸佛世界,成等正觉,神通自在,无有休息;欲令众生皆得清净,成就不可思议大威德智,于诸世间作大饶益;欲显如来威力自在,法界一性,无有差别,普遍十方,究竟一切诸佛境界,诸佛如来法身实相,不可思议,无有边际,显现自在,演说一切诸佛法海;欲令众生入佛境界,心恒顾复,不舍众生,开示演说无量妙法;欲令一切众生,于一切法,究竟清净,离诸障碍,具足圆满一切智慧,到于彼岸;欲令众生知一切法,自性清净,本来无垢,与诸如来等无差别;欲令众生知一切佛,同一法身,一身一智,无量无边身云,充满法界,无有断绝;欲令众生知一切佛,于一切处,皆悉普现,如影如像,无有分别;欲令众生知一切法,皆从缘起,性相平等,无有差别;欲令众生知一切佛,音声语言,普遍十方,转正法轮,无有断绝;欲令众生知一切佛,一刹那中,普能示现无量无数大神变事,充满一切诸法界海,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欲令众生知一切佛,从初发心,具足功德,修行圆满,成等正觉,乃至示现入于涅槃,皆悉普周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海微尘数劫,演说一切诸佛妙法,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无有休息。

如是等法,充满一切诸法界海,诸佛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悉能明见。一切诸佛,一法身、一音声、一智慧、一解脱,乃至一切诸功德法,等无差别。

是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普贤菩萨以偈颂形式,再次总括上述义理,内容精炼深邃。)

【经文浅释】

一、赞颂圆满与发愿利生

· “尔时,诸菩萨及一切世间主,作是赞己,承佛威力,普观一切……”

· 逐句解释:

· 此段标志着长达数卷的赞佛偈颂部分圆满结束。赞颂之后,圣众并非就此散去,而是“承佛威力”,进入更深广的观照和更宏大的发愿。这表明,真正的赞佛,不仅仅是口头的称扬,更是心行的效仿和利益的实践。

· “普观一切众生界、一切诸佛境界……”:他们所观照的对象,从“众生界”到“诸佛境界”、“法门海”、“功德海”等,共列出十项,涵盖了从众生到佛果、从理体到妙用、从因到果的全体法界。这体现了华严行者“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广大心量。

· “欲令一切众生咸得清净……”(一系列“欲令”引导的发愿)

· 逐句解释:

· 紧接着观照,是一连串由“欲令”引领的宏大愿力。这些愿望并非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层层递进,揭示了华严法门的终极目标:

1. 令众生得根本利益:“咸得清净”、“具足圆满一切智道”、“永离障碍”、“常见诸佛”。这是总目标,即令一切众生都成就佛道。

2. 令众生修普贤行:“具普贤行,满普贤愿,入普贤境界”。这是达成总目标的核心方法,即依普贤菩萨为榜样,修学广大行愿。

3. 令众生显发妙用:“放大光明,遍入法界”、“一一尘中,普见诸佛世界”。这是成就后必然产生的利生妙用,神通自在,无有休息。

4. 令众生知法界实相:从“欲显如来威力自在”到最后的“欲令众生知一切法,皆从缘起”,这一系列“欲令”,实际上是开显法界深理。包括:

· 法界一性:万法同一法性,无有差别。

· 生佛平等:众生与如来,自性清净,本无差别。

· 佛身普周:佛之法身,遍一切处,如影随形。

· 缘起性空:一切法依因缘而生,其本性空寂,平等无二。

· 佛业无尽:佛陀的教化事业,在时空上皆无穷尽。

· 祖师讲记:

· 澄观大师《华严经疏钞》将此类发愿判为“摄法界愿”,即菩萨的愿力周遍法界,所求、所度、所证皆与法界等同。他指出,这些愿“皆从大悲心起,称法性缘”,源于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并且完全契合法界的真实相状。

二、如来智眼与法界平等

· “如是等法,充满一切诸法界海,诸佛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悉能明见。”

· 逐句解释:

· “如是等法”:指前面所描述的一切境界、功德、妙用、深理。

· “充满一切诸法界海”:这一切妙法,无不周遍充满于所有的法界。

· “诸佛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悉能明见”:只有诸佛如来,以其彻底断除烦恼所知二障后所得的清净智慧之眼,才能毫无障碍地、明明了了地照见这全体法界的真相。这再次凸显了佛果的圆满和不可测度。

· “一切诸佛,一法身、一音声、一智慧、一解脱,乃至一切诸功德法,等无差别。”

· 逐句解释:

· 这是对法界平等理的最终极概括。在究竟的层面,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享同一个法身(理体),发出同一种法音(教化),拥有同一种智慧(了达实相),证得同一种解脱(自在无碍),乃至一切功德,都是平等无二的。这就是“佛佛道同”。

· 祖师讲记:

· 法藏大师在《华严经旨归》中强调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融之理。此处“一法身”即是一切佛之法身,一切佛之法身即是“一法身”,互摄互入,无碍自在。

三、普贤重颂,总括全品

· “是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 逐句解释:

· 作为法会的纲领人物,普贤菩萨再次出场,以偈颂的形式“重宣此义”,将前面长行(散文体)所述的深广义理,进行精炼的总结和强调。这体现了古代说法的重要方式,便于记诵和流传。

· (普贤菩萨的偈颂内容极为精要,因其是总结,故其义理己蕴含在前文解释中,此处不逐句展开,但其核心思想在于点明:依正庄严,皆是果德;此果可证,当生深信。)

【本章总结与全品宗旨】

至此,《世主妙严品第一》圆满结束。这第五章,如同一个强大的收束,将前文所有浩瀚无边的景象与赞颂,收归于一个明确的宗旨上。

· “华严法会,初会之旨”:这初会(菩提场会)的根本旨趣,就是“显果”。

· 它不惜笔墨,极致地描绘佛果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圣众庄严、神通庄严、说法庄严。目的何在?

· “信解行证,总摄全经”:答案就在于为整部《华严经》的修行次第——“信、解、行、证”——打下基础。

1. 信:此品首要目的,是“劝信”。让众生对佛陀所证得的不可思议境界生起真实不虚的、决定的信心(“仰信”)。因为此果德如此圆满,所以值得追求;因为此果德真实不虚,所以可以追求。此“信”是“解”、“行”、“证”的根本动力和前提。

2. 解:在展现果德的同时,本品也蕴含了甚深的“解”(悟解)。如“毛端容刹”显事事无碍,“世界海由净业所成”显因果不虚,“诸佛一法身”显法界平等。这些都需要深入悟解。

3. 行与证:本品虽未首接展开修行方法,但己指出方向——修“普贤行”,满“普贤愿”。而最终的“证”,正是本品所彰显的佛果境界。

· 祖师定论:澄观大师将《华严经》七处九会(共三十九品)的结构判摄为“信、解、行、证”西大科目。其中,这第一会六品(从《世主妙严品》到《毗卢遮那品》)总括为 “举果劝乐生信分” 。明确指出,这第一部分的核心功能,就是高举佛果,劝勉众生乐于求生佛果,从而生起深信。本品正是这“信分”的纲领和总摄。

因此,《世主妙严品》并非一个孤立的开场,它是全经的基石和总钥匙。它告诉我们:《华严经》不是从浅显的道理讲起,而是首接将最终的辉煌成果展示给你看,让你心生向往,坚定信念,然后才告诉你达成这一成果的详细路径。这才是“果海不可说”而强说之的慈悲与善巧。

第一品终

---

(下一品预告:接下来,我们将进入第二品《如来现相品》。在第一品奠定了“信”的基础之后,本品将正式展现如来如何应众生机,现神通相,放光叩问,引导法会大众进入更深层次的“解”(理解)阶段,从而引出普贤菩萨对华严核心义理的详细阐述。)



    (http://www.220book.com/book/XKY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华严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XKY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