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合租的公寓,许言刚打开门,就听到宋知意房间里隐约传出的练歌声。
她似乎在反复打磨某一段旋律,声音清亮而专注。
好在这栋楼的隔音做得确实不错,将近一个月了,也没见有邻居上门投诉,让许言不得不感慨老张这房子质量确实靠谱。
听着隔壁传来的专业级演唱,许言回到自己房间,打开电脑,也开始了自己的“音乐时间”。
他和大飞说好接下来一周尽量别打扰他,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这段时间,许言打算也录制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
因为,现在他的嗓音唱功,在系统的帮助下,已经有所提升了。
一个能够出名的机会摆在眼前,很难不让人心动啊。
帮助他人成功固然是好事,但自己火爆四方,更加海阔天空嘛。
他点开系统背包里《那时雨》的音频文件,戴上专业监听耳机,再次沉浸其中。
徐良的这首歌,在地球上算是中国风与流行结合的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许言仔细品味着原唱的演绎方式:
咬字清晰带着点叙事感,语气转换自然,副歌部分的情感投入充沛但不过火,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念贯穿始终,整体把控得恰到好处,非常贴合歌曲的意境。
“这唱功,这情感处理确实有点东西。”许言暗自点头。
虽然他获得了歌曲的全部记忆和技巧灌输,但真要完美复制出那种味道,还是需要反复练习和揣摩。
他跟着伴奏,压低声音试着哼唱了几遍。
重点找那种带着一丝慵懒和伤感的叙事语气,以及副歌部分情绪的细微推进。
“石板桥下的滴滴答滴滴滴,在下竟着了迷,吻了你……”
他轻声唱着,调整着发声位置和气息,努力捕捉那种独特的韵味。
练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感觉有点累了,他才停下来。
录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状态,急不来。
……
第二天上午,许言还在码字。
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码字,是许言一直在坚持的事情。
刚穿越,他把码字当成工作,每天觉得码字很乏味。
但现在,继续完成这本《大魏打更人》,他觉得挺享受的。
一边看网文,一边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这时,宋知意敲响了他的房门。
“今天下午我要去一个朋友的工作室讨论《勇气》的编曲,你要一起去看看吗?”她站在门口问道,语气带着一丝期待:“之前说好你可以参与给些建议的。”
许言正好也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个世界的音乐制作流程,便爽快答应:“行啊,正好我下午没事,去学习学习。”
下午两点多,宋知意开车载着许言来到了位于南城一个创意园区内的工作室。
宋知意虽然倒车技术很差劲,但开车上路还是很稳当的。
推门进去,里面的装修风格是工业风混搭着极简主义,隔音做得很好,外面街市的嘈杂瞬间被隔绝。各种专业的音频设备、监听音箱、MIDI键盘、吉他贝斯等乐器井然有序地摆放着,控制台上好几块屏幕显示着复杂的音频软件界面。
一个看起来三十岁左右、头戴黑色鸭舌帽的男人迎了上来。
他穿着件简单的黑色T恤,身材精干,眼神锐利,浑身散发着一种专业制作人的气场。
“知意,来了。”他和宋知意打了个招呼,声音低沉而有磁性,目光随即转向许言,带着些许探究。
“嗯,韩哥。”宋知意点点头,为两人介绍:
“这位是许言,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也是我的朋友。
许言,这位是韩冬,这家工作室的主理人,也是业内很厉害的编曲师和制作人。”
“韩老师好。”许言客气地伸出手。
“许先生你好,别叫老师,叫韩冬或者老韩都行。”韩冬和许言握了握手,语气不冷不热。
两人之前已经在录制《淋雨一直走》这首歌时候见过一面。
已经有过一面之缘,所以现在也更熟悉了。
韩冬笑了笑,没再多说客套话,引着两人来到休息区:“坐吧,喝点什么?我这儿有咖啡、茶,还有苏打水。”
“乌龙茶就好,谢谢韩哥。”宋知意显然很熟悉这里。
“我也一样,谢谢。”许言说道。
韩冬很快端来三杯冰镇乌龙茶,然后切入正题:
“好了,聊聊正事,知意把Demo发我了,旋律和歌词我都听了,很棒的一首流行抒情歌,情感真挚,记忆点也很突出。
你们对编曲有什么初步的想法或者方向吗?”
宋知意说道:
“我觉得整体风格可以偏向简洁、温暖的流行编曲,突出人声和歌曲本身的情感。
前奏可以用一段干净的钢琴或吉他引入,主歌部分节奏不要太慢。
用点简单的弦乐铺底或者pad音色营造氛围,预副歌部分慢慢叠加情绪,进入副歌时……””
韩冬一边听一边在平板电脑上快速记录着,偶尔点点头:“嗯,思路很清晰。
偏向抒情流行,以钢琴、吉他、弦乐为三大件,注重情绪铺垫和层次推进,突出人声表现力。
和我想的差不多。”
他转向许言:“兄弟,你的想法呢?”
许言沉吟片刻,说道:“我基本同意宋老师说的。
另外,我希望整体音色听起来更温暖、更真诚一些,不要太重的电子味或者过于复杂的编配。
尤其是第二段主歌之后,可以有一些细微的变化,比如加入一点和声,或者改变一下鼓的节奏型,避免单调。”
“可以。”韩冬点头:“细节的变化很重要。那我们先用钢琴定一个基本和弦框架和速度,知意,你那边有主旋律的MIDI文件或者更详细的曲谱吗?”
“有的,我发你。”宋知意拿出U盘,里面有她提前准备好的更详细的资料。
韩冬接过U盘,插入电脑,很快将文件导入到专业的数字音频工作站软件中。
许言凑过去看,屏幕上显示的是他网上课程看到的Cubase界面,各种音轨和控制器看得人眼花缭乱。
“我们先定个速度,比如……72BPM?中等偏慢的节奏,比较适合这种抒情歌。”
韩冬说着,在软件里设置了速度轨道。
接着,他打开一个钢琴音源插件,熟练地在MIDI键盘上弹奏出《勇气》的主和弦进行。
听着音箱里传出的干净钢琴声,他微微调整着和弦内音和排列法,让音响效果更丰富悦耳。
“这个走向可以吗?”他问许言和宋知意。
“可以,就是这个感觉。”许言点头,原版差不多就是这个调调。
宋知意也表示认可:“嗯,节奏和感觉都对了。”
“好,那我们就以这个钢琴骨架为基础。”
韩冬在工程文件里创建了好几条新的音轨,分别标注上“主钢琴”、“鼓组”、“贝斯”、“主音吉他”、“节奏吉他”、“弦乐组”、“Pad”等字样。
“接下来,我们慢慢往上叠加其他乐器。”韩冬一边操作一边解释,既是对宋知意说,也是对旁边认真观摩的许言说:
“鼓组我会先用编程做一个大概的节奏型,贝斯线跟着根音走,但会加一些经过音让它更流畅……”
许言看着韩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插件和音源。
用MIDI键盘输入音符,或用鼠标在钢琴卷帘窗里精细地调整着每一个音的力度、时长和位置。
内心再次感叹专业的就是不一样。
这每一个细节的调整,都影响着最终听起来的感觉。
编曲工作,正式开始了。
许言拉过一张椅子,坐在韩冬侧后方,准备好好上一课。
而宋知意也戴上另一副耳机,专注地听着每一轨的细微变化,不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http://www.220book.com/book/XL2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