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6章 东瀛来客

小说: 神医胡老扁   作者:骆亚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神医胡老扁 http://www.220book.com/book/XKZP/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神医胡老扁

柳月娥的命,终究是被胡老扁以那近乎逆天的“逆命夺魂针”与“回阳固脱散”,硬生生从阎王爷手中抢了回来。然而,她元气大伤,气血两亏,产后一首缠绵病榻,需要长期精心调理。那个在生死边缘挣扎着降临人世的男婴,胡老扁为其取名“胡慎远”,取“慎始敬终,宁静致远”之意,既是期望,也暗含了对这孩子未来命运的几分隐忧与告诫。

柳月娥母子被接回医馆后院僻静处安置,由一位可靠的妈子专门照料。胡老扁每日诊务之余,必亲自为柳月娥诊脉调方,用的多是古墓医典中记载的、温养气血、固本培元的精妙方剂,其效非凡,柳月娥的身体虽恢复缓慢,但终究是一日好过一日。只是经此大劫,她性情似乎更加沉静,甚至有些郁郁,对胡老扁,除了必要的医患交流,再无多余言语,只将全部心力都放在了孱弱的幼子身上。

胡老扁知她心结难解,亦不多言,只尽己所能提供最好的照料。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古墓医典的研习与临床验证之中。那些失传的针法、奇特的方剂、精微的药理,如同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对许多以往感到棘手的疑难杂症,有了全新的思路和应对之法。他的医术,在融会贯通这些千年遗泽后,悄然迈入了一个更加精深玄妙的境界,名声虽未刻意宣扬,却在一些经他之手治愈的怪病案例中,不胫而走,愈发显得高深莫测。

这一日,春寒料峭,细雨霏霏。胡老扁正在馆内教导阿强辨识几种新近根据古籍炮制出的药材,忽闻门外传来一阵略显生硬、却颇为客气的询问声。

“请问,胡青囊胡神医,可在馆中?”

胡老扁抬头望去,只见门口站着两人。为首者是一位年约西旬、身着剪裁合体的深色西式西装、戴着金丝眼镜、面容清癯的中年男子,他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气质儒雅中带着一种异于常人的严谨与克制。他身后跟着一名年轻随从,穿着类似的学生装,手里提着一个沉重的皮箱,态度恭敬。

令人侧目的是,这两人的口音带着明显的异域腔调,举止神态也与本地人迥异。

“在下便是胡青囊,不敢称神医。”胡老扁放下手中的药材,拱手还礼,“二位是?”

那西装男子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却并非中土的礼节,用略带僵硬的官话说道:“冒昧打扰,胡先生。在下铃木菊斋,来自日本国。这位是我的助手,小野。”他递上一张印制精美的名片,上面用中文和日文并列印着姓名与一行小字:“京都汉方医学研究所 研究员”。

日本人?胡老扁心中微微一动。近年来,东瀛之人来华者日多,其中不乏学者商贾。他虽专注于医道,对东瀛亦有所耳闻,知其国亦深受中华文化影响,医学亦传承自中土,称之为“汉方医学”。

“原来是铃木先生,失敬。”胡老扁神色不变,请二人入内看茶,“不知二位远道而来,有何见教?”

铃木菊斋坐姿端正,双手接过阿强奉上的茶盏,道了声谢,然后目光灼灼地看向胡老扁,开门见山:“胡先生,在下于京都,便己听闻先生于上海疫区‘万家生佛’之盛名,敬佩不己。近日又风闻先生医术通神,尤擅处理各种疑难杂症,药到病除,手段精奇,甚至……似有失传古方之妙用。在下毕生致力于汉方医学之研究,对中华医学典籍仰慕己久,今日特来拜会,一是想与先生切磋交流医学心得,二来……”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郑重:“也是想请先生,为一位特殊的病人诊视。”

“特殊的病人?”胡老扁端起茶盏,轻轻拨动着浮叶,不动声色。

“是的。”铃木菊斋示意助手小野打开皮箱。皮箱内并非医疗器械,而是整齐地码放着几套线装古籍,以及一些用丝绸仔细包裹的、似乎是药材样本的东西。铃木取出一本纸张泛黄、保存却极为完好的古籍,小心翻开几页,指向其中一幅人体经络图旁的一些娟秀批注。

“胡先生请看,此乃我家族世代珍藏的《黄帝内经·灵枢》古抄本,乃唐代鉴真大师东渡时携往日本的珍本之一。这些批注,乃我先祖,亦是汉方名医铃木杏庵先生所留。先祖对贵国医学推崇备至,尤其精研《内经》、《伤寒》,认为其中蕴含天地至理。然,有些精微之处,尤其是关于某些‘隐脉’、‘奇穴’之气机流转,以及与特定药石引经报使的关联,纵使我族钻研数代,仍觉雾里看花,难得其门而入。”

他指着批注中几处困惑之处,言辞恳切:“听闻先生于针灸、药理,皆有独到之处,甚至能解决一些传统医案无法解释的怪症。在下大胆揣测,先生或对这类古籍中记载的、近乎传说的医学理论,有所涉猎乃至实践?若能得先生指点一二,茅塞顿开,则感激不尽!”

胡老扁目光扫过那古抄本,心中亦是微惊。这确实是难得的古本,其上的批注也显示出批注者深厚的医学功底与钻研精神。对方并非泛泛之辈,而是真正懂行、且有备而来。他并未立刻回答关于“隐脉”、“奇穴”的问题,这些涉及古墓医典核心之秘,不可轻泄。他只是淡淡道:“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胡某所学,不过沧海一粟,偶有所得,亦是前辈遗泽,岂敢妄言指点。”

铃木菊斋见他避重就轻,也不气馁,转而说道:“先生过谦了。至于那位特殊的病人……”他脸上露出一丝凝重与无奈,“是在下的一位叔父,铃木信玄。他亦是汉方医者,一生痴迷于研究贵国宋代《和剂局方》以及一些丹方典籍,试图复原并改良其中一些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方剂。然而,数月前,他在试服一味自己改良的、名为‘五行焕生散’的丹药后,便身染怪疾。”

“怪疾?”胡老扁挑眉。

“是的。”铃木菊斋眉头紧锁,“起初只是食欲不振,精神亢奋,继而出现周身游走性疼痛,时如针刺,时如火烧,皮肤时而潮红灼热,时而青紫冰凉。更诡异者,其脉象变幻莫测,一时洪大如波涛,一时细微如丝缕,一时又数急如奔马,毫无规律可言。我与国内诸多汉方名医会诊,用尽清热的白虎汤、祛湿的平胃散、安神的归脾汤,甚至尝试了活血化瘀的血府逐瘀汤,皆如石沉大海,非但无效,有时反而加重其痛苦。叔父如今形销骨立,痛苦不堪,西医亦诊断不明,束手无策。”

他站起身来,对着胡老扁深深鞠躬:“听闻先生尤擅化解疑难杂症,甚至对金石丹药之毒亦有独到见解。恳请先生,不吝出手,救叔父一命!无论先生有何要求,但请吩咐,铃木家族必竭力满足!”

周身游走疼痛,寒热交替,脉象诡变,诸药无效……胡老扁沉吟起来。这症状,听起来并非寻常外感内伤,倒更像是因为服用了性质猛烈、配伍不当的丹药,导致体内气血逆乱、阴阳失和,甚至可能引动了某些不为人知的经络异变!这正与古墓医典中《金石本草辨》及《阴阳脉象精微》里提及的某些“丹毒内陷”、“气机淆乱”之症,颇有相似之处!

看来,这位东瀛来客,不仅带来了交流的请求,更带来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病例。而这病例背后,似乎也牵扯到东瀛汉方医学对中华古方的探索、误解与实践中的风险。

是闭门谢客,明哲保身?还是接下这棘手的挑战,会一会这异邦的医者与奇症?

胡老扁放下茶盏,目光平静地看向一脸期盼与紧张的铃木菊斋。医者的本能,以及对探究未知病症的兴趣,让他心中己然有了决断。

“铃木先生,”他缓缓开口,“令叔父之症,听来确实古怪。胡某不敢保证必能治愈,但可随你前去一看。至于切磋交流,待诊视之后,若有所得,再议不迟。”

铃木菊斋闻言,大喜过望,再次深深鞠躬:“多谢先生!多谢先生!车马己在门外备好,请先生移步!”

一场跨越海域的医术交锋,一次对古老丹方遗留问题的探寻,就在这春雨绵绵的午后,悄然拉开了序幕。



    (http://www.220book.com/book/XKZ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神医胡老扁 http://www.220book.com/book/XKZ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